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

少女與油燈啟示 做好準備迎好事降臨

少女與油燈啟示 做好準備迎好事降臨#信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這天,十個少女拿著油燈出去迎接新郎;其中五個愚笨的少女帶了燈卻沒有準備足夠的油,另外五個聰明的少女帶了燈又多備了幾瓶油。結果,新郎遲到了,愚笨少女們的燈因為燈油不夠而快要熄滅,她們只好趕去鋪子買油,然而新郎卻在此時突然到了,所以只有聰明的少女跟著新郎一起同赴婚宴,等到愚笨的少女買油回來跟上後,卻被新郎拒於門外說:「我實在告訴妳們,我不認識妳們。」「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五個是聰明的。愚拙的拿著燈,卻不預備油;聰明的拿著燈,又預備油在器皿裏。」這則比喻告訴我們,真正的祈求意味著做好準備。相信你已擁有,表現得像你已得到耶穌說:「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在這則比喻中他告訴我們,唯有為好事做了妥善的準備(也就是展現積極的信念)的人,才能夠讓它顯現。我們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闡述這段經文:在祈求的時候,請相信你已經擁有;在祈求的時候,請表現得像是你已經得著──因為安穩地坐在扶手椅或搖椅中的信念絕對沒有改變的力量。在搖椅中、在靜默中、在冥想中,你會被真理的驚奇所充滿,並感到你的信念絕不會動搖。你知道神是你的牧者,你絕對不至缺乏。你會感覺你萬有的神能夠除去一切負債或限制的負擔。接下來,你要從扶手椅上起身,步入真實的人生之中。只有在真實生活中所做的事,才真正算數。我來告訴你一個例子,讓你知道這條定律如何運作,因為「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我有個學生非常渴望能夠出國,於是他謹記著這段話:「我感謝在上天的恩典之下,以完美的方式為我設計、提供我資助的旅程。」雖然他手頭很緊,但他知道準備的定律,因此他買了一個行李箱。這個行李箱十分賞心悅目,上面環繞著一條寬大的紅色帶子。每當他看著這個行李箱,就身歷其境地體驗了一趟旅程。有一天他彷彿感受到他的房間在移動,他感覺到船的航行,便走到窗邊呼吸清新的空氣,覺得味道聞起來像是碼頭的氣味,耳中可以聽見海鷗的鳴叫,以及登船時踏板所發出的軋吱聲。行李箱發揮了效果,讓他與他的旅程建立起共鳴。沒過多久,他就得到一大筆錢,讓他踏上旅程。事後他說,整趟行程中的所有細節全都完美無缺。你是在為恐懼或信念做準備?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必須隨時調整自己到最佳狀態──我們行為的動機是恐懼還是信念?請毫不鬆懈地檢視自己的動機,因為生命的議題會由此衍生出來。如果你的問題在於金錢(一般而言常是如此),你必須知道如何一直表現出自己信念的方式,並提升自己的財務能力、保持不虞匱乏。在物質上,面對金錢的態度就是信賴你的薪水、收入和投資,但是這些都可能在一夜之間縮水;在靈性上,面對金錢的態度就是信賴神給你的供給。為了保有你所擁有的,你必須永遠記得這些都是神的顯現。「阿拉曾賜予的絕不會減少。」如果一扇門關上了,另一扇門會立即開啟。請千萬別吐露缺乏和限制的想法,因為「憑你的話定為有罪」。你終究會和你注意的事物連結在一起,如果你總是在意失敗和艱難,你就會和失敗及艱難結合在一起。你必須建立起活在四度空間──「奇妙的世界」(The World of the Wondrous)的習慣。在這個世界中,你不會用外表評斷事物,因為你已經訓練過你內在的眼,視線能夠穿透失敗看見成功,穿透疾病看見健康,穿透匱乏看見豐饒。「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愚拙的拿著燈,卻不預備油;聰明的拿著燈,又預備油在器皿裏。」燈象徵人的意識,油則是能夠帶來光明和理解的事物。「新郎遲延的時候,她們都打盹,睡著了。半夜有人喊著說:『新郎來了,妳們出來迎接他!』那些童女就都起來收拾燈。愚拙的對聰明的說:『請分點油給我們,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愚蠢的童女缺乏智慧和理解,也就是意識的燈油,一旦遭遇嚴峻的困境,她們就無法處理。當她們對聰明的童女說「請分點油分給我們」時,聰明的童女回答說:「恐怕不夠妳我用的,不如妳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裏去買吧?」這意味著愚蠢的童女無法獲得超過意識中原有的東西,這裡的「意識中原有的東西」,指的就是她們所共鳴的事物。前文提到的我的學生──那位得以踏上旅程的人──之所以能如願,是因為這趟旅程就在他的意識中栩栩如生,他相信他已經如願了。他在為旅程做準備時,就是在為自己的燈準備油,而當他身體力行時,就能帶來顯現。準備的定律反過來也一樣適用。如果你為了你所害怕或不願見到的事做預備,你就會開始吸引這些事物。約伯說:「我所恐懼的臨到我身。」我們聽到有人說:「我得存些錢,免得以後生病。」他們這麼做,其實正是故意在為疾病作準備;也有人說:「我存錢是為了防備不時之需。」如此一來,不時之需絕對會在最不湊巧的時機降臨。每日檢視你的意識請每天檢視你的意識,查看你是在為什麼事做準備。如果你因著擔心貧困而錙銖必較,那你就會吸引貧困。所以,請明智地使用你所擁有的,這樣能廣開門路,讓你獲得更多。請為你「無法預料的好事」做好準備。讓你所有的思考和行動都表現出毫不動搖的信念。你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信念的結晶,都是你透過恐懼或信念邀請來的,也全都是你特意準備的。既然我們可以做出抉擇,就讓我們當個聰明人,為我們的燈準備好油──這樣,我們就能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收割信念的果實。(本文摘自/想像力是完美人生的剪刀:奇蹟一直都在,你需要正確的渴望和第三隻眼!/柿子文化)

每天三句話 練習自我肯定與價值

每天三句話 練習自我肯定與價值#信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常會自我責怪,甚至否定自己的價值。像是「我就是很糟!」「我不可能會成功!」「我怎麼如此一無是處?」這些話語,便會浮上心頭、縈繞耳邊;更糟的是,若我們把焦點放在自己與他人的比較上,便可能過度放大自己的不足,而以為全天下就只有我最糟,人人都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特別是,如果你曾經受過傷,自我價值碎裂一地過時,在很多時候,即使你表現得再好,你仍然覺得自己不夠好;當然也可能無止境地追逐那虛幻的目標、假想中的幸福樣貌。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表示,我曾經遇過一個大學生,他的心情總是低落,與人接觸時常感到緊張萬分,人一多時便有窒息的感覺,即使那些人他都很熟,也想立刻逃離現場。他說他快樂不起來。我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注定就是個糟透的人,我不喜歡自己,也不會有人喜歡這樣的我吧!」他生長在一個父母長期失和的家庭中。從他記憶所及,父母便成天爭吵不斷,嚴重時,甚至大打出手。曾經有一次,他被父親用力勒住脖子,父親在他耳邊憤怒地說:「都是你,害得我和你媽整天吵架!」那時,他才只有上幼兒園的年紀。後來,父親便時常不在家,但偶而仍然會回來一次。他很討厭父親回來,父親不在的日子,他不會聽到或看到父母爭吵,心裡是安定的;只要父親一回家,就是惡夢的開始。他多麼想離開這個家,一直到上大學,出外唸書,才感覺稍微脫離家庭的風暴。長期目睹家暴 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自我肯定一個長期目睹家庭暴力長大的孩子,雖然沒被毆打、沒被攻擊,更沒被虐待,但成長的過程常會缺乏安全感,也難以自我肯定。為什麼?因為,幼小的他,會不自覺地把父母失和的責任承擔在自己身上,認為「就是因為我不乖、我不好,所以爸爸媽媽才會吵架」。於是長期有著「我是帶來父母問題的麻煩人物」的念頭,可想而知,自我價值感肯定低落不已。「現在長大了,我也知道我與我父母他們的感情問題無關,可是,我就是覺得自己很糟,那個感覺早已深植內心,根深柢固!」是的,理智上他可以分辨事實為何,但情感上,他卻難以走出這灘泥淖。該如何幫助他重建自我價值呢?在心理諮商與治療中,當然有許多技術可以使用。但如果要有長期的效果,當事人得在生活中不斷做練習,用新的想法與感覺,逐漸取代舊有的情感回路。於是我告訴他,每天找個固定的時間,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吧!(一)今天我做得不錯或值得被肯定的地方是什麼?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要設法找出自己亮點,看到自己的難得之處。但許多人一開始就卡關了,左思右想後說:「沒有」或「找不到」。因為,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平淡無奇,有什麼好值得被拿出來說嘴的地方呢?因此,在回答這句話時,還有一個秘訣是:「即使是很小、很平凡的地方,都可以。」於是,你就不用把焦點放在自己做了什麼豐功偉業上,而是日常生活中微小但也不錯的地方,例如:多走了一段路、有準時起床、少滑手機10分鐘、有和家人道早安、準時赴約……等。你說,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正因為我們是如此高標準地看待自己,把好多現象都視為理所當然,因此,便忽略了要好好讚賞自己一番。然而,這些理所當然,也都是長期花力氣去堅持下來的結果呀!(二)我是如何幫助自己做到的?這句話假設了,這些好事情,絕非憑空出現,一定是你做了什麼才促使它發生。也許你認為這很自然,但你還是功不可沒,因為,沒有你的允許,這些好事是不會發生的。我們就是要去找出來,見證自己的付出、見證自己的努力、採取了有效的方法。有人問:「我今天會願意走出門,是因為看到天氣晴朗;所以,我沒有做什麼呀!」那麼我要問,是什麼讓你願意看到外頭的藍天白雲,就選擇要出門呢?即使你沒有做什麼,但你內在的動機或渴望,或者你的一個念頭,左右了你去做了件值得被肯定的事情,這功勞還是要記在你的身上。(三)做到這件事,對我而言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但仍然很值得去思考。有個父親告訴我,他在孩子放學後,刻意去稱讚孩子,孩子露出燦爛的笑容,讓他心頭暖洋洋,他覺得,一切都值得了,這正是最大的意義。有位正為體重煩惱的企業主管說,今天刻意走樓梯上公司,雖然很喘,但發現自己做得到,這件事的意義就是:「原來人有無限潛能!」。每個行為背後的意義,可能來自於自己的渴望、自己在乎的人,或者,為社會人群的使命,都有可能。當我們能為某件事找到特定的意義時,這件事便會被放置到一個神聖的位置上,再次出現的可能性也會大增。幾個月後再遇到,我問那位時常自我否定而心情低落的大學生,練習得如何?「我很認真地練習喔!」他說:「可是,我還是時常覺得自己不夠好,活得很厭世。甚至,當我想不出我有什麼值得被肯的地方時,我覺得自己更加一無是處了!」我聽了有些沮喪,這個方法似乎幫不上忙。「可是,我有發現,我對生活好像多了一些期待……」「什麼意思?」「就是,有比較喜歡自己一點點啦!」原來,這三句自我對話的練習對他而言,根本無法撼動他那些根深柢固的自我批評,然而,在自我否定之餘,他也刻意自我肯定;於是,也同時開始看到自己的優點,也願意多欣賞自己一點。因此,即使他仍然極度悲觀,仍然無窮厭世,但他也可以擁有些許的樂觀,看事情的眼光也可以多一點正向。正面思考的練習:「不是試圖取代,而是允許存在。」我腦中想起了這句話。也許這類正面思考的練習,難以趕走我們腦袋裡那時常負面思考的討厭鬼,但至少讓我們的生活平衡一點,不會永遠充斥著自我責備的聲音。當我們能夠更有現實感地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好事或壞事,並如實地接納下來,或者,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樣貌吧!(文章授權提供/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別失去信心與盼望 錯誤是下一步參考值

別失去信心與盼望 錯誤是下一步參考值#信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從挫折中汲取寶貴的教訓與經驗,化為滋養自己的養分,未來的你們回首來時路,將會感恩因著這些滋養,心靈得以漸趨沉穩與富足。親愛的恩和軒,有一首歌的歌詞這麼寫著:「這是一句好話:再試一下。一試再試做不成,再試一下。這會使你的見識多,這會使你的膽量大,勇敢去做不要怕,再試一下。」雖然這是一首簡單的歌,但能完全做到歌詞中所說的「不要放棄,再試一下」這樣的人依舊少於多數輕易放棄的人。你們有過什麼事情,在嘗試幾次沒成功之後,就宣布放棄的呢?媽媽猜這樣的狀況應該時而有之吧!今天媽媽想推薦你們閱讀的這本繪本Sometimes You Fly,雖然字數不多,卻寓意深遠,相信會讓你們有深刻的感觸與體會。作者在書中呈現不同的人,從出生到長大的過程中所遭遇的許多情境,藉此來告訴讀者:成長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你們嘗試任何事情、到成功之前,可能會歷經許多失敗,就看你們是否保有持續嘗試的心。作者列舉不少生活中的例子,比方說媽媽要幫孩子慶生,決定親自做一個蛋糕,但是在蛋糕成形之前,媽媽可能會遭遇許多失敗,包括看不懂食譜、用錯麵粉、打蛋時連殼一起掉進麵粉中、烘烤時間沒抓準而導致蛋糕焦黑⋯⋯等等。雖然如此,媽媽還是一再地從錯誤中學得經驗,在下次製作蛋糕時,知道該如何調整,以避免重複上一次的錯誤。終於,媽媽為孩子製作出一個既漂亮又美味的生日蛋糕;看著孩子歡欣的表情,媽媽也覺得好開心,感受到一切的嘗試最終都以甜美收場。再舉例來說,學生面對課堂上爆炸般的龐雜知識,腦筋都打結了,這樣的挫折會讓他們意識到,如果要解開課堂知識的謎,下課後,應該花更多時間去鑽研、克服這個謎團;當成功解開了謎團,學生會得到很大的成就感。而專業能力的養成也一樣,我們都要經歷多年的用心學習,過程中難免遭逢挫折或失敗,但是只要不氣餒,繼續努力嘗試,並找到方法突破瓶頸,就有歡喜收成的機會。交朋友也是一樣,我們要努力嘗試對別人友好,也許第一次不能馬上贏得友誼,但多嘗試幾次表達我們的善意,相信對方慢慢地就能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如此,我們便有可能在茫茫人海中交上幾位真心不換的好朋友。作者告訴我們,人生中我們採取的每一個做法,有的會讓我們失敗,有的會讓我們成功,重要的是,我們要從錯誤與失敗中虛心學習,從中獲取珍貴的經驗和教訓,作為修正下一步行動的參考。親愛的孩子,人生是一個有起有落的歷程,在成功之前,我們可能都會經歷一些挫折,不要因此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就是個魯蛇(loser)。這些都只是過程,別急著為自己下負面的評判,從挫折中汲取寶貴的教訓與經驗,化為滋養自己的養分,未來的你們回首來時路,將會感恩因著這些滋養,心靈得以漸趨沉穩與富足。生命是一個緩慢向前推進的過程,不妨給自己時間慢慢長大,盡情去經驗並體會生命的憂傷和甜美,漸漸學習變成一個比現在更美好的人。下次媽媽要嘗試做一道新料理給你們品嘗,在成功做出一道美食之前,請你們也要多給媽媽機會,再試一下喔!還有一直學不會騎腳踏車的姊姊,千萬不要放棄,再試一下喔!—贊成生活需要多努力嘗試的媽媽(本文摘自/繪本裡的千言萬語:30個故事,30封給孩子的成長情書/大好書屋)

兒童尿床適時就醫 改善症狀建立信心

兒童尿床適時就醫 改善症狀建立信心#信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8歲的宥宥以經上三年級了還尿床,媽媽帶他到醫院就醫診,聽到媽媽長時間累積的不滿在診間內劈哩啪啦地發洩了出來,讓宥宥感覺既丟臉又委屈。醫師診斷後,認為宥宥是「原發性單一症狀尿床」,經過持續6個月的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後,現在尿床症狀已慢慢獲得改善且持續追蹤。小朋友為什麼會尿床?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張藝馨指出,尿床其實是很常見的症狀,是指在睡眠期間膀胱發生的無意識排尿。依照臨床上的定義,「尿床」是5~6歲的小孩,仍然持續每個月有2次或2次以上在夜間尿床;或6歲以上的小孩,仍然持續每個月有1次或1次以上在夜間尿床。膀胱是我們人體發育最晚成熟的器官,平均約要到六、七歲後才會有較精準的控制,這也就是為什麼尿床的治療指引都建議六歲以上再開始尿床治療的原因。小朋友尿床的原因主要可歸為三大類:1.夜間多尿症:是最常見的原因,跟飲水太多、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有關。膀胱容量變小:跟膀胱過動症、膀胱逼尿肌/括約肌協調異常、便秘、泌尿道感染有關。2.睡眠覺醒異常:發育遲緩、睡眠呼吸中止、遺傳因素等。簡單來說,當夜間尿很多或膀胱容量太小時,睡覺時膀胱一下子就滿了,這個訊號傳到了大腦的覺醒中樞,但大腦卻決定忽略它,不喚醒孩子,結果膀胱因反射而排尿,就造成了尿床。3.原發性尿床:若孩子出生後尿床的現象就一直沒停過,這稱為「原發性尿床」。如果中間曾有六個月以上沒有尿床,後來又再發生尿床的現象超過一個月,稱為「次發性尿床」,有可能和泌尿道感染或特殊因素有關(如家中有新生兒,大孩子表現退化行為以獲得大人關注)。尿床會做哪些檢查?首先醫師會詳細詢問病史,包括之前是否有泌尿道感染、有沒有開過刀、便祕或其他疾病等等,針對排尿的部分會釐清是否伴有其他如漏尿、頻尿、尿急等症狀。若原發性尿床(尿床一直沒停過)且伴有白天的其他排尿症狀,則稱為「非單一症狀尿床」,在致病機轉和治療上均較為複雜。若只有夜間尿床沒有其他白日排尿症狀,稱為「單一症狀尿床」,通常原因比較單純,治療效果較佳。問完病史後,會做基本的身體理學檢查(腹部觸診、生殖器外觀和薦骨觸診等),實驗室檢查(驗小便、抽血確定腎功能正常)和腎臟膀胱超音波檢查。接著,會請家長和小朋友回家寫「尿尿日記」和「尿床日記」。藉由客觀記錄兒童的排尿量、喝水量、排尿時間,以及是否有漏尿、急尿感等等,協助醫師了解孩子真實的排尿狀況。另外「尿床日記」則用讓小朋友貼貼紙的方式,一方面讓孩子參與尿床的記錄,一方面藉由貼貼紙來產生正向的回饋,幫助治療。尿床要怎麼治療呢?所有的尿床治療都是先從觀察孩子的日常飲水與解尿開始,找出適當的對策加以治療。認真詳實的「尿尿日記」,可以幫助醫師更快更完整的了解孩子尿床的癥結點。一開始還是先從行為治療開始,建立較好的飲水習慣(白天多喝,睡前兩小時不喝水)、正確的小便姿勢(用小板凳腳踏實地尿尿)、預防便秘、睡前排空膀胱等。確實地調整生活上的小細節,有時對尿床就有不錯的效果。若行為治療效果不佳,可以考慮加上藥物來幫忙。常用的第一線藥物是抗利尿激素(desmopressin),這個藥物是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會讓腎臟吸收水分使尿液濃縮。奇美醫學中心使用的是口溶錠,對兒童的副作用較少且易服用。從兩顆(120微克)開始逐漸加量,最大使用量是四顆(240微克)。若第一線藥物效果不佳,可以考慮加上第二線或第三線藥物一齊使用,互相搭配調整比例,以求最大效果。醫師每一到三個月都會評估病人狀況調整藥物,若達到滿意的療效一段時間後就會開始慢慢減量了。尿床不是孩子的錯 不要一味的責怪孩子張藝馨醫師表示,孩子尿床,家長的壓力是很大的,不但要清理善後,更常要半夜爬起來叫孩子上廁所,往往搞得家長自己睡眠不足,情緒暴躁,更影響了白日的工作和生活。事實上,尿床常給兒童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創傷,父母的責備和同儕的眼光常讓尿床的孩子衍生出內向害羞、低自信心等特質。因此,如果能正視尿床問題,配合醫師作檢查和記錄,認真執行行為治療和規則服藥,尿床症狀是有機會改善的。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減輕父母的生活和心理負擔,減少親子間的摩擦,還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促進人際關係呢!

助癌友展自信 嘉職師生贈愛心頭巾

助癌友展自信 嘉職師生贈愛心頭巾#信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日前聖馬爾定醫院舉辦跨年晚會,會中除了年度抽獎與員工表揚活動外,特別致感謝狀感激嘉義高級家事職業學校流行服飾科的同學及老師,因其大力且無償地幫忙製作「康復帽」供癌症病友使用,相當有愛心。為降低癌症病友因病貌、殘障而衍生出社會適應問題,癌症資源中心長期致力於提供病友們相關資源與支持。心理層面,由專業護理師、社工、營養師、癌友團體及志工們提供癌症相關資訊,並陪伴癌症病患與家屬度過疾病帶來的恐懼、擔憂及害怕;而物質上則是提供各種癌症病患所需的醫療輔助用品服務,如假髮、愛心帽子、義乳、內衣、氣管造口防塵罩、張口器、大腸直腸癌造廔口相關等,希望能幫助他們增加自信。師生愛心滿滿!此次在乳癌防治中心莊茂德醫師及其夫人引介下,本想請嘉職流行服飾科的老師與學生協助,將病友熱心贊助回饋的布匹,製作成更多的頭巾供其他病友使用;沒想到校方知情後,決定無償幫忙,還另外尋找布匹廠商,希望共同製作更多的康復帽,提供病友使用,目前已完成50頂,預計總數會有200頂。為感謝嘉職師生大力幫忙,聖馬爾定醫院癌症資源中心特於跨年晚會中,由院長致感謝狀表示感激,同時老師也將已完成的康復帽獻給院長,氣氛相當溫馨。

乳房切除導致沒有自信 「自體脂肪移植乳房」重拾信心

乳房切除導致沒有自信 「自體脂肪移植乳房」重拾信心#信心

46歲的齊小姐三年前被診斷出第一期乳癌,切除了位於左乳房的腫瘤。術後即使她的左乳房墊水餃墊,還是看得出來左側乳房塌陷,而齊小姐胸型的不對稱使她無法再穿上貼身的衣服。直到她接受「自體脂肪移植術」,外觀自然、復原快並讓她重拾自信,再度穿上貼身的舞衣表演。為齊小姐的主治的三總整形外科主任陳錫根表示,自體脂肪移植術移植的脂肪,通常是患者的腹部脂肪,大多是腹部或腰部的脂肪及組織皮瓣,所以不會有排斥現象,觸感會比矽膠或鹽水袋的義乳更柔軟,看起來也更自然。三總整形外科主任陳錫根說,「自體脂肪移植術」適合放射治療後胸部變形或乳房切除後的患者。陳錫根表示,切除乳癌腫瘤患者中,約有七成會選擇鹽水袋或果凍做為義乳;三成則會取自體脂防移植,雖然自體脂肪移植手術需要6~8小時、手術傷口大但是相較於只需一個小時的義乳手術,效果較為自然,也沒有自體脂肪或組織吸收的問題。魔術強森向世人證明 愛滋病患不代表死亡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45&HN_Yr=0&HN_Mon=0快訊/港星許冠英心臟病發猝死 早晚溫差大慢性病患要小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HN_Yr=0&HN_Mon=0&aid=13344&sor=1天氣忽冷忽熱 心血管患者應防心肌梗塞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8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