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發生在二○一七年七月十八日的京都動畫縱火案,導致三十五位優秀的動畫導演、動畫師犧牲。他們每一位都是日本的資產,也正是這群人才讓動畫產業成為日本的代名詞。犯案的四十一歲男性,動機不明,當時只知道他一直過著繭居的生活,犯案後曾大喊「他們偷了我的作品」,但他並沒有創作,卻毫無理由地怨恨京都動畫公司。受害者的家屬和朋友們,心中的遺憾難以想像。社會的病態,事出必有因。現在我們該做的事,就是坦然面對問題。到底為什麼當今日本社會的多起慘案,好像都是由精神狀態失衡的人所犯下,就跟這次的縱火犯一樣?長年與社會隔絕 精神上誤入歧途其實,在京都動畫縱火案發生前,還有一個事件也曾震驚日本社會。這個令人痛心的事件,就是七十六歲的農林水產省前事務次官熊澤英昭,這樣一位官僚體系的精英,殺害了四十四歲繭居在家的兒子。一開始只是兒子抱怨附近的小學很吵,雖然父親擔心他心懷不滿可能生事,但本來也應該不至於演變成父殺子的重大事件才對。然而在那之前,川崎市發生了一起五十一歲宅男攻擊小學生的殺人事件。熊澤英昭擔心兒子會做出類似犯行,因而決定殺害同樣是繭居在家的兒子,如此動機實在令人痛心。奇怪的是,三個事件裡的主角,全都是有繭居傾向,年紀介於四十到五十歲之間的中年男子。這是為什麼呢?我也是這個世代的一份子,這狀況可能發生在我們之中的任何人身上。雖然我過著和繭居相反的生活,但也聽過一、兩位高中或大學同學變成「宅男」的傳聞,其實並不覺得意外。確實,日本社會一直有中年宅男的問題。我想,日本勞動產業的扭曲,是造成「中年宅男」在當今日本引發社會事件的長遠因素。仔細想想,日本早在一九九○到二○一○年的「 失落二十年」間,進入了「求職冰河期」。在那個時代,只要能有工作就很幸運了。現在,安倍政府得到年輕族群的高支持率,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引導企業擴大新增就業機會,改善失業率的關係。日本進入求職冰河期後,想要工作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就在失業和短期打工之間循環,形成非正規勞動者。統計顯示,一九九五到二○一五年間,那二十年的勞動市場裡,從正規勞動者變成非正規勞動者的人數比例,約從整體人數的十%增加到二十%。另外,日本企業在這段期間堅守中高齡勞動人力,沒有對白領階級進行大規模裁員。日本企業為了維持長久以來的「終身雇用制度」,封閉年輕人的求職管道,暫時減少人事成本。求職失敗的他們,被稱為「失落的一代」。其中也許有些人就此繭居在老家的房間裡,足不出戶,變成「宅男」了。其實,日本有些針對宅男族群的綿密社會調查。例如,今年日本內閣府公布統計結果顯示,四十到六十四歲繭居在家者竟高達六十一萬人,非常令人驚訝。這次調查所定義的「繭居在家」,可以分為「幾乎不出房門」、「只會為了興趣出門」、「至少半年沒跟家人以外的人溝通」幾類。調查顯示,中高齡宅男的問題,比年輕人更嚴重,令日本社會大感吃驚。當然,二十、三十多歲沒工作的人,四十歲就很難求職成功。社會學家指出,這份統計結果遠不及實際上的宅男人數。如此龐大的中年宅男族群,有好幾年或好幾十年活在與社會隔絕的狀態,不難想像有些人就此在精神上逐漸誤入歧途,沉浸在錯誤的思考方式,厭惡社會、膨脹自己,浸泡在妄想之中。會這樣認為的,應該不是只有我吧。老鳥記者 一年只產出十幾條新聞當我要離開工作了二十四年的主流報社時,很多同事羨慕地說:「雖然我也想辭職,但會找不到其他工作,只好賴在公司,待到六十五歲退休。」我有自己想做的事,所以當時沒有猶豫。但仔細想想,正因為他們沒有離開公司,很多年輕人因此失去了就業機會。在報社,職稱都是「記者」,但一年只寫十幾條新聞的老鳥記者多的是。相較於每天產出新聞的菜鳥記者,他們的薪水卻是好幾倍。對於日本企業整體而言,勞動生產力也是一大問題。有人說,日本經濟衰退的原因之一,就是勞動生產力過低。實際上,可以說是因為中高齡勞動人口,把生氣蓬勃的年輕人排除在外的關係吧。現在,日本企業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終於開始耗費心力減少中高齡雇用人數。可是,無論再怎麼調整早期退休的禮遇制度,中高齡工作者轉職困難的現實,都會讓他們死也不想離開公司。日本社會失落二十年,守護了中高齡上班族的工作,卻犧牲了年輕人的就業。對於那些當時淪為犧牲,長年無業直到邁入中年的人來說,這就是對日本社會的復仇。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太悲觀了?即便是宅男,真的會犯罪傷人的也只是其中一部份。只是,現在發生在日本社會的許多慘案,都是找不到正規工作,想再工作卻苦無機會的人們,內心暗藏積怨不滿的關係。這樣的想法,並非毫無可能。只要我們一天不正視原因,了解這些被視為中年宅男的人為何接連犯案,就無法擬定對策,更可能會再產生第二、第三個京都動畫的慘案也說不定。(本文摘自/看見不一樣的日本/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