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

化療副作用致嘴破、噁心 中醫調理解套

化療副作用致嘴破、噁心 中醫調理解套#調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5歲的黃女士15年前罹患乳癌第四期,發現時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骨頭、肺部和頭部,雖安排手術、化療、放療等方式殺死癌細胞,但也影響到正常細胞,出現口腔潰爛、噁心嘔吐、肚子絞痛和拉肚子等副作用。轉介至中醫門診,透過中藥緩解副作用並增強免疫力,除了成功抑制癌細胞擴散,黃女士的精神和氣色也越來越好。癌患害怕副作用不治療 中醫助改善癌症已連續33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研究指出,許多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容易放棄治療,主要原因依序為年紀大覺得沒有必要再接受治療、害怕開刀、害怕化學或放療的副作用、擔心接受治療後影響生活品質、害怕治療過程或是治療後的外觀影響、需負擔家計或工作忙碌與害怕增加家人的負擔等。癌症患者從確診、開刀、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到荷爾蒙治療等,是一段身心煎熬的過程,有些患者逐漸喪失信心和生活品質,為了幫助癌症病人勇於接受治療、提高生活品質,台北慈濟醫院在2011年成立中醫腫瘤特別門診,期望達到預防腫瘤、術前術後調養、西醫療程增敏減毒、西醫療程後的體質調養及療效鞏固等目標,針對癌末患者也提供緩和醫療,中醫療效倍受肯定。各階段扮演不同角色 中醫適合長期使用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內科陳舜鼎醫師表示,西醫的標準療程很重要,但許多病人會因為副作用而放棄治療,這時中醫不失為另一個選擇。中醫在癌症各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確診前可以先預防,例如B型肝炎帶原者起初沒有明顯症狀,抽血才知道肝功能異常,胎兒蛋白指數升高,罹患肝癌的機率大增,這時可用中藥來阻止癌細胞生成。確診的癌症患者若需手術切除腫瘤或器官,將嚴重耗傷氣血,中藥在術前有助提振精神,術後則加速復原。而化療或放療的副作用較強,中藥調整免疫的補益之劑,能發揮「增敏減毒」的作用,一方面增加治療的敏感度、提高療效,一方面修復受損的正常細胞。至於癌末的患者,中藥除了內服維持體力,還可以外用,將去腐生肌藥粉撒在傷口上,逐漸消除潰爛和惡臭。陳舜鼎醫師強調,不論西醫或中醫療法,如何防止癌細胞復發,都是最大的難題,中藥的抗癌藥性雖然比較弱,但適合長期使用,臨床上已有許多患者得以穩定控制病情。

換季皮膚乾癢大爆發 中醫調理不再脫屑

換季皮膚乾癢大爆發 中醫調理不再脫屑#調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季節交替,是過敏好發的時候,此時許多人的皮膚也開始作怪,皮膚科門診中,10人就有8人是因為季節引發皮膚過敏病患,臺中慈濟醫院中醫皮膚科團隊表示,冬季是中醫皮膚科門診旺季,尤其季節性濕疹與冬季乾癢為大宗。經中醫調體質 重見雙手平滑肌膚每到冬天皮膚科總是大爆滿,臺中慈濟醫院中醫皮膚科莊佳穎醫師指出,有人全身發癢,抓起來又癢又紅,過一下子像風一樣又沒了,西醫叫蕁麻疹,中醫則稱風疹;有些人是以癢、乾表現,稱之為缺脂性皮膚炎,嚴重的會乾到整塊皮膚脫屑,像魚麟翻起來,醫師指出,這些症狀不外乎是生活、飲食、體質與季節變化引起,是可以經內服加外用治癒。像是60歲的林先生已有富貴手十餘年,帶濕的雙手發紅、嚴重脫屑,每當參加開會、聚餐時,雙手皮屑掉滿桌,總讓他非常尷尬,看過風濕免疫科、皮膚科,打針、吃藥、抹乳液,甚至戴著手套睡覺等方法都試遍了,卻還是未能治癒,甚至求神問卜、嘗試偏方,雙手依舊沒有太大的改善。經過中醫師把脈,從調理體質著手,處理好代謝功能,林先生現在不再便秘,睡眠品質好多了,可以一覺到天亮,雙手總算重現多年不見的平滑肌膚,讓他非常開心。少吃辛辣、泡熱水 跟乾癢說掰掰謝淑珍藥師指出,臨床醫師對不同體質給予或是清熱或是滋潤等不同的的處方,經過診斷再量身訂做;針對秋冬季節的乾燥,調整生活與飲食,皮膚科特別門診莊佳穎醫師建議,多吃如白木耳、山藥、秋葵、蓮藕、蓮子、百合、枸杞、大棗,這些食物有潤燥養陰的效果,有助滋潤皮膚黏膜。平時皮膚就容易偏乾燥、發紅、乾裂,口乾舌燥便秘屬火氣大的族群,最好避免麻辣鍋、燒酒雞與當歸雞等偏溫熱、辛燥的食品,也要少吃含酒的料理;秋冬皮膚容易乾癢的族群,不宜太頻繁的泡溫泉、或者洗太熱的水,以免皮膚的油脂被水沖洗走,加重皮膚乾燥。另外呼吸道過敏屬免疫功能不穩定,這類患者容易頭暈、打噴嚏、鼻塞頭脹,建議進入溫差大地方、起床或出門前戴口罩,回家時若不舒服,可吸一些溫暖的水蒸氣,有助緩解呼吸道不適。

醫訊/更年期之中醫調理座談會

醫訊/更年期之中醫調理座談會#調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更年期是每位婦女都會面臨的時期,甚至男性亦都有一些更年期的症狀,因此,不論男女在更年期都會造成一些生理困擾或心理的壓力。有鑑於此,台北長庚醫院特邀中醫婦科游景卉醫師主講「更年期之中醫調理」,希望能藉由此座談會,幫助民眾了解中醫對於更年期的治療與調理方式,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更年期之中醫調理座談會時間:11月12日(三)14:30~15:30地點:台北長庚醫院前棟1樓大廳洽詢:(02)27135211轉3620 台北長庚社會服務組范幼鈴小姐

收假專題/調理身體 防止心血管疾病

收假專題/調理身體 防止心血管疾病#調理

長長的年假在一波波溼冷的寒流中度過,期間又免不了大魚大肉、喝酒助興,作息不正常在所難免,但這些卻又都是影響心血管的不良因子。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黃兆康醫師建議民眾,年假接近尾聲,該好好檢視及照顧自己的身體,以防止心血管疾病發作。收假調理身體,首先從飲食方面著手。黃兆康醫師建議,最好食用低脂奶類,但每日限飲二杯。新鮮的肉、魚與蛋類、豆類及其製品如豆腐、豆漿、豆干等適量攝取,也可增加五穀根莖類及新鮮蔬菜類的攝取,但芹菜、胡蘿蔔等含鈉量較高的蔬菜宜少食用。黃兆康醫師指出,對心血管患者而言,按時吃藥仍是最重要的,是防止突然發作的關鍵,病友不仿利用年後作息回歸正常,好好回診,調整使用的藥物。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入春時氣候變化較大,早晨最好等太陽升起溫度升高再出門及需注意出入溫差太大的環境。出門時要注意衣物的保暖,最好吃些點心,喝點溫水並隨身攜帶如硝化甘油類急救藥品,防止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缺血。適量的運動可以消耗多餘的能量及精神上的壓力,可以增加心搏輸出,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可以選擇打太極拳、慢走等非劇烈運動。改變生活型態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起居有規律,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同時保持快樂的心情,加上正確的飲食、按時服藥及適度的運動,就可以遠離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以上資訊由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圖片為優活資料照片。

墮胎潮學生也吃小產餐 醫師:流產後不重調理當心不孕

墮胎潮學生也吃小產餐 醫師:流產後不重調理當心不孕#調理

九月墮胎潮出現?根據知名月子餐業者表示,從暑假開始至九月初開學後,網路訂購小產餐的人數呈現大幅成長,不僅有男性透過網路訂小產餐,而且吃餐者年齡普遍下降,最小只有17歲。中醫師提醒,流產後的身體調養是絕對必要,如果不注重調養,則日後身體健康容易亮紅燈、甚至不孕。九月墮胎潮的現象多是因學生族群在暑假與七夕情人節偷嚐禁果所導致的結果,而墮胎潮也帶動小產餐的業績。業者說,小產或墮胎者不像順產者歡喜迎接新生命,不管是已婚或未婚身份,這群都是所謂的隱性客戶,近年因網路購物盛行,也讓這群隱性客戶可以透過網路下訂小產餐。近來可能因生活壓力大造成小產機率高,或高齡懷孕因胚胎不健康而流產者漸多,故小產餐的客戶逐漸增多,尤其高峰期集中在七月至九月。今年有幾個特別的現象是,訂餐者出現許多男性客戶,且吃餐者年齡下降,最小的只有17歲,由母親代訂小產餐。據業者推估,男性訂小產餐比例高,有可能是女方在發生小產或墮胎情況時心情低潮無助,男方透過網路搜尋而買單,希望為女方調養身體。而以往小產餐的吃餐者年齡大多在30~35歲間,七月至九月吃餐者的年齡卻落在20~25歲,這個現象也讓業者吃驚,因為一般都會以為墮胎的學生族群的經濟狀況大多不是相當充欲,甚至連墮胎手術都是尋求密醫處理,更遑論在墮胎後會調養身體,但業者猜測,有可能是因為日前新聞報導「墮胎3次傷子宮,婦人多次流產」,引起當事人開始注重墮胎後的身體調養,尤其學生或年輕上班族無法好好坐月子,只能訂小產餐來調養,學生族群可能利用暑假打工賺錢幫女友訂小產餐補身體。小產餐不像月子餐要吃足30天,配合荷爾蒙變化,分兩階段調理,術後連續吃餐7天,等到第一次月經來時再吃4天。台大教授呂鴻基曾經推估,台灣一年墮胎人次約有50萬人,平均一週近一萬人,這個數字值得社會省思。從今年8月份Yahoo關鍵字搜尋量計算工具用「墮胎、流產、小產」去查相關關鍵字的搜尋量2萬多筆來看,其中只有23%搜尋「墮胎後如何補身體」、「小產如何坐月子」、「流產後如何調養進補」,比例仍嫌低。對此,中醫婦科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徐慧茵中醫師提醒女性,當妊娠不得已中斷時,為了日後能再度擁有良好的孕育條件,流產後的身體調養是絕對必要的,調養得宜則可恢復昔日身體健康,再度受孕;相反的,如果不注重調養,則日後身體健康容易亮紅燈、不孕或產生各種婦科疾病。

治療青春痘 中醫有一套

治療青春痘 中醫有一套#調理

一名22歲的陳小姐(化名)這3、4個月深受臉部痤瘡的困擾,故來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求診,根據此患者的皮膚丘疹分布,經過三周的調理,臉部丘疹較無明顯增加,故繼續治療,將皮膚的丘疹發作頻率壓到最低。台南醫院中醫科徐瑜璟醫師表示,痤瘡即俗稱青春痘,好發在皮脂腺較多的地方,如臉部、胸前、背部及上手臂等部位,是很擾人的一個皮膚疾患,時常引起患者的焦慮、煩躁、害羞等情緒反應,甚至會影響社交及工作的情況。西醫治療方面,西醫藥物給予局部A酸藥膏(可幫助毛囊皮脂腺的過度角質化較正常並避免形成小的粉刺,也可改善發炎的痤瘡)、局部抗菌藥物,較嚴重的患者則可能給予口服抗生素及口服A酸等,應根據西醫皮膚科醫師指示加減用藥。中醫的角度而言,古籍中敘述酒刺、粉花瘡、肺風粉刺等均雷同於現在青春痘的表現,清代《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提出類似的論述:「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 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指出了其病因與風熱、血熱、肺熱蘊結有關。依據中醫審因論治、辨證求因的精神,望、聞、問、切,以尋求個人化調整體質的治療—皮脂腺分泌旺盛屬於患者體質關係,可歸於體內不好的火氣較旺,加上熬夜或睡眠不足更造成虛火亢盛,可酌以使用知柏地黃湯等;現代飲食偏油炸,長期導致大腸積熱,進而發展到肺胃的血熱,可以麻杏甘石湯、黃連解毒湯等加減治療。延伸閱讀「中醫治青春痘」: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12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