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茲卡

暖化使壁虱北上 半個美國陷「萊姆病」

暖化使壁虱北上 半個美國陷「萊姆病」#茲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或許促成現有傳染病散播的最大綜合因素,就是氣候變遷。航太總署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管理局各自在他們對全球氣溫的分析中結論說,自一八八○年開始紀錄以來,二○一五年是史上最熱的一年。全球任何地方的氣候變化所產生的結果,由乾旱造成的沙漠化,到海水升高造成大規模的洪水。溫度上升造成傳染病 降低食物營養價值不過總體說來,各個報告都顯示,因為惡劣的天氣、與酷熱相關的疾病、肺病和過敏,以及和全球溫度上升與混亂的天氣模式所造成的傳染病,每年會造成四十萬人死亡。氣候變化會影響土壤濕度,因而影響收成的多寡,甚至因為熱度升高,而降低食物的營養價值,包括小麥和稻米的蛋白質含量。氣候變化對動物的分布有巨大的影響,而這些動物又是疾病的傳染窩和病媒,不論是鳥類、嚙齒動物,或者造成萊姆病的壁虱,或造成茲卡、登革熱或曲弓熱的蚊子。下雨或太熱太濕的天氣都會影響某個季節蚊子出生的數量,或者使用殺蟲劑的劑量,或進入本地溪流的寄生蟲數量。原本生長在熱帶的酵母菌 竟也在溫帶國家致病極端的氣候會造成人們溺水或熱衰竭。病原體對氣候變遷原因的政治辯論並無興趣:他們只要針對現實做出回應。而目前的估計是,到二一○○年,全球平均溫度會增加華氏三.一至七.二度。溫度微微升高已經在加拿大卑詩省和美國太平洋西北岸造成加蒂隱球菌肺臟和腦部疾病,這是一種亞熱帶和熱帶的酵母菌;另外也有人因食用阿拉斯加威廉斯王子灣溫暖水域感染腸炎弧菌的生蠔,而發生水瀉和痙攣。壁虱因全球暖化 繁殖到更高的緯度這幾十年來,中歐和東歐、波羅的海和北歐國家壁虱帶原造成人類腦炎的病例數量和分布範圍也都增多,因為壁虱朝北散播,達到更高的緯度。在美國,過去二十年來,壁虱造成的萊姆病範圍也擴大到半個美國,東北高風險的郡數量增加了百分之三百二十。不過由公衛的觀點來看,並非所有的氣候變化都有壞的影響。有的報告說,兒童常見的呼吸道融合病毒疾病季節已縮短,而旱災帶來的意外好處是死水減少,讓病媒蚊難以孳生。不過這些蚊蟲會移往更溫和的氣候和更高的緯度。(本文摘自/對決病毒最前線/時報出版)

第3例茲卡現蹤 遊這3國要小心!

第3例茲卡現蹤 遊這3國要小心!#茲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今年第3例茲卡病毒確定病例現蹤,北部21歲男大生至越南探親,回國後陸續出現發燒、寒冷等症狀,昨日確認感染茲卡病毒。其他同行及同住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啟動相關防治作為,疾管署提醒,東南亞地區為夏季旅遊首選,現值病媒蚊活動期,民眾返國入境時如自覺可能感染茲卡病毒,返國後2 週內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新加坡、馬爾地夫、越南旅遊疫情建議列為警示我國自2016年迄今共16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全球2015年起累計75國/屬地出現本土流行疫情,其中巴布亞紐幾內亞及開曼群島因近期已無疫情或先前疫情傳播已阻斷。疾管署目前將持續具流行疫情或可能有本土傳播之55國/屬地,包括亞洲新加坡、馬爾地夫、越南等3國,旅遊疫情建議列為警示(Alert)。印尼、泰國、孟加拉、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印度等曾有疫情,旅遊疫情建議列為注意(Watch)。新加坡上週新增3例病例,增加1個群聚區,今年迄今累計45例,目前1處群聚區。做好防蚊措施,著淺色長袖衣褲近期鄰近東南亞國家仍持續出現茲卡疫情,疾管署提醒,民眾到東南亞地區旅遊,離開流行地區後請落實「1+6原則」,暫緩捐血至少1個月、男女無論有無症狀,都應於性行為時全程使用保險套,欲懷孕者也應延後懷孕至少6個月。疾管署呼籲,孕婦感染茲卡病毒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民眾若欲前往上述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住在有紗窗、紗門或空調的房舍等,做好萬全準備才能不打壞夏季旅遊好心情。  

雨季蚊媒多 防茲卡先別捐血

雨季蚊媒多 防茲卡先別捐血#茲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國內出現第8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確定病例,為居住彰化縣的63歲男性,曾於8月28日至9月4日間,與家人至越南,9月6日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至醫院就醫,經檢驗確認感染茲卡病毒,目前個案已出院,將防蚊隔離至9月17日,依個案潛伏期活動史研判,感染地為越南,同住家人及同事目前均無疑似症狀。雨季蚊媒多 茲卡病例有增加可能越南自今年4月起陸續公布有本土病例,個案分布於慶和省、胡志明市、富安省,目前累積至少3例本土病例,當局表示現值雨季蚊媒增加,預期茲卡病例數有增加的可能,另因東南亞國家交流頻繁,輸入病例風險高,亦有造成社區傳播的可能,全球今年於韓國、澳洲及以色列亦有公布自越南境外移入個案。做好防蚊 暫緩捐血、懷孕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計8例茲卡病毒確定病例,感染地分別為泰國2例,印尼、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美國佛羅里達州、新加坡及越南各1例,民眾如必要前往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離開流行地區後請依循「1+6原則」進行防護,1個月內應暫緩捐血,6個月內男女無論有無症狀,都應採取安全性行為及延後懷孕。印尼、新加坡 旅遊疫情列警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將持續具流行疫情,或可能有本土傳播之60國或屬地,包括亞洲地區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6國及美國佛州布勞沃德郡、邁阿密郡、皮尼拉斯郡、棕櫚灘郡,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2級警示,柬埔寨、寮國、孟加拉2016年尚未報告病例,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1級注意。 

病媒蚊孳生 本土茲卡風險增

病媒蚊孳生 本土茲卡風險增#茲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上周新增10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感染國家為印尼4例、越南3例、泰國2例、馬來西亞1例,東南亞及南亞近期登革熱疫情,處相對高點或呈上升趨勢,新加坡、越南、菲律賓、柬埔寨、寮國及斯里蘭卡疫情皆高於去年同期,由於東南亞及南亞疫情升溫,境外移入病例持續發生。颱風影響降雨 病媒蚊生本周受颱風影響,南部地區有陣雨機會,且上周降雨,致積水容器增加,病媒蚊孳生,本土疫情風險升高,恙蟲病仍處流行期,個案感染地主要為花東地區及離島縣市,台東縣、花蓮縣及高雄市病例數較近二年增加。社區以感染克沙奇A型為主腸病毒疫情持續趨緩,上周全國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下降4.5%,各級學校已開學,研判開學後可能出現一波流行,惟社區仍以感染克沙奇A型之輕症為主,腸病毒71型仍有散發個案。香港、澳門 疫情下降上周無新增腸病毒重症個案,今年累計18例確定個案,其中17例感染腸病毒71型、1例感染克沙奇A5型病毒,日本疫情處相對高點,呈上下波動趨勢,惟為近10年同期最低,中國大陸、香港、澳門、韓國、泰國及新加坡疫情持續下降或近基礎值。新加波茲卡 累計確診333例新加坡茲卡本土疫情持續,近期每日約增12例,8月27日至9月12日累計確診333名病例,包含8名孕婦,泰國首都曼谷中部沙吞區(Sathon)近期新增逾20名病例,該國今年累計報告逾100名茲卡病例,集中於中、北部,多數為輕症,目前至少30名孕婦個案,當中6名產下之新生兒無明顯異常,當局預期病例數持續增加。     

拉警報! 台第3例茲卡印尼漁工確診

拉警報! 台第3例茲卡印尼漁工確診#茲卡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流行於中南美洲的茲卡病毒,傳出已有案例傳入台灣本土,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國內已出現第3例茲卡病毒境外移入個案,這名印尼籍漁工入境高雄機場時,由檢疫人員成功攔檢,目前健康良好已無症狀,疾病管制署即日起提升印尼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這名22歲印尼籍男性於6月1日搭機時已感不適,入境小港機場時,因出現發燒、紅眼等症狀於機場發燒篩檢站攔檢,相關檢體送實驗室檢驗確認感染茲卡病毒,這是印尼今年第一起茲卡病毒輸出個案,隨後疾管署與高雄市衛生局緊急完成疫情調查、病媒蚊監測等衛教工作,並發放保險套,後續將持續追蹤個案健康情況。症狀為發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疼痛茲卡病毒感染症(Zika virus infection)是由茲卡病毒(Zika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為黃病毒的一種,主要是經由蚊子叮咬傳播,目前依據基因型別分為亞洲型和非洲型兩種型別,在中非、東南亞和印度等都有發現的紀錄,典型症狀為發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有時也有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一般成人感染症狀輕微,但孕婦感染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疾管署將密切監測國內小頭畸形案例,並呼籲醫師若發現小頭畸形胎兒,應提高警覺主動通報。面對來勢洶洶的茲卡病毒,民眾應依循「2226原則」進行防護措施,女性離開流行地區後2週內出現疑似茲卡症狀,盡速就醫,無論有無疑似症狀,均應延後2個月懷孕,男性離開流行地區後,如無出現疑似症狀,2個月內應避免性行為或正確使用保險套,若出現疑似感染,至少6個月應避免性行為或正確使用保險套。

旅遊潮後泰茲卡患入境 疫區返國應觀察2週

旅遊潮後泰茲卡患入境 疫區返國應觀察2週#茲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年假結束,茲卡病毒於國際間持續流行,疾病管制署於春節旅遊高峰,在國際機場共攔檢74名有症狀旅客,並未發現陽性個案;疾管署持續關注疫情發展,也提醒孕婦暫緩前往流行地區,旅客如前往流行地區應注意避免蚊子叮咬;離開流行地區後28天內性行為應使用保險套。中南美洲等36國家 旅遊疫情列警示9天春節連假疾管署維持防疫整備,2月6日至14日於我國國際機場共攔檢74名發燒旅客,以自泰國入境27人最多,其次為越南14人、馬來西亞8人,其餘多為其他東南亞國家,74人檢驗皆為陰性,國內目前除一名泰籍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外,尚未出現其他茲卡病毒感染個案。目前至少有36個國家或屬地傳出茲卡病毒本土疫情,主要仍集中於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亞洲則為泰國及馬爾地夫。疾管署已將這36國或屬地茲卡病毒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及非洲加彭5國則出現零星病例,但尚無直接證據顯示有本土疫情,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維持第一級注意(Watch)。蚊蟲傳播 恐出現頭痛、肌肉痠痛症狀茲卡病毒與登革熱同樣透過埃及或白線斑蚊傳播,典型症狀為發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疼痛或結膜炎,有時也有頭痛、肌肉痠痛及後眼窩痛,一般成人感染症狀輕微,但孕婦感染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疾管署將密切監測國內小頭畸形案例,並呼籲醫師若發現小頭畸形胎兒,應提高警覺主動通報。疾管署強調,茲卡病毒目前正於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流行,孕婦應暫緩前往,如必須前往應於返國後積極追蹤胎兒健康。一般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塗抹衛福部核可防蚊藥劑及住在有紗窗、紗門或空調的房舍;離開流行地區後28日內之性行為應使用保險套,返國入境時如自覺懷疑感染茲卡病毒,應主動聯繫機場發燒篩檢站,入境後兩週內如有不適,亦應主動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春節旅遊防茲卡 馬爾地夫等6國家要注意

春節旅遊防茲卡 馬爾地夫等6國家要注意#茲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道導)近期國際間討論最多的傳染病「茲卡病毒」,在中南美洲及東南亞等國家爆發,因為國際交流頻繁,臺灣於1月10日也出現首例自泰北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為進一步監控防治該病毒感染之發生,以維護國人健康安全,茲卡病毒感染已列入我國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醫師如發現疑似個案,應於24小時內通報。感染者僅1/4會出現症狀新北市衛生局提醒,春節連假有出國旅遊規劃的民眾,應事先掌握各國目前流行疾病狀況,因應茲卡病毒流行,我國已提升中南美與加勒比海地區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二級警示(Alert)、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馬爾地夫六國為第一級注意(Watch),前往上述流行國家時,一定要做好適當防護措施避免染病。衛生局指出,茲卡病毒的症狀與傳染途徑與登革熱類似,傳播的病媒蚊也相同(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但症狀較輕微,資料顯示感染茲卡病毒者約僅有1/4比例的人會出現症狀,若出國旅遊感染但無症狀回台灣,住家附近又孳生病媒蚊,很有機會造成本土疫情的發生,故除了出國做好適當防護避免被蚊蟲叮咬外,平時落實孳生源清除工作,避免孳生病媒蚊更顯重要。輕微發燒合併斑丘疹 應立即就醫衛生局強調,茲卡病毒尚無疫苗或特效藥物治療,前往流行地區旅遊的民眾應避免被蚊蟲叮咬,返國後執行自主健康監視,如出現發燒(通常是微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痛、結膜炎、頭痛、後眼窩痛及噁心等症狀時,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以利及早診斷與處置;而在台灣的民眾,透過定期清除住家周遭孳生源是降低感染茲卡病毒的重要工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