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良師

生命無盡:無語良師照亮慈大模擬醫學中心

生命無盡:無語良師照亮慈大模擬醫學中心#無語良師

2024年是慈濟教育法人創辦三十五週年,其中慈濟大學最特殊且創新的教育之一就是「無語良師」的模擬手術教學,秉持「盡形壽、獻身命」的大愛無私精神,倡導證嚴上人推動捐贈大體奉獻於醫學教育。慈濟大學邀請中央研究院魏福全院士、慈濟醫療法人林俊龍執行長等醫學先驅撰寫序文;再邀集41位醫學專業代表撰述對模擬手術教學的學習過程及醫學運用,由「經典」出版集結成《大捨與大愛》,15日的新書發表會中,邀請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無語老師家屬代表李鼎銘到場現身說法。 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指出,《大捨與大愛》發表的不只是一本書「而是超越時空、穿越生死,大捨大愛的生命啟示錄」,結合宗教的慈悲精神及現代的醫療科技所匯集出來的模擬手術教學課程,不但是世界紀錄,同時翻轉現在的醫學教育及解剖教學的新紀元。大體老師的精神就是「從小我到捐獻給社會的大我,最後到無我」。 王本榮提到當年還是醫學生時,是大體極為缺乏的年代,二、三十位學生共用一位大體老師 證嚴上人打破入土為安的觀念,推動大體捐贈,創建「感恩、尊重、愛的解剖教學」,感動社會大眾,現在慈濟大學已經有過四萬兩千人簽署大體同意書,不但是世界紀錄同時也是人性的光環。在曾國藩教授帶領下,與臨床醫師與基礎老師的通力合作下,開創了世界首創的模擬手術教學,完成各種創新的手術救人技能,開創新紀元,讓解剖教學從傳統的基礎教學提升為救人救命的臨床醫學。 一名成功的外科醫師經常是從失敗中累積完成,「獨孤求敗」在臺灣東部花蓮慈濟大學模擬手術教學中努力的學習,變成為「東方不敗」。成就模擬手術教學的「無語良師」,年齡從14到105歲都是大體老師,造就來自57個國家地區及42間海外大學,超過一千七百位醫學生、39個醫學會超過一萬兩千人次的醫師參與,把學到的技能,間接嘉惠病患。華爾街日報報導推崇模擬手術教學「是世界最好的醫學科學與人文生命教育」。《大捨與大愛》匯集了專家學者、老師、醫生與醫學生們,在模擬手術教學課程中得到的外科技能與人文啟示,同時也為了尊敬大體老師而出版。 經典總編輯王志宏已經接觸三本有關無語良師的相關書籍出版,第一本是《以身相許》跟曾國藩教授互動多年,歷經多次更改,談大體捐贈,貼切描寫打破國人入土為安的觀念,以及生命真正的義意與價值;接著曾教授進階思維展開《生命無盡》的撰寫,談模擬醫學手術,如何造福第一線的醫師;第三本《大捨與大愛》由醫界的中堅分子在模擬手術上得到的經驗,實際運用在醫療中造福那些病患,系列叢書的推出,也成為東方傳奇,讓人類與生命更美好。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教授,回想當因緣際會考了臺大醫學院的解剖研究所,一年收兩名學生,到美國求學完成博士學位,在臺大教學後接觸到慈濟大學,因為他是花蓮出生知道問題所在,資源不充裕,回到花蓮跟著團隊一起在慈濟年輪留下印記。 西方把身體當成生物體,標本是被切割賣到全世界,即便捐贈者有名有姓,也會隱藏認為沒有必要公布;東方是不接受身體被解剖對待。證嚴上人認為不該解剖無主遺體,推動往者靈安,生者心安,更要將心比心。慈濟大學一年八次模擬手術教學課程,加上一次大體解剖學,九次的人文典禮,看似一再重複,但對家屬來說往生是唯一一次,希望能莊嚴有意義,捐贈後能安心。學生們跟家屬的互動也相當怠忑不安,曾國藩說「互動就是陪伴」,看起來是安撫家屬,其實是家屬鼓勵學生好好學習。 慈濟團隊最特殊的是想盡辦法把人文融入專業教學裡,全世界都是著重在專業教學面,人文時間成本高,很少人觸碰。慈濟大學位在中央山脈的另一邊做「東方不敗」,也要走向國際,慢慢影響西方醫學教育的方式,增加未來醫師的涵養。英國牛津大學社會學Peter B. Clarke,兩次來學校看過模擬手術相關設施。他有感而發地說:「西式醫學(實證醫學),是從西方發展出來傳到東方;但人文化的醫學教育,是從東方興起,再回傳到西方」。《大捨與大愛》談對社會與對醫師成長的意義,對曾國藩來說也是一個門檻,新書出版在慈濟教學路上也能做特殊見證。 「無語良師」家屬代表李鼎銘的父母都圓滿成就了大體老師的心願,父親在22年前往生捐大體,當時是海葬,母親今年2月媽媽往生6月做大體手術,會是樹葬。李鼎銘分享證嚴上人說「人生只有使有權,沒有所有權」,上人也說要合和互協,成就好事要大家的力量,除了醫師團隊、大體捐贈陪伴的師兄姊團隊,過程中就深刻感受到合和互協。身為捐贈者家屬,長輩往生後把愛遺留在人世間,化小愛為大愛,讓子孫永遠懷念,最重要的是把好的行誼繼續傳承下去,他分享一句話「往生渡眾生,道果更加深」,做為大體捐贈的註解,他認為大體老師是學習的典範,也不忘證嚴上人說的「是能被懷念的人就是最有價值的人生」。 圖/座談會: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慈濟教育志業執行長王本榮、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主任曾國藩 無語老師家屬代表李鼎銘 圖/無語老師家屬代表李鼎銘

安寧病房讓病患家屬 面對善終無遺憾

安寧病房讓病患家屬 面對善終無遺憾#無語良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9歲的陳先生去年5月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隨病情惡化,如何面對生命的終點,成為他與家人的人生課題。醫師建議到安寧病房控制症狀,但陳先生還想拚下去,不想到「等死的地方」。不過入住之後,親身體驗安寧病房的照護過程,陳先生夫妻因此完全翻轉對安寧病房的印象,從抗拒到安定情緒,進而思考生命方向。陳太太說,家庭醫學科蔡恩霖醫師仔細說明疾病狀態與照顧方式,「不讓輸血及藥物加重身體負擔,控制末期病人症狀,讓身體所剩的的能量,節省使用」,「節省使用」這句話讓夫妻倆安心一大半,也更清楚未來的醫療方向。陳先生最終當了「大體老師」,沒有遺憾的離開人間。安寧病房的照護完整 讓病人家屬也能安心休息護理人員明白家屬往往承受更大的壓力,有時比病人更需要關懷照顧,逐一解答陳太太疑問,也打開心結。陳太太表示,護理師在夜間入睡前叮嚀:「我們晚上都會常來巡病人,請您安心的睡,放心將他交給我們。」,這句話讓他安心入眠,次日跟同仁道謝:「我好久沒有這麼放鬆的睡個好覺!」。陳先生住院近兩個月,想回家陪爸爸過父親節。醫師評估後同意陳先生請假。返家前,護理師、照服員與志工幫陳先生泡個舒服澡,陳先生把心中滿滿的感恩跟太太分享:「以前我當志工幫忙病人『浴佛』(洗澡),沒有想到自己也被『浴佛』,這是很殊勝的待遇!」大體老師是醫師的老師 是偉大的奉獻團隊同仁也引導陳先生一一和家人完成「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四道人生。陳先生透過影片向血液腫瘤科黃冠博醫師道謝:「治療期間,黃醫師戰戰兢兢不離不棄,不只是醫師也是心靈的導師,是我人生最大的禮物。」他也更確定人生的方向:「年輕時希望能當老師,只不過那時家境不允許,沒有機會如願,死後最大的心願是成為『大體老師』。」心蓮病房護理長黃美玲指出,「大體老師」是當醫師的老師,生前立下同意書,往生時符合條件願意捨身,利益醫學生瞭解人體構造,也是慈濟人心目中的「無語良師」。陳先生病情穩定後返家住了六天,父母支持他當大體老師的心願,並在兒孫圍繞下安享天倫之樂。臨終癥兆出現後返院,陳先生安詳往生,在志工助念聲中與家人一一道別,專車前往花蓮圓滿大體老師願望。陳太太感恩安寧團隊付出,他表示,「病人走得安詳,沒有罣礙,證明家人當初的選擇是對的。終於瞭解心蓮病房不是等死的地方,反而讓我們過得更充實快樂!」安寧病房讓病人和家屬 深刻體會善生與善別蔡恩霖醫師在安寧團隊多年,他指出,醫療每個階段有不一樣的目標,通常來到安寧病房的病人,身體已打過美好的一仗,團隊受的訓練是提供陪伴與舒適的照護,讓身體在最後得到最好的放鬆,啟動身體自我療癒過程,當身體得到舒適後,會回到心靈層次,達到一定的放鬆,體會到跟疾病和平共處的平靜,家人就能放下,思考怎樣才能不留遺憾。「安寧病房的意義是讓病人和家屬生死兩相安,了無遺憾。」黃美玲護理長說,一般人都擔心臨終前的痛苦過程,安寧團隊透過症狀控制,安排每日的活動,讓病人舒服過好每一天是「善生」,向親人四道人生,好好說再見是「善別」,最重要是積極面對來生,能夠善終無遺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