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一家未立案的安養中心昨下午發生火警,3名臥床患者被救出,但失去生命跡象,2人傷重不治,1人搶救至今晨後仍離世,造成3死。北市府表示,該址非立案機構,丁姓負責人自行收置3名行動不便的民眾,後續將依調查事證進行相關裁處。無論短期或長期照顧,要送家人到養老院、照護機構時,第一要考慮的是如何讓家人有「最適合的照顧」,養護所資深護理師李良玉,告訴你要如何做出最適切的選擇。重點1:讓長輩參與決策過程,調整心態首先,必須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讓長輩了解為何要送他到機構,不要讓他覺得自己被遺棄,或是自己沒有用了。「不少人對於機構抱有刻板印象,若在未事先告知的情況下送長輩來,無意之中會加深他們的恐懼。家屬要以漸進式的方式溝通,讓長輩實際參與決策過程。我曾經也跟我公公溝通了一年的時間,讓他知道我們是關心他的,他沒有被遺棄。良好的溝通,會讓他們安心,日後也比較好照顧。」建議家屬可以和長輩聊聊住進機構後實際的好處「住到機構住比較有同伴」、「住在機構有許多護士和照顧你的人,設施比較齊全,對你也比較安全」等。除了要讓長輩調適心情,家屬親友間更需要經常溝通,避免糾紛,才能做出對長輩最有利的決定。重點2:蒐集資料,從優等機構開始選起向親朋好友打聽他們自身的經驗,經過熟人介紹,會更清楚每個機構實際的照顧狀況。或者,也可以參考政府做的評鑑指標,評鑑指標分為優、甲、乙、丙、丁五等,從評鑑為優等及甲等的機構開始著手,評鑑資料請至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官網查詢。重點3:考量距離遠近,選擇合適的機構李良玉叮嚀,長輩住進機構後,家人一定要常去探望,每個人無法照顧的原因雖不相同,但千萬不要讓空間的距離,拉遠了心的距離。距離也為選擇機構的重要評比條件之一,考量的因素應該要有:探望長輩的距離、就醫的距離等。這樣才容易維持與長輩的交流與關懷,並且確保有突發狀況時,醫療資源能夠及時導入。重點4:實際觀察,望聞問切當我們實際到了養護機構、安養院後,你先確認你的鼻孔是否暢通,然後開始發揮你的嗅覺……「因為要看一家養護機構好不好,可以先聞聞看是不是有濃厚的尿騷味。」「過重的味道可能代表照顧品質不佳,如果當你踏進機構,撲鼻而來的是排泄物的味道,那我勸你不要選這間,因為那代表他們基本的衛生管理沒有做好,也沒辦法及時地處理生理需求。」李良玉分享觀察許多安養中心的經驗。此外,也要了解機構的硬體設施,是否能充分保障長輩的安全,以及提供實際的需求,最少需要有:1.床邊呼叫鈴可否使用?2.電梯空間是否合宜?3.衛浴空間是否為無障礙?4.消防設施是否健全?例如:滅火器、逃生梯、灑水器等。對於長輩來說,搬離原有的家庭是一個很大的改變,因此,我們也需要觀察機構的環境是否給人溫馨、有家的感覺?床邊是否有個人儲物空間,或可做個人化的布置?還是都是制式的床頭卡?這些細節都可以增加長輩對機構的歸屬感。最後一個需要注意觀察的是,除了服務人員在跟你接洽時的態度外,你更要看看服務人員如何跟其他住民相處,「他雖然老了,不代表他什麼都不行,他沒辦法講話也不代表他聽不到。」很多機構都會覺得,你只要坐在那就好,鮮少與住民互動。管理較好的機構,服務人員會跟長輩有許多良好的自然互動,長輩也能因此感受到更多的尊重、保有自我的尊嚴。有任何疑問不解之處,在參觀機構時可以盡量提出,覺得沒有獲得解答或是真的不滿意時,請換其他養護機構。畢竟你一定要讓自己安心,相信自己已經做出最適合的選擇了,千萬不要在做出決定後,才感到後悔或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