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不得不認為,現在的年輕世代也開始想逃離自由。國家的社會性格有了極大的質的轉變,其濫觴應該算是泡沫經濟崩盤,後來歷經好幾個轉捩點,終於典範轉移。這個典範轉移對個人造成的影響,就是盡可能打造充實的自我人生。個位數百分比的優秀人才,正過著這樣的人生。從舊有大企業或公家機關等固定升職路線的規範中逃離,得到了真正的自由。身處安逸環境 無法面臨挑戰而成長另一方面,徬徨的人才卻為擁有自由後的孤獨感及無力感所苦。那不屬於以上兩者,居於中間的人才到底在哪裡?這些人期待能置身於舒適的環境中。這些人在工作上和職場中並沒有打算打破無法擁有自我、不滿意的狀況,反而重視職場生活的平衡感,會安排自我學習、社會活動、培養嗜好的時間,並與各種人交流,努力自我充實。可是這樣的心態和行為也是逃離自由,就是從「成長的自由」中逃離。雖然知道只要往前跨一步,就能得到挑戰的成長機會,卻為逃避風險、被動等待心態所控制,無法向機會伸手。最後用自己的手,推開了必須不斷累積經驗才能擁有的成長機會。換個角度來說,就是從會受人影響的環境中逃離。工作的交流會形塑自我 被動心態剝奪主體性某學說認為:「一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特徵,不過是此人到目前為止遇見過的人所擁有觀念與行為特徵的組合罷了。」我們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複製一部分,透過不斷交談深刻接觸的他人觀念與行為特徵,進而將之變成自己的觀念與行為特徵。與雙親、兄弟、朋友、老師等各式各樣的人邂逅之後,然後塑造自我。因工作而邂逅的人,像是上司、前輩、同事、客戶、供應商等,都會對自己在工作上所需的觀念與行為特徵造成影響。年輕員工透過與這些人的自主性交流,進而培養自己擁有基層員工、幹部人選的素質。可是,等待被動的態度與逃避風險的心態剝奪了主體性。沒有主體性的人不會與人深入交流,變成只維繫表面的關係而已,於是不會出現相互作用,結果當然無法培養出優質的自我。未解決被動態度 恐迎來企業組織劣化總而言之,年輕員工因自己的意願製造了成長危機的問題,可是他們自己卻完全沒有察覺到這件事。如果對這樣的現況置之不理,五年後、十年後許多企業都會為基層員工、儲備幹部級員工斷層的問題而苦惱,組織劣化問題正如火如荼在發生。(本文摘自/世代崩壞很有事/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