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2歲的邱太太無不良嗜好,生活規律。然而4、5年前,開始覺得吃飽後有東西哽在胸口、吞嚥困難,晚上時最明顯,甚至餐後嘔吐、夜間食物逆流及晚上無法平躺睡覺。原以為是胃食道逆流,就醫檢查發現上段食道擴張、食物滯留於食道,確診為第一型食道弛緩不全症,接受肌肉切開術治療,術後恢復良好。括約肌神經病變 食物累積在食道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胃腸內科醫師許文鴻表示,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是下食道括約肌運動神經元病變,括約肌無法舒張,食道肌肉收縮異常,食物累積在食道管腔,促使食物、唾液逆流導致嘔吐。患者因此不敢進食,導致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甚至反覆嘔吐造成體內電解質失衡、吸入性肺炎等嚴重併發症。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的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男女比率相當,發病年齡從年輕到老年都有。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的治療方法,以鬆弛下食道擴約肌的張力為主。過去治療方式有口服藥物、內視鏡治療及外科食道肌肉切開術。外科食道肌肉切開術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有侵入性治療風險。內視鏡肌肉切開術 體表無傷口、不需進手術室近年完成首例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治療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原理類似外科食道肌肉切開術,但是完全由胃鏡完成,不需進入手術室。優點為微創內視鏡治療,整個過程在靜脈麻醉下完成,術後體表無傷口,成效與外科手術相當,對不適合開刀患者是一大福音。許文鴻醫師說明,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的治療須有正確的診斷,近年來高解析食道測壓儀已取代傳統食道蠕動功能檢查,能更精準的診斷不同型態的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找出適當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