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視力

數位時代育兒警訊:研究證實過度使用螢幕損害兒童視力與發育,蔡司光學推五大標準守護眼健康

數位時代育兒警訊:研究證實過度使用螢幕損害兒童視力與發育,蔡司光學推五大標準守護眼健康#惡視力

每年3/23為國際視光日(World Optometry Day),旨在「改善世界各國的眼睛照護品質」,以此提高世界對於視力保健的重視。現代父母常見「平板育兒」方式,可能讓兒童不只視力受損,發育也受限!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副教授孫涵瑛提醒,家長對於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務必要「小心眼」,除注意使用時間、讓眼睛充分休息,也要時刻留意近視度數的加深與否。 統計指出,台灣18-24歲者近視率已高達73%1,眼鏡成為台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陪伴,根據近期醫療媒體進行的一份針對台灣民眾視力保健行為的調查2,高達8成民眾都曾在配新鏡片後,因度數有誤差或不合適,而有頭暈、噁心等不適狀況發生,從社群輿情觀察也發現不少民眾曾有新配鏡片後出現頭暈的問題,不僅看東西吃力、視力模糊,甚至影響到睡眠,也反映出調查中民眾對於配鏡度數是否精準、配戴舒適度最為重視。 平板育兒成趨勢,時間需謹慎控制 研究證實:過度使用螢幕 對兒童視力及發育恐皆有負面影響 根據統計,台灣人一天的螢幕使用時間高達7小時,名列全球第15名3!數位時代雖帶來方便,卻同時綁架了我們的目光,花費多數時間在3C產品上,可能傷害視力、失去好眼力。而3C產品對兒童的吸引力尤其大,進而衍生出現代父母常見的「平板育兒」方式,不過這種專屬於數位時代的教養方式,卻有可能在讓孩子聽話的同時,反而傷害其視力健康,甚至影響發育與認知能力。 近期一項研究發現,每增加1小時的螢幕使用時間,即可能讓近視的風險增加2成,若是超過4小時,近視更有可能急遽加深4。尤其針對發育中的兒童,由於度數尚未固定,更有可能在其成長過程中持續增加度數,讓孩子演變成高度近視,成為近視併發症的高風險族群。 此外,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也指出,如兒童過度使用螢幕,可能對於其感覺、動作、發展和學業成績等產生負面影響,如於早期發育時接觸螢幕,則可能導致晚年認知能力和學業成績下降,另外包含語言發展、情緒發展、肥胖、睡眠障礙、憂鬱和焦慮等,可能也與長時間使用螢幕有關,並阻礙兒童的社交和情緒能力發展5,6。現代人對於智慧型裝置的高度黏著性,儼然成為視力及兒童發展的隱憂之一,對此,孫涵瑛副教授提醒,家長對於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需謹慎控制,除了讓眼睛充分休息,也要時刻留意近視度數的加深與否,避免「惡視力」悄悄找上門。 全球近視人口急遽攀升, 台灣成近視王國、眼鏡不離身 最新全台視力保健行為調查:8成民眾曾因配鏡產生不適 近期一則發布於《英國眼科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的研究顯示,全球近視比例正在快速增加,數據指出,近視人口從1990-2023年由24%增加至36%,上升比例超過一成,其中更在2020-2023短短三年期間上升6%7,顯見近視人口的加速攀升!另外根據國際近視研究所的預估,2050年全球近視人口將高達50%8,意即每2人就有1人患有近視。而台灣在近視人口的發展,多年來也同樣不遑多讓,被稱為「近視王國」,統計指出,台灣2020年近視比率已高達73%1,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近視率居高不下,許多民眾更因此對於眼鏡寸步不離,而近視後是否能看得清楚及舒適,關鍵在於度數正確、品質良好的鏡片。然而,根據近期醫療媒體針對台灣民眾視力保健行為的調查指出2,高達8成的民眾曾在配新鏡片後,有頭暈、噁心等不適狀況發生。調查也顯見,民眾在配鏡時,最重視「檢測結果是否精準」,而「配鏡流程」則為影響民眾選擇配鏡診所或店家的次要因素。因此,讓民眾感受「專業的驗配流程,以提供度數精準的鏡片」,凸顯出視覺舒適度與配戴體驗密切相關,度數合宜的鏡片不僅能提升視覺品質,也能減少不適感。 孫涵瑛副教授表示,配鏡不當確實有可能讓身體出現不適現象,像是度數不足導致眼睛看不清楚,不僅會危害視力,還可能進一步造成噁心、沒食慾、視覺模糊等症狀。從社群中也常見網友討論「慘烈」的配鏡經驗,不僅看東西吃力、視力模糊,甚至影響到睡眠,出現許多需要重新配鏡、重新調整度數的問題,也有網友分享因配戴不適重複配了好幾副眼鏡,白花了許多錢卻得不到良好的視覺感受。 迎接國際視光日 呼籲民眾關注視力健康 愛護視覺刻不容緩 蔡司光學提出「五大標準」助護眼 每年3/23為國際視光日(World Optometry Day),旨在「改善世界各國的眼睛照護品質」,以此提高世界對於視力保健的重視,節日源頭可回溯到1986年,由IOOL國際驗光和光學聯盟(該組織現已改名為世界眼科視光學理事會WCO)所訂定。目前針對視力保健的重視,全球共識皆走向一致,WHO曾在《世界視覺報告》中指出,伴隨嚴重併發症的高度近視患者將於2030年達到5億人9,顯示視力保健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時也對視光及眼疾相關產業帶來衝擊與影響,各大企業持續推動視力問題解決方案,例如針對現代人的長時間、高頻率使用數位設備的「忙碌視覺」行為來研發鏡片,或是優化鏡片光學設計,透過擴大鏡片的的最佳視區範圍,來減低近視者的用眼負擔。 多年來,蔡司光學致力於提升民眾的視覺體驗,期望以高品質鏡片來滿足各種用眼需求,今年更推出「蔡司視覺享驗」來詮釋配鏡概念,用全球領導品牌的最高準則,重新定義專業配鏡流程,此次列出的五大標準包含「個人專屬數據」、「專業配鏡專區」、「原廠認證設備」、「原廠認證店家」、「詳細視力評估」。最後,蔡司光學也提醒民眾,務必重視視力保健,謹慎愛護雙眼,諮詢專業配鏡人員,讓配鏡後看得清晰且舒適。

防治兒童惡視力 6大徵兆及早發現!

防治兒童惡視力 6大徵兆及早發現!#惡視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最新統計,每2位學齡兒童中,就有1人近視,寒暑假更是度數增加的高峰期。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強調,越早得到近視、度數增加越快,未來罹患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退化、視網膜剝離的風險,更會大幅增加。6大徵兆及早發現惡視力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睛保健要從小開始。王孟祺院長表示,成長發育階段的兒童,要特別留意弱視及近視的問題,建議家長留意孩子的日常行為,若是發現有姿勢異常、常瞇眼、斜著頭、走路常撞到、經常跌倒,甚至是瞳孔反射呈現白色,就要盡快帶到診間檢查。治療弱視、近視有黃金治療期王孟祺院長指出,弱視的原因有斜視、屈光異常、眼瞼下垂,或是先天性白內障,在診間可以透過「亂點立體圖」篩檢;確診後,最好把握3歲前的黃金治療期。而近視的原因則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造成眼軸過長而視力模糊,18歲前可以藉由點散瞳劑藥水,或是配戴角膜塑型鏡片,達到輔助控制近視的目的。戴眼鏡治療迷思醫師來解答越晚戴眼鏡越好嗎?許多家長認為,小孩越早戴眼鏡,度數可能增加越快。王孟祺院長說明,一般來說,裸視視力低於0.5,也就是約150度的近視度數,就需要配戴眼鏡。若是太遲配戴眼鏡,反而會造成眼睛容易疲勞、近距離用眼時間增加,以及影響學習。(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每天80分鐘戶外活動 助於對抗「惡視力」

每天80分鐘戶外活動 助於對抗「惡視力」#惡視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惡視力」不僅流竄,近年來更有年輕化的趨勢!在普遍民眾的觀念裡,總是將它當作一個簡單的屈光異常,只要配眼鏡就好,但隨著3C產品的普及、生活模式的改變,孩童們的近視比例越來越高也越重,漸漸的它不僅變成了一種國病,甚至高度近視已位居於東亞失明的第一位。對此,高雄長庚醫院眼科吳佩昌醫師表示,關於近視的觀念,民眾應該要把它當作為一種疾病,因為在兒少時期近視的學童,近視的度數是以每年百度飆升,其中18歲後的高近視率(大於600度)更高達16.8%,且這類患者還經常合併年輕型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退化等病症,甚至失明,由此可見,兒童近視問題可不能在繼續忽視下去了多從事戶外活動 可減緩眼睛壓力維持健康由於國內兒童及青少年近視人口逐年攀升,大專生近視情形亦相當嚴重,而這主要的肇因在於學童階段生活型態改變,因此,為了幫助兒童遠離它,吳佩昌醫師特地針對近視防治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只要國小學童每天下課時從事戶外活動80分鐘,一年後新增近視比率,將會減少一倍以上,度數惡化也顯著減少。此外,澳洲國立大學Ian Morgan教授也曾對此進行研究,由於東南亞許多學生花費長時間上課、做作業,對眼睛造成壓力,但如果白天在戶外活動兩、三小時,可以抵消前述壓力,預防近視,維持眼睛健康。

惡視力流竄!近視年齡越早 失明風險恐大增

惡視力流竄!近視年齡越早 失明風險恐大增#惡視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惡視力」流竄,近年來台灣近視兒童日漸增加,已成為世界排名第一,除了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外,更有實證研究發現,缺乏戶外活動是危險因子,所以,基隆市衛生局提醒民眾,應多帶家中小孩接觸戶外活動,增加眼睛保護效果,以避免惡視力上身。高度近視危害多 青光眼、視網膜剝離樣樣來兒童近視問題嚴重,且越早近視,不僅度數增加越快,變成高度近視機會變大外,就連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甚至導致失明等風險也會跟著增加,因此建議幼兒,每天至少從事2~3小時的戶外活動,並且減少眼睛黏著螢幕的機會,如此一來,就可以減少兒童近視的發生。遠離近視 謹記護眼6撇步除了避免孩子戶外活動過少以及黏螢幕時間過長,影響孩童的視力,加深近視度數外,衛生局更提供了護眼6撇步,幫助兒童遠離近視:1)家長應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除了增加親子感情與互動外,亦可達到護眼、舒壓的功效。2)平時閱讀的距離、時間、連續靜態玩玩具及閱讀姿勢等,都會影響孩童視力。3)用眼30分鐘,記得休息10分鐘。4)看書保持35~45公分的距離。5)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6)每年定期1~2次視力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