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出血

異常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婦科名中醫食養調理助改善

異常出血小心子宮內膜癌 婦科名中醫食養調理助改善#異常出血

更年期婦女,若有異常的子宮出血,常會誤為是停經前的亂經。一般更年期的亂經多半是間隔拉長,有時兩三個月才來一次月經,且經血量逐漸減少,直到月經不再來;但若一個月來兩次以上,或出血持續超過一周,應進一步檢查。睿鳴堂中醫診所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即使還未停經的年輕女性長期亂經,也有可能子宮病變造成異常出血。 如果停經後又出現陰道出血的症狀,要小心罹患子宮內膜癌症的風險 一個59歲女性停經已10年左右,但是偶而有出血及異常分泌物的症狀,即刻建議至婦產科進行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症。子宮內膜癌好發於五十五到六十九歲之間,一般在停經後若有陰道出血症狀,約有百分之五至十可能為子宮內膜癌。女性製造雌激素的主要時間為月經週期,經由卵泡發育→成熟→排卵→黃體形成→子宮內膜剝落→形成月經。當進入停經期,如果荷爾蒙分泌失去平衡,讓子宮內膜一直處於增殖狀態,進而產生病變,形成子宮內膜癌,此外年紀較大的婦女罹患子宮內膜癌,較會惡化,預後也較差。而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因子包括肥胖、多食用紅肉或脂肪的食物、從未生育過的婦女、較晚停經、及初經來得早的婦女、糖尿病、高血壓、賀爾蒙補充、或特殊藥物的使用(例如乳癌病患使用Tamoxifene)等。周宗翰中醫師說明患者大多都由著繁複的子宮內膜炎症,出現了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的情況,並且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所以才會發展為子宮內膜癌。中醫在辨證方面一般有兩種認識,一種認為子宮內膜癌是由於瘀血阻滯所導致的,進行治療的時候應該注意活血化瘀,另一種認為是由於溼熱病邪導致的,應該注意清熱利溼。 所以要預防子宮內膜癌,首先要避開高溫烹調油脂:油脂經高溫長時間加熱之後,容易變質氧化成自由基、致癌物,而油脂又是人體製造荷爾蒙的材料,變質氧化的油脂所製造出來的荷爾蒙穩定性不佳。要預防子宮內膜癌就要避免食物高溫劣敗,凡是超過100℃以上的高溫烹調方式,會讓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的分子結構改變,產生危害人體的致癌化學成分,維生素跟礦物質也因高溫而流失,就稱為食物高溫劣敗。 周宗翰中醫師解釋凡是經過油炸、油煎、大火熱油快炒、燒烤等高溫方式烹調,都會產生許多有害健康的物質,尤其高溫烹調的時間越長,產生劣變、累積的致癌物就越多,像很多人喜歡吃酥酥脆脆的焦黑部位,其致癌物質最多,千萬不能吃! 平時盡量少吃會上火的食物 : 經高溫烘炒過的食物如:芝麻粉、花生粉、十穀粉、烤瓜子、烤核桃、烤杏仁,以及高溫萃取麻油、香油等食物易上火,容易引發體內較弱的組織細胞發炎。食用時必須選擇好的油脂 : 必需脂肪酸(ω-3、ω-6)能製造好的荷爾蒙,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如:鮭魚、黑鮪魚、鯖魚、秋刀魚、烏魚等含量最多;ω-6油脂大都來自於蔬菜種子油,如:葡萄籽油等,烹調方式採蒸、煮、涮等方式才不會破壞好的油脂。這樣才可降低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周宗翰中醫師認為脾統血,有異常出血的女性朋友不妨多多按壓脾經的穴道,其中以「公孫穴」最為重要。此穴位的位置在足内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是太白穴往上1寸的位置。公孫穴對於血液循環能發揮良好的功能,因為公孫穴是一個重要疏散點和樞紐,能夠通氣、活血、解瘀,具有調動子宮、脾經的運血能力,可以把血液輸送到全身。此外,公孫穴還可以調節因體內氣血瘀滯造成的各種症狀,並促進小腸蠕動,幫助消化,改善腸胃與免疫的功能,進而逐漸改善婦科疾病。每天可以大拇指用力按壓約3分鐘,持續至少一個月以上,便能逐漸產生效果。 除了按壓公孫穴,平日還可以推推小腿內側脾經循行部位,如果發現有明顯酸痛點,那就是自己經絡的反應點,尤其要加強陰陵泉穴、地機穴、漏谷穴、三陰交穴這些穴位的按揉。 婦科治血症四大穴位 陰陵泉:內側膝蓋以一指幅寬度,按觸有一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痠脹感。 地機穴:陰陵泉穴下3寸。 漏骨穴:腳踝上方6寸。 三陰交:腳踝上方3寸。 益母草香附湯 材料:蔥白5根、雞肉250克、益母草與香附各3錢 作法: 1.     取蔥白拍爛,與雞肉、益母草、香附,加適量水同煮。 2.     煮至熟肉即可,飲湯食肉。 食養分析: 香附是女科常見用藥,可疏肝理氣,特別適合現代壓力大導致肝氣鬱結體質的上班族。此食療能改善氣血循環,對氣血瘀阻型患者有不錯的調理效果,能穩定子宮內膜。

重視異常出血!大腸癌出血混雜糞便中

重視異常出血!大腸癌出血混雜糞便中#異常出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導致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日益提升,蟬聯台灣十大死因排行榜多年,近年來甚至有年輕化的傾向。最新研究指出,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高達十萬分之50,已高於歐美國家十萬分之40的發生率。呂宗儒醫師說明,約有7-8成的大腸癌患者為自發性病症,無相關家族史。50歲後患者的發生原因與生活習慣、長期不當飲食的刺激有關;50歲前發病者則多受基因影響導致。69歲的秦媽媽一向健康,也沒有癌症家族史,但時有時無的血便症狀讓她困擾了三四個月,日前他前往衛生所作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反應,因而前來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進一步檢查。電腦斷層掃描發現秦媽媽直腸處有顆已侵犯周圍器官的5公分腫瘤,診斷為「第三期直腸癌」,呂宗儒醫師透過「3D立體腹腔鏡」執行微創新技術切除病灶,術後隔天就能下床,並在醫療團隊安排下開始輔助性化療,恢復順利。3D立體腹腔鏡切除範圍以病灶左右各5公分「大腸直腸」是長約1.5公尺的管狀構造,涵蓋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等部分,當食物被胃與小腸消化吸收後,大腸會將水分及電解質再吸收,形成糞便由直腸排出。針對大腸直腸的惡性腫瘤,除傳統「開腹手術」、「單孔、多孔腹腔鏡」外,近年來,新穎的「3D立體腹腔鏡」發展成熟,逐漸成為主流術式。呂宗儒醫師說明,「治療大腸直腸癌,除了切除腫瘤本身外,醫師會多切除病灶周圍的部分腸道,以確保癌細胞切除乾淨,降低復發率。一般而言,大腸的切除範圍以病灶左右各5公分為安全距離,直腸則是以上下各2公分的安全距離為準。」由於骨盆腔的範圍不大,過去若切除範圍在骨盆腔死角,就需要從肛門處深入體內治療,由於肛門被破壞,患者往往面臨術後造人工肛門的不便;而3D立體腹腔鏡突破過去2D平面視野上的限制,醫療器械的發展也更為靈活,醫師可清楚看到病灶部位,深入骨盆腔死角,切除腫瘤。僅有少數腫瘤位置及切除範圍在肛門括約肌內的患者,才需連同肛門口一併切除,大幅降低了患者要另造人工肛門的可能。直腸癌出血與痔瘡類似 勿輕忽為避免大腸直腸癌復發,醫師會建議第二期後期、第三期、第四期的患者術後接受輔助性化學、放射治療。許多民眾易將排便出血當作痔瘡,呂宗儒醫師提醒,直腸癌出血與痔瘡出血類似,多見於便後擦拭肛門的血跡,但大腸癌出血型態為血液混雜在糞便中,因此民眾切勿輕忽異常出血,如有異狀需儘早就醫,並定期篩檢。呂宗儒醫師也提到,「國外最新研究顯示,每日肉類攝取在100克以下,能有效降低大腸癌風險,民眾應維持均衡飲食、攝取高纖維並適量補充維他命D,以保腸道健康。」

口服黃體素 有效對抗子宮內膜異位

口服黃體素 有效對抗子宮內膜異位#異常出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在台灣約有2~5%的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表示有20~40萬的女性受到此病的困擾。在臨床上的主要症狀是經痛、不孕和性交疼痛。因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巧克力囊腫有破裂的可能,在外力的撞擊、性交、激烈運動等任何施予腹部壓力的動作,都有可能造成囊腫破裂。當囊腫破裂會引起急性腹膜炎,需由專業婦產科醫生做手術處理。某位30歲的室內設計師,曾在4年前因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巧克力囊腫,而接受手術治療,後來持續出現下腹部疼痛、解便不順,甚至持續反覆發燒超過一個月,就醫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卵巢長出5公分的巧克力囊腫,且合併骨盆腔發炎感染,引起持續疼痛及發燒症狀。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率高達5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吳珮如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最常見的發生部位以卵巢、子宮、骨盆腔及腹腔居多,引起經痛、骨盆腔疼痛、異常出血及不孕等相關症狀。並非切除病灶,就能永絕後患,5年內高達5成以上的復發率!術後搭配新型口服黃體素 避免復發針對較重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巧克力囊腫大於5公分以上患者,吳珮如醫師指出,除了採用手術治療減緩疼痛與惡化,更建議術後搭配長期的藥物控制,不僅能加乘手術治療效果,還能防止復發及二度手術傷害卵巢。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不僅能緩解疼痛,也較無以往藥物的副作用,患者術後可以長期使用不需停藥,保持每三個月一次定期追蹤。根據日本研究顯示,在早期復發階段的病人,若以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可有效控制疾病,五年復發率降低至4%,為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帶來重複手術之外的治療新選擇。20歲後的續發性經痛 建議就醫診察20歲以前的經痛為「原發性經痛」,在子宮發育完全之後會自動痊癒或改善,20歲以後的「續發性經痛」就可能造成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子宮內膜異位、卵巢腫瘤、骨盆腔發炎、骨盆腔充血或沾粘。現代社會環境變遷、飲食西化及晚婚影響,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年輕化之趨勢,如果經痛時間變長或頻率變高、性交疼痛或排便不正常等症狀,就應提高警覺,並主動尋求婦產科醫師診斷,以利及早發現及治療。

9成子宮癌患者 都有這症狀!

9成子宮癌患者 都有這症狀!#異常出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無論是更年期女性,還是生育年齡女性,只要發現陰道異常出血,就要提高警覺。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家彥表示,子宮內膜癌患者中,高達9成會出現陰道異常出血症狀,約70%的患者在早期便能發現病灶、及早治療。子宮內膜癌有增加、年輕化趨勢 受飲食西化、環境荷爾蒙影響,近年來,子宮內膜癌有增加、年輕化趨勢。黃家彥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患者多為更年期、停經女性,現在門診有時會遇到40歲左右的患者,門診遇到最年輕患者為26歲。黃家彥醫師舉例,一名年約60歲女士在50歲停經,去年開始陰道異常出血,剛開始出血量不多,這名患者不以為意,但出血越來越頻繁,間隔2、3天就出血,後來甚至天天出血不停,經病理化驗確診為子宮內膜癌。這名患者經建議接受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由於手術傷口較小,出血量也少,約4天便出院,後續再接受化療、放射治療,目前復原狀況良好。機器手臂微創手術 縮短住院時間黃家彥醫師表示,以子宮內膜癌來說,接受傳統剖腹手術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約5到7天,手術傷口長達20公分。相較之下,接受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的患者,平均住院3到5天,術後僅有4-5個約1公分微小傷口,機械手臂微創手術因具備3D影像技術,加上放大10-12倍手術視野,可更精準摘除淋巴,並減少腸沾黏併發症等。但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機械手臂微創手術,若是腫瘤體積過大、癌細胞已轉移等就不適合,患者術前必須接受專業醫師的評估、診斷,以選擇適合治療方式。異常出血超過2星期 就要盡快就醫黃家彥醫師提醒,婦女異常出血超過2星期,就得盡快就醫。此外,雌激素過度刺激常造成子宮內膜癌,像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孕、從未生育、較晚停經、更年期後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藥物、肥胖、糖尿病、高血壓或飲食西化等,都是子宮內膜癌風險因子,民眾要特別留意。(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劇烈痛經 恐為子宮內膜異位

劇烈痛經 恐為子宮內膜異位#異常出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經期腹痛別忽略!25歲的王小姐,每逢生理期就經痛,近半年來經痛愈來愈嚴重,止痛藥吃好幾顆也沒效,還頻頻拉肚子,生理期過後下腹部也常常不舒服,求醫後才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經血逆流 子宮內膜細胞可能附著他處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顏志峰表示,子宮內膜會受卵巢荷爾蒙刺激而週期性地增厚、剝落,形成經血,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曾啟瑞醫師指出,當經血逆流,子宮內膜細胞可能附著到其他器官上,長在卵巢上稱為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肌肉層則是子宮肌腺症,甚至有長在直腸、膀胱、肚臍、肺部等案例。月經來潮 可能腹瀉、排便疼痛隨著每次月經來潮,病人除了嚴重痛經、經血過多,還可能發生腹瀉、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排便疼痛、血便等症狀,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會使骨盆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破壞卵巢機能,導致不孕和流產。臨床約有5成病人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曾啟瑞醫師表示,臨床發現,不孕的病人經腹腔鏡檢查,約有5成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雖然是良性的,擴散速度卻很快,影響遍及卵巢、子宮、輸卵管、腹膜,手術後仍有相當高的復發率。提高黃體素造成假懷孕 使病灶萎縮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顏志峰解釋,新的用藥趨勢是希望既能對子宮內膜異位病灶有較強的壓制力,又可以持續服用較長時間,新一代口服黃體素能直接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有效抑制,除了緩和疼痛外,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不會骨質流失,也更能預防復發,更可提高懷孕機率。劇烈痛經、異常出血、骨盆腔痛要注意顏志峰醫師提及,劇烈痛經,經期間異常出血、骨盆腔痛、腹瀉,都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徵兆,切勿認為是普遍現象而掉以輕心,愈早確診,才能阻止病灶擴大,治療效果也更好。

百歲奶奶陰道異常出血 竟是子宮頸癌

百歲奶奶陰道異常出血 竟是子宮頸癌#異常出血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請各位女性朋友不要輕忽子宮頸癌!它是女性癌症生率最高、死亡例也最多的惡性腫瘤。近來健保雖免費提供三十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但台灣抹片篩檢率仍不高,只有三成至五成左右。而子宮頸癌是少數能早期篩檢的癌症,只要抺片檢查便可檢測出異狀,且於病變初期只需一次小手術及配合門診追蹤即可,無需化療或電療等,對生活影響甚小。久未發生性行為 並不代表不會患有子宮頸癌臨床上常見病人不少為單身女性,但他們都以為有過但已多時未有性行為即不需再接受抹片檢查,常常要等到出現異常時才來就診,絕大多數都就診時都被判定是子宮頸癌了,不僅如此,此時已經需要接受範圍較大的手術或化療或放射線治療,錯過了可於癌前病變時即被診斷治療的黃金時期。日前,有位101歲喪偶多年的王奶奶最近數月有陰道異常出血的毛病,由兒子陪同至就診。就診當日提及最近兩個多月有異常出血的問題,經過超音波、內診及切片等詳細檢查發現罹患子宮頸第二期,因此進行化療合併放射線治療,狀況穩定,持續恢復健康中。 定期檢查愛護自我 預防子宮頸癌來敲門近來臨床上發現子宮頸癌的發生有年輕化趨勢,因為社會風氣影響,性經驗早熟,導致有越來越多未滿三十歲之民眾罹患子宮頸早期病變甚至是子宮頸癌,因此建議年輕女性應預防性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並定期接受抹片檢查,以降低子宮頸癌發生機率。最後提醒民眾,若陰道出現異常出血、分泌物或有腰痛、腰痠、血尿、血便的症狀,應盡速就醫,千萬不要拖延已導致延誤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