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

別失去信心與盼望 錯誤是下一步參考值

別失去信心與盼望 錯誤是下一步參考值#經驗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從挫折中汲取寶貴的教訓與經驗,化為滋養自己的養分,未來的你們回首來時路,將會感恩因著這些滋養,心靈得以漸趨沉穩與富足。親愛的恩和軒,有一首歌的歌詞這麼寫著:「這是一句好話:再試一下。一試再試做不成,再試一下。這會使你的見識多,這會使你的膽量大,勇敢去做不要怕,再試一下。」雖然這是一首簡單的歌,但能完全做到歌詞中所說的「不要放棄,再試一下」這樣的人依舊少於多數輕易放棄的人。你們有過什麼事情,在嘗試幾次沒成功之後,就宣布放棄的呢?媽媽猜這樣的狀況應該時而有之吧!今天媽媽想推薦你們閱讀的這本繪本Sometimes You Fly,雖然字數不多,卻寓意深遠,相信會讓你們有深刻的感觸與體會。作者在書中呈現不同的人,從出生到長大的過程中所遭遇的許多情境,藉此來告訴讀者:成長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你們嘗試任何事情、到成功之前,可能會歷經許多失敗,就看你們是否保有持續嘗試的心。作者列舉不少生活中的例子,比方說媽媽要幫孩子慶生,決定親自做一個蛋糕,但是在蛋糕成形之前,媽媽可能會遭遇許多失敗,包括看不懂食譜、用錯麵粉、打蛋時連殼一起掉進麵粉中、烘烤時間沒抓準而導致蛋糕焦黑⋯⋯等等。雖然如此,媽媽還是一再地從錯誤中學得經驗,在下次製作蛋糕時,知道該如何調整,以避免重複上一次的錯誤。終於,媽媽為孩子製作出一個既漂亮又美味的生日蛋糕;看著孩子歡欣的表情,媽媽也覺得好開心,感受到一切的嘗試最終都以甜美收場。再舉例來說,學生面對課堂上爆炸般的龐雜知識,腦筋都打結了,這樣的挫折會讓他們意識到,如果要解開課堂知識的謎,下課後,應該花更多時間去鑽研、克服這個謎團;當成功解開了謎團,學生會得到很大的成就感。而專業能力的養成也一樣,我們都要經歷多年的用心學習,過程中難免遭逢挫折或失敗,但是只要不氣餒,繼續努力嘗試,並找到方法突破瓶頸,就有歡喜收成的機會。交朋友也是一樣,我們要努力嘗試對別人友好,也許第一次不能馬上贏得友誼,但多嘗試幾次表達我們的善意,相信對方慢慢地就能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如此,我們便有可能在茫茫人海中交上幾位真心不換的好朋友。作者告訴我們,人生中我們採取的每一個做法,有的會讓我們失敗,有的會讓我們成功,重要的是,我們要從錯誤與失敗中虛心學習,從中獲取珍貴的經驗和教訓,作為修正下一步行動的參考。親愛的孩子,人生是一個有起有落的歷程,在成功之前,我們可能都會經歷一些挫折,不要因此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就是個魯蛇(loser)。這些都只是過程,別急著為自己下負面的評判,從挫折中汲取寶貴的教訓與經驗,化為滋養自己的養分,未來的你們回首來時路,將會感恩因著這些滋養,心靈得以漸趨沉穩與富足。生命是一個緩慢向前推進的過程,不妨給自己時間慢慢長大,盡情去經驗並體會生命的憂傷和甜美,漸漸學習變成一個比現在更美好的人。下次媽媽要嘗試做一道新料理給你們品嘗,在成功做出一道美食之前,請你們也要多給媽媽機會,再試一下喔!還有一直學不會騎腳踏車的姊姊,千萬不要放棄,再試一下喔!—贊成生活需要多努力嘗試的媽媽(本文摘自/繪本裡的千言萬語:30個故事,30封給孩子的成長情書/大好書屋)

孩子沒有錯 只是經驗值不夠!

孩子沒有錯 只是經驗值不夠!#經驗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人說:我對孩子的反應太快?我真不懂?怎樣才是快呢?他做錯事我趕快跟他說,教他什麼是對的,這樣為什麼是反應太快呢? 經驗值不夠 難以面對現實問題 腳上有沙了,沖腳……腳上有沙了,沖腳……腳又有沙了,再沖腳……腳又有沙了,繼續沖腳……腳依舊不斷有沙在腳底板,宥辰也反覆不停的沖腳。早已不是第一次,我看著孩子們重蹈覆轍,心中有昭然若見的解答,卻不發一語。為什麼?以我們3、40歲的生命經驗,解決一個七歲孩子遇到的難題,難嗎?不難!以我們3、40歲的生活經驗,解決我們正感到苦惱的難題,難嗎?還是難!不同的經驗值,讓成人比孩子具備不同的解決問題能力;大人當然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宛若天神降臨般,把孩子的問題直接解決。但1次2次3次後,宥辰還是會在同一個問題上栽跟頭。因為他的重點就在於:經驗值不夠!甚至我可以告訴你,他已經不夠到想要一直假裝他的問題被解決了(短短一秒鐘的腳底無沙)。宥辰企圖當隻鴕鳥將頭埋在沙坑,不肯面對真實世界的問題。一次又一次,反覆耗損著水資源、考驗身邊所有人的耐心,也考驗自己的挫折承受度。強化要求與限制 激發排除問題的意圖可惜,笛飛兒的老師向來不走無止盡的包容路線,反而是當孩子把機會用盡(或用到某種程度),該面對的問題會原原本本放到孩子的肩膀上。這是笛飛兒的老師很努力堅持的原則:必須勇敢跟孩子提出要求/限制。透過強化問題,增加孩子對問題的感受,同時激發孩子排除問題的企圖。當宥辰被迫從水龍頭下站出來到石板地,他才有機會發現,排除掉水這項資源,自己還能有什麼策略將腳上的沙變不見。從沖水的小小勝利與屢屢踩出就挫敗的循環中跳出來,看看有沒有別的可能。限制,常能弔詭激發想像的無限可能。這裡的限制,特別必須澄清,指的並不是「限制探索」,而是「限制重蹈覆轍的解題模式」。利益分配不均時 不只一種標準答案 舉個例子來說,在笛飛兒教室的孩子常面臨利益分配不均的議題;往往老師都是在拋出此難題後兩手一攤,說:「啊!那你們自己想辦法吧~我都把金幣送你們組了,你們自己討論喔~」能力好一點的班,老師可能還會說:「怎麼分是你們決定的,但我已經看膩剪刀石頭布了,請想新招!(哈哈哈)。」我們曾經看到幼兒園年紀孩子在被限制後,激發想像,提出的方案有:我們比跑步。我們比年紀。最大/最小的人分比較多。我們比吐口水。(呃…確實有點噁心,但第一,請瞭解這就是孩子的世界;第二,如果孩子也可以考慮到老師感受與環境衛生,提出周延處理,此方案是會通過的)比拍球拍比較多下。比記得最多名字。……其他。你覺得吃飽太閒,沒事找事嗎?但是,我們的世界為什麼會只有一種標準答案呢?造就孩子競爭力 訓練思考能力問題與麻煩能夠激發想像與磨練心志。世界角落曾有無電可用的地區,激發有為青年運用太陽能與回收瓶創造晚上可照明的電燈;無經費可畢旅的台灣偏鄉孩子,激發出自行製作香皂販賣籌措旅費的創意執行;無法翱翔天際的困頓,激發萊特兄弟對於飛行的渴望……當全球世界漸趨平坦,孩子未來競爭對手已經不只在台灣。我們能夠造就他們什麼樣子的競爭力,就看我們能及早給他們多少向世界發問、為世界思考解題的創造思考能力。(孩子的天才,需要蠢事許可權/大寫出版)

社群負面經驗 恐增憂鬱風險

社群負面經驗 恐增憂鬱風險#經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也是一起床就滑手機嗎?社群網絡方便,拍照打卡、互相留言是維持人際關係的必備技能,根據 2016 年臉書統計數據顯示,台灣使用臉書的月活躍 用戶數已突破 1800 萬人,然而許多人常有被已讀不回、簡短訊息不小心造成誤會、甚至自己成為封鎖對象的經驗。研究指出,在社群網絡上過度渴求人際互動,恐增加年輕人憂鬱的風險!82%人使用臉書後至少有1次負面經驗根據美國布朗大學一項研究指出,在臉書遭受的負面人際經驗,會增加年輕人憂鬱的風險,一項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指出, 82%受試者表示在使用臉書後至少有1次包含被霸凌、不友善、被誤解或不想要的聯繫的負面經驗,63%的參與者表示有過4次或4次以上的負面經驗,24 %的參與者呈現中度至重度的憂鬱症狀。研究者指出,在社群網絡上有負面經驗的人,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是沒有負面經驗者的 3.2 倍,遭遇霸凌或不友善對待者有憂鬱傾向的風險是沒有負面經驗者的 3.5 倍,與不想聯繫的人互動則為 2.5 倍,經歷4次或4次以上與不想聯繫的人互動或誤解時,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則有顯著的提升。不擅與人交際的人 容易過度仰賴媒體桃園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表示,不擅與人交際且課業表現不理想的青少年,渴求人際互動時容易過度仰賴社群媒體,因此除了上述的臉書負面經驗外,當自己得到負面回饋、成為被封鎖的對象、因發表不同看法而遭受批評時,也會影響在實際生活中的人際互動。陳質采主任指出,許多憂鬱傾向的青少年選擇在網路與人互動,卻不願意實際解決問題。建議父母在孩子情緒出現轉變時,不要以批評的方式勸阻,平時可以與孩子聊聊生活狀況,了解其交友對象。社群網路容易影響自信、隱藏自己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同儕、同事都有使用臉書,在上面發生的大小事情都會影響自我認知與自信,必須意識到的是,在臉書上容易隱藏真實的自己,因此即便在臉書上有許多朋友,還是需要透過其他方式建立人際互動。

樂閱讀/經驗就是我們的財富

樂閱讀/經驗就是我們的財富#經驗

當我們開始脫下那層阻撓我們跟自己的內在連結的雜亂裝甲後,我們便能放輕鬆,開始注意以及領悟到人生即將煥然一新的事實。一旦這層裝甲開始剝落,生活就會像是將全新的體驗直接注入我們的生命管線。每一天都會有新事物與直接的洞見湧出,將我們轉化成更好的存在。我們開始去注意生命中那些不斷發生的事件中所透露出的微妙信息:日光照射在桌子上的角度、我們在每個瞬間對事物的感受、我們身邊的人是如何改變與成長以及我們呼吸時所發出的聲音。於是乎人生變得越來越讓人目眩神迷,因為我們跟環繞在我們四周的所有人都成功建立起某種關係。我們不再活的像是一個為了自己的理想跟這個毫不妥協的世界對抗的孤單之人。我們是整體的一部分,而不是自栩為特立獨行的知識份子或新潮派;我們並非要強迫自己跟所有的事物產生連結,而是去感受因我們而觸發的所有體驗。當我們擺脫那些雜亂之後,這種開闊的思想以及連結會自然而然的產生,那是一種自然且確切的歸屬感。去除那個不斷讓我們分心的雜亂後,我們發現正是自己珍視的那份體驗在提供我們養分,而非過去的記憶或是對未來的期望。我們對獲取那些身外之物的興趣變低了,因為無論那些東西的價值有多高,我們都可以從生活中所得到或付出的情感上得到更大的滿足。我們現在體會到了一件事,就是一直以來大家都被訓練成認為那些身外之物比自身的體驗更加重要。當我們學到了如何珍視自己的體驗後,這種興奮的感覺超越了獲取並持有那些身外之物所能帶給你的滿足感,原本堅持要得到那些有形之物的慾望也會慢慢的消退。我還記得有個客戶,他在擺脫雜亂的過程進行到一半時對我說:「這能幫我省下一大把鈔票,因為我永遠不會再買這些爛東西了!」當我們開始注意自己的體驗,我們便開始跟自己所擁有的資源產生連結,這讓我們變得更開心。你不會看到這種連結跟你推銷或宣傳什麼產品,而且它也不能買賣,更不需要行銷。我們的體驗之中存在著一份固有的魅力,因為那就是我們本身散發出來的魅力。我們的體驗就跟我們一樣,美麗的令人吃驚;那是我們內在的財富,而且沒人可以奪走它。(本文作者/布魯克斯.帕瑪)(摘自/再見,向你的雜亂人生告別/商周出版)

樂閱讀/適時將過去經驗歸零

樂閱讀/適時將過去經驗歸零#經驗

《荒漠甘泉》中說:「我們一生最得意的紀念、最寶貴的經歷、最可誇的生理、最有效的侍奉,常會被後來的軟弱、失敗、跌倒、灰心、冷淡、退縮等吞噬。許多成大事的人,往往結局都是如此,想起來覺得可怕。雖然是事實,但並非無法避免。戈登說,要避免這種悲劇,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時時與神接觸。」有宗教信仰的人,會把希望寄託於神。可是不管是有神論者或無神論者,都可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就是曾經的記憶禁錮了自己的思想,以前的經驗沒有幫助我們進步,反而限制我們朝更好的方向發展。古希臘的一位哲人在風燭殘年之際,因為知道自己時日不多,想考驗和點化一下平時表現很不錯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說:「我的蠟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燭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明白,」那位助手趕忙說,「您的思想是要好好地傳承下去……」「可是,」哲人悠悠地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傳承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你幫我尋找好嗎?」「我一定竭盡全力。」助手回答。哲人笑了笑。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開始不辭辛勞地透過各種管道四處尋找。可是他帶來的人都被哲人一一婉言謝絕。有一次,當助手再次無功而返時,病入膏肓的哲人硬撐起身體坐起來,說:「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都不如……」「我一定會加倍努力,」助手懇切地說:「即使找遍各地,也要把最優秀的人選發掘出來。」哲人笑笑,不再說話。半年後,哲人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哲人很失意地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被以前的經驗蒙蔽了雙眼,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忽略、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於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一代哲人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助手後悔莫及,以至自責了整個後半生。這位助手一直用過去的經驗來評價自己, 所以喪失了一次很好的機會。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習慣用過去的事情來評定自己,例如:過去曾把一件事情做好,再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時,就以為憑藉原來的經驗也可以做得很好;過去沒嘗試過或曾經失敗的事,再次面對時就覺得自己不行。過去的思維總是限制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所以經驗並不一定總是有利於我們的發展。有益的,我們要發揚,但是可能阻礙未來發展的,就要大膽地摒棄,如果實在分不清什麼是有益的,就應該及時將自己歸零,每天用一個嶄新的自己面對生活。(本文作者/黃亞男)(摘自/減法,打造成功人生的黃金法則/好的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