#林欣榮

訂製個性化的中西醫治療方案 期盼獲得最適切的醫療

訂製個性化的中西醫治療方案 期盼獲得最適切的醫療#林欣榮

林昭庚院士致力於針灸研究,成果受到國際肯定,屢次獲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演講,發表270篇SCI論文及59本專書。在針刺穴位安全性研究方面,林院士於西元1982年首先透過屍體解剖,探測針灸背部經穴安全深度,1989年更率先以電腦斷層掃瞄照相術陸續探討活人胸背部各穴位之安全深度,為醫學史上首位以屍體解剖及電腦斷層掃描研究穴位安全深度並供臨床應用者。 其林昭庚院士主編之「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為全球唯一之中西醫病名對照的工具書,2019年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ICD-11)將首度納入傳統醫學,「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為重要參考資料,故林院士亦被譽為「中西醫結合之先驅」,於2013年起受聘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之專家學者及諮詢顧問,受邀參加該組織舉行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會議,2014年於法國巴黎UNESCO總部ICHNGO FORUM發表演講。林院士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肯定,為台灣退出聯合國後,首位以台灣學者身分接受WHO及UNESCO邀請的演講者。 中西醫藥結合癌症治療臨床與研究 癌症(Cancer),中醫稱為腫瘤或積聚,惡性腫瘤連續40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及死亡人數,男性以大腸癌、女性以乳癌排名首位。大多數的癌症病患經西醫診斷後,初期多以開刀為主,直至中末期轉移,多接受放、化療,標靶治療、或近期最熱門的免疫治療或細胞治療。但在西醫治療期間,過程是非常的辛苦,根據其不同的治療模式,多會有相對應的臨床症狀出現,也就是熟稱的副作用。許多病患為緩解這些副作用,多尋求各種不同的替代療法,中醫藥的治療即是其中一種。大家或許認為中醫藥治療可以緩解一些副作用,實際上黃升騰部主任從相關的研究指出,中西醫藥合併治療可減少癌症的發生率,及增加其存活率。可能機轉可經由提升免疫力、抑制腫瘤生長、減少腫瘤轉移、減少西藥的抗藥性進而增加抗癌的效果。 中西醫合療–神經疾病為例,袪腫瘤,抗老化 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is;GBM)是相當惡性的腦部腫瘤,切除後的復發率也非常高,一般確診為4級GBM後的病患,平均存活時間只有12至18個月。患者平均壽命往往只有1年左右,5年存活率更只有3.4%。 由林欣榮、韓鴻志、邱紫文教授領導的新藥開發團隊,以正丁烯基苯酞(z-Butylidenephthalide,z-BP,是中藥當歸的主成分),簡稱BP,開發標靶抗GBM癌藥物,以生醫材料p(CPP-SA)聚酸酐,但攜帶此有效成分BP,兩者合併之給藥裝置BP-Wafer(Cerebraca® wafer),將標靶小分子藥物BP藉由控制緩釋型化學晶片將藥物釋放至腦瘤區,目前已獲得美國、大陸、日本、歐盟、臺灣之專利。 BP(ButylidenePhthalide)也具有抑制類澱粉蛋白酶及濤蛋白過度磷酸化等阿茲海默症病徵的能力。當歸小分子(BP)的抗癌抗失智,祛邪扶正的多標靶妙用是中藥的特色,主要是經過一個樞紐基因AMPK,來調控身體平衡,如中醫所言陰陽脈絡平衡所以導致BP既可以抗癌也可以治療阿茲海默失智症的多重標靶特性。 中西合治.不能醒能醒,不能走能走 花蓮慈濟醫院在證嚴上人引領林欣榮院長(西醫)、何宗融副院長(中醫),以中西醫合療提供全人照顧的治療服務為使命,將西醫與中醫的專業知識與技術相融合,致力於拯救生命和促進康復。 針對不同疾病患者,我們進行全面評估,結合西醫的影像學和實驗室檢驗,以及中醫的辨證斷治和脈診等。 藉由多元合作,花蓮慈濟醫院中西醫合療團隊為患者提供高品質的治療服務,根據評估結果,我們訂製個性化的中西醫治療方案,涵蓋西醫的藥物治療、手術和康復計劃,以及中醫的針灸、中藥等。主要目標是協助病患能醒能走,從而拯救生命並提升生活品質,確保他們獲得最適切的醫療。

白袍初衷 林欣榮分享25個救命故事

白袍初衷 林欣榮分享25個救命故事#林欣榮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有時候我會想起阿嬤,內心堆疊著惋惜。每回我抽空回家鄉,她總會煮一桌豐盛的菜餚,裡頭有一半以上都是我愛吃的菜,她對家人的愛,和著鹽、融進糖,撒在那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餚裡。但曾幾何時,她的步履不再輕快,即使慢慢走也走不穩。媽媽說,阿嬤最近怪怪的,吃飯餵藥都含在嘴裡不吞;說起話來猶如霧靄,模糊中時對時錯。當時我告訴家人,這是正常的老化,「老了就是這樣。」我用一句話周全了所有她行為改變的解釋。時隔幾十年,我常希望,若真有時光機存在,我或許還能再多吃幾年阿嬤的菜。不讓腦神經損傷病患 重蹈阿嬤後塵花蓮慈濟醫院院長、腦神經外科醫生林欣榮在其新書《能醒能走――林欣榮教授的腦醫學救命筆記》,憶起過去對於腦積水、巴金森氏症及小血管疾病涉獵不深的遺憾,直到他從美國回來,開始積極投入創新研究,才漸漸地在動物與細胞中學到「原來我未曾花太多心思了解的疾病,竟然是大腦疾病的通病!」「八年前一向喜歡外出的父親變得愈來愈居家,不願出門,走路踩著小碎步,連抬腿的力氣都沒有;有時尿意襲來,才站起來就尿下去了;不僅如此,說起話來還顛顛倒倒,像極了當年的阿嬤!」此刻的林欣榮早已蛻變,為父親做檢查,發現他有腦積水的問題,於是為他接上引流管解決腦部積水後,再帶著他積極復健,藉由抬腿、唱歌活絡腦神經生長。至今,9旬的父親還能開車載母親出門買菜,甚至能從台南陪病人到花蓮來找林欣榮看病。林欣榮將行醫四十年的寶貴經驗,帶領腦神經外科及中西醫合療團隊,透過二十五個故事,化做文字完整呈現,一路陪伴病人走過病痛折磨的點點滴滴,同時可見到醫療團隊與病人之間互動的點滴,以及白袍下的初衷。讓醒不過來的醒來 站不起來的能站起書中也不乏從國外千里迢迢回台,甚至翻山越嶺到花蓮找林欣榮醫治的患者,阿清就是其中一例。阿清忽然變得不愛說話,要他一次吐出三個字,都像被人掐著他的喉嚨一樣,後來走路越來越不穩、常常跌倒,看遍各大醫院都查不出正確病因,但阿清的太太不放棄,帶阿清到花蓮找林欣榮看診,終於找出真正病因,巴金森氏症合併水腦問題,水腦引流治療後,阿清竟一口氣說出20幾個字。經過服藥控制巴金森氏症、定期追蹤,阿清已逐漸復原,更現身新書發表會,展現醫療成果。林欣榮表示,腦神經外科就是要讓「醒不過來的能醒、站不起來的能站起來」,重點是,還要讓患者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自己能基本地顧好自己,找回活著的尊嚴。

醫訊/認識再生醫學與幹細胞治療

醫訊/認識再生醫學與幹細胞治療#林欣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心肌梗塞造成壞死時,可以將「成體幹細胞」打進壞死的心肌旁,幫助生長出好的的心肌,使心臟恢復正常運作,這是幹細胞治療的基礎觀念;這也是種再生醫學,目前該領域正運用在當代醫學。有鑑於此,佛光大學、人間文教基金會等單位聯合舉辦「2013年生耕致富」系列講座/論壇,其中的「現代醫學」專題講座/論壇,此次主題為「再生醫學與幹細胞」,將邀請中國醫大北港(媽祖)附醫院長林欣榮醫師主講,他是紐約州立大學神經外科及生理學博士,專長為腦瘤、腦血管瘤、脊椎神經之疾病治療;大腦刺激器及幹細胞及腦組織移植治療巴金森氏症;癲癇、肌張力不全、舞蹈症及腦中風;幹細胞及基因治療惡性腦瘤、巴金森氏症。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該論壇及講座可登陸公教人員研習時數。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再生醫學與幹細胞時間:102年4月20日(六)下午14:00~16:00地點:基金會社大(人大)台北分校(台北松隆路327號6樓,近台鐵松山車站南出口與捷運後山埤站1號出口)洽詢:02-2769 8933轉19或20報名: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viewform?formkey=dFM3YWhNSGxNcnRPVXZTaW9sdlA2Q0E6MQ#gid=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