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醫療

國光生技送愛心疫苗到臺東 陪伴南迴基金會守護居民健康

國光生技送愛心疫苗到臺東 陪伴南迴基金會守護居民健康#行動醫療

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113年與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合作,將每年送五百劑流感疫苗到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南迴診所,醫護人員提供社區醫療照護時,亦可攜帶疫苗為民眾施打,守護偏鄉居民健康。自12月5日起啟動計劃,於尚武村社區活動中心舉辦首場,共有24位參與者,由南迴診所院長徐超斌坐鎮,進行接種前健康評估檢查及問診。此捐贈計畫緣起,不僅為陪伴南迴基金會守護居民健康,也始自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與南迴基金會創辦人徐超斌醫師超過二十年的情誼。 超人醫師徐超斌返鄉之路 前奇美醫院詹啟賢院長為重要推手 徐超斌醫師在返鄉行醫前,曾是臺南奇美醫院急診主治醫師,表現優異卻突然辭職,時任奇美醫院院長詹啟賢基於惜才特別約談徐醫師,得知他要返回臺東家鄉服務,當無醫村居民唯一的依靠,也特別勉勵他好好做;數年後,人稱超人醫師的徐超斌因過勞中風,詹前院長更協助將他接回奇美醫院治療及復健。徐醫師在達仁鄉衛生所服務期間,詹前院長也曾前往台東拜訪,以實際行動表達對超人醫師的支持及關心。 昔認購【守護4141個心跳】兩千本 醫學院莘莘學子獲益良多 國光生技詹啟賢董事長在衛生署長任內,曾實地前往司馬庫斯、綠島蘭嶼等地,了解偏鄉醫療的需求,於衛生署成立山地醫療與偏遠地區科專責單位,由原住民醫師擔任科長,讓最了解原鄉的醫師來改善偏鄉醫療。98年徐超斌醫師出版【守護4141個心跳】一書時,詹前署長不僅寫推薦序,更自費購買2000本,送給醫學院應屆畢業生,希望號召更多醫學生到偏鄉服務。他笑稱:「好像效果不太大!」因此,今年10月南迴基金會出版新書:《把光照進看不到的地方:超人醫師徐超斌X南迴基金會以行動醫療點亮偏鄉》時,詹董事長決定改為捐助500劑疫苗,讓徐超斌醫師及其醫護團隊可幫地方民眾施打,並且承諾每年都會捐助流感疫苗。 南迴診所以「定點門診」及「居家醫療」為主 創建全人照護模式 因應南迴地區在地醫療需求,南迴醫療計畫的首部曲,於110年8月成立了「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附設居家護理所」。不僅是徐超斌個人回到家鄉服務,也帶著南迴基金會董事會成員、工作團隊一起回來,在社區落地生根,照顧每個人的健康;而南迴醫療計畫的第二部曲「南迴診所」,112年於台東縣大武鄉設立,以定點門診和居家醫療為兩大服務主軸。創建出適合台灣偏遠地區的全人照護模式,推動在宅醫療、居家照護,把醫療照護帶入社區,克服交通問題,使偏偏鄉居民不再受限於距離,苦苦求醫不可得。 南迴診所國光流感疫苗施打計劃啟動 年年約五百人受惠 南迴診所國光流感疫苗施打計劃於113年12月5日正式啟動,於尚武村社區活動中心舉辦首場,共有24位施打,包含10位長者及20至30歲區間的14位民眾。由南迴診所院長徐超斌醫師主責,進行接種前健康評估檢查及問診。為期三個月的計劃更邀請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林高章顧問醫師、嘉義台大佳醫診所周孟滑醫師支援,總計16場,受惠區域為達仁、大武、太麻里、金峰等南迴四鄉,凡是十八歲以上的居民均可免費施打,初步規劃的報名人數為773人,預計施打人數為476人。 詹啟賢董事長一直默默關心南迴,促成今年南迴基金會與國光流感疫苗公益捐贈計畫,偏鄉居民多半經濟弱勢,上醫院不容易,需要疫苗也無法即時得到,透過南迴完善的在宅醫療及居家照護,送疫苗到原鄉,不僅為支持超人醫師一份醫療的初心,更期待共襄盛舉,陪伴南迴基金會守護南迴居民健康。

一只皮箱行動醫療 看眼免辛勞

一只皮箱行動醫療 看眼免辛勞#行動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年過80的張爺爺獨居,近來因黃斑部病變,兩眼視力只剩下0.1,生活無法自理,也剝奪閱讀報紙的權利。經詳細評估及訪談,協助申請身心障礙手冊,透過整合性窗口,讓張爺爺順利取得擴視機,重拾閱讀的樂趣,張爺爺使用擴視機的狀況將由個案管理師持續追蹤。低視能影響生活品質 還可能出現憂鬱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表示,根據統計,2016年全臺請領視障手冊共57,085人,但其實低視能者人數遠大於領有視障手冊人數。許多民眾因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等造成低視能,影響個人生活品質,增加家庭照顧負擔和社會成本,甚至出現憂鬱、社交退縮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與工研院合作研發一只皮箱行動醫療服務,深入社區提供行動視力檢查,讓行動不便長者省卻舟車勞頓之苦,就近即可接受完整的眼睛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成立視覺復健中心整合門診,結合各種資源及輔助,讓看不到的病友看見希望。夜盲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恐失去生活自主能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翁林仲副總院長表示,隨年齡增長,罹患退化性眼疾的機會將大增,包括遺傳造成的色素性網膜失養症(夜盲症之一),糖尿病造成視網膜病變,高度近視導致黃斑部病變及視網膜剝離,都會讓原有良好的視力或視野逐漸或瞬間惡化,使人喪失溝通能力及行動力,日常生活大受影響。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部蔡宜倫主任表示,低視能的病友並不是雙眼完全沒有光覺,只是惡化的視力讓他們需要仰賴旁人照護,漸漸喪失自尊心與自信心。只要透過專業協助,使用適合的輔具,學習生活技巧,低視能病友還是可以重建自主生活。

行動醫療App 隨時做好健康管理

行動醫療App 隨時做好健康管理#行動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科技發達,透過網路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利用創新行動醫療App與醫院連線,從掛號、報到、抽血、照X光、即時查詢自己的健康檢查報告,檢驗值出現異常時主動連結相關醫療衛教資訊,隨時做好自我保健,並可連結行事曆裝置功能,提醒用藥時間、回診檢驗,提供貼心服務。行動管理如同個人健康秘書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表示,這個App如同24小時的個人健康秘書e起顧健康外,更可以減少病人就醫時各單位紙張的使用量,達到環保節能減碳與醫院便民雙者兼具的效益。該App有別於目前發展的其他行動醫療服務,且最大特色在於進一步連結醫院的醫療HIS系統,提供更完整的看診就醫服務功能,包括病患生命徵象監測、檢驗報告查詢、用藥提醒、疾病衛教等健康管理。App自我掌握度高 整體滿意度達9成根據內科部邱國樑醫師表示,醫院推出創新行動醫療App,病患在家可以自動輸入血壓、血糖數值,儲存於X卡並與醫院醫療系統結合,醫師看診時就可以看到病患三個月內血壓、血糖的數值變化趨勢,對病患的用藥非常有幫助。不僅如此,在臺中慈濟醫院測試X卡時發現,整體門診就醫流程平均可節省約39分鐘的等候時間,且設計簡單易懂便於操作,自我掌握度高,在就醫行程安排上更加輕鬆自在,使就醫整體滿意度達91.2%,所以,這項App除了可幫助民眾健康管理外,也可減少每日就醫用紙量,為地球節能減碳盡一分心力。

行動醫療國際肯定 機動性貼心便民

行動醫療國際肯定 機動性貼心便民#行動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嘉義縣3+1行動醫療列車國際接軌,12日歐盟重要衛生政策組織高階成員、歐盟國會議員等組團參訪嘉義縣「3+1行動醫療服務」,便捷的行動醫療服務,驚豔國際舞台。嘉義縣縣長張花冠表示,嘉義縣在92年打造全國首部「行動醫療車」,並整合衛生局(所)、慈濟大林醫院及慈濟志工等,舉辦大型「社區複合式健康篩檢」。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舉辦的「2012台歐衛生論壇」於7月9-12日在台北舉行,邀請歐盟重要衛生政策組織(如:加斯坦歐洲衛生論壇European Health Forum Gastein)高階成員、歐盟國會議員以及公衛醫療專家學者等分享歐洲衛生政策,並參訪台灣特殊衛生措施,促進雙方共同關切之衛生議題交流。行銷嘉義縣「3+1行動醫療及複合式健康篩檢」。 此次參訪的歐盟專家與官員來自奧地利、荷蘭、美國、捷克、斯洛維尼亞等5個國家,為使國外嘉賓認識「正港ㄟ行動醫院」,安排實地參訪在水上鄉苦竹寺辦理3+1行動醫療服務,專業且多元的醫療服務與設備,都讓歐盟專家學者深為讚嘆,尤其是政府部門「行動式」的服務理念直接把「行動醫院」開到村里,不但免費,更結合機動性,利用空間規劃服務模式,既貼心又便利,直呼嘉義民眾真是太幸福了。 今日的活動衛生局也邀請長期合作的慈濟大林醫院共同參與,縣府也透過文宣製作、車輛模型摺紙、英譯版影片剪輯等動靜態方式,行銷嘉義縣「3+1行動醫療及複合式健康篩檢」之社區醫療服務特色,成功透過國際交流與世界接軌,將嘉義縣社區醫療服務的經驗與成果,耀眼世界舞台。提供全方位的社區醫療與保健服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