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只要失智患者重複說一件事超過五次,就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提出「筆記回顧法」,亦即準備一張寫著「何時、何地、誰、做什麼、怎麼做、如何做」(5W1H)等內容的紙,讓失智患者閱讀。失智患者病況起伏 有時會變得像正常人其實這個方法還有後續。無論答案寫得多詳盡,就算讓媽媽看,解決了當天的危機,第二天還是發生了同樣的事情。若一天說五次,連續說三十天,代表媽媽一共說了一百五十次,我也跟著聽了一百五十次。有一天,媽媽突然精神一振,對我說:「我剛剛有沒有說什麼奇怪的話?」事實上,失智患者的病況起起伏伏,有時會突然像撥雲見日一般,變得跟正常人一模一樣。聽到媽媽的自省之言,我感到有些訝異。這代表媽媽本身也很擔心重複說同一件事的自己,可能有什麼問題。我回答:「沒事,沒事,又不是什麼性命攸關的事情。」失智患者沉默寡言 增照護者負擔不可思議的是,看到媽媽努力限制自己不要重複說同一件事的模樣,我不禁感到悲傷。讓我忍不住反省,有必要這樣與媽媽對峙嗎?早知如此,當初就讓媽媽盡情的說,我現在也不會如此悲傷。此外,若失智患者對自己重複說同一件事的表現感到不安,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加棘手。患者不說話,旁人便無法得知失智患者的心情,此時身邊的人必須清空雜念,更加仔細觀察才行,徒增不少負擔。習慣是最好的處方箋受到媽媽的連續攻擊邁入第四年後,身為照顧者的我似乎也進入下一個階段。我跟媽媽說:「妳忘了也沒關係,我會幫妳記住,別擔心。」由此可見,「習慣」真的是最好的處方箋。以前我想盡辦法不讓媽媽重複說一件事超過五次,後來看到媽媽緊張不安的模樣,我放寬標準,養成讓媽媽說八次也不在意的技術。於此同時,我持續實踐「筆記回顧法」。雖然偶爾也會感到焦躁,有時還會跟媽媽吵架。但媽媽不安的表情讓我重新省思,幫助我成長,成為一位更好的照顧者,更能以媽媽的角度思考。(本文摘自/陪伴失智媽媽55則照護筆記/采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