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雙親離異,對孩子們來說總是影響甚鉅。但在這個「每三對夫妻就有一對離婚」的時代,「為了小孩不離婚」對孩子來說也不見得是最好的決定。重要的其實是——即使離婚,父母仍能負起孩子安全堡壘的角色。實際上,就有些夫妻即使沒有生活在一起,還是能提供孩子一個安穩的避風港。不可否認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對於選擇離婚的父母多半都還是抱持「難以諒解」的態度,而父母這一方也會因為不敢面對孩子,與孩子之間形成一道看不見的鴻溝。於是久而久之,孩子主動打電話回家的次數減少了、回信或回訊息的頻率也變得愈來愈低。我認為,即使孩子態度消極,身為父母的我們,還是必須持續主動地關心孩子,例如詢問:「最近在學校還好嗎?」並讓他們知道:「有什麼事隨時都可以放心找我們討論。」即便孩子嫌自己囉哩八唆、噁心巴拉,但能知道父母願意關心自己,多半還是會讓他們感到安心的。親職可說是一輩子的事業。一旦你為人父母,一世都將身為父母。即使孩子已經長大成人、獨立自主,父母的一言一行仍會永遠映在他們眼底。正是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更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漂亮地活到最後一刻,不是嗎?即使孩子長大後父母不再無時無刻伴隨在側,父母安全堡壘的機能還是可以在孩子的潛意識中穩定發揮——就算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也一樣。只要孩子們心底有著來自雙親的愛與關懷,這座安全堡壘就會一直存在他的心中,並化為往後跨越各種人生關卡的一大助力。成為孩子的安全保壘,永遠不嫌晚。但有一點絕對要注意,那就是「不能在孩子面前單方面批評另一半的不是」。因為對孩子們來說,父母和自己身上流著的是同樣的血、是世上唯一的存在。如果讓孩子知道父母其中一方打從心底看不起另一方,或對彼此懷恨在心,將會連帶使孩子自尊受挫、認為自己的存在可有可無,甚至懷疑被感情不睦之雙親生下來的自己,也許打從一開始就不該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常聽到當事人離婚後表示不解,為何當初自己會那麼蠢,選擇跟那種人結婚;或是抱怨「其實根本沒那麼愛對方,卻仍踏入婚姻」等等。這些話聽在孩子耳中其實非常傷人,因為那等於是在告訴孩子:「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場錯誤。」有些人還會故作感性地跟孩子說:「你爸/媽雖然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因為有了你,我並不後悔跟他結婚。」但他們沒想到,其實要過怎樣的人生大可自己去選擇,這種心態只不過是把選擇的責任全往孩子身上推罷了。身為父母,應該要讓孩子知道:「很抱歉,爸媽最後雖然還是選擇分開,但我們當時確實是出於真心相愛,才會結婚的。」這樣的態度至少可以讓孩子吞下一顆定心丸、重拾自我認同,使他們放心相信眼前的父母永遠是值得自己依靠的後盾。(本文摘自/人際挫折與孤獨都來自「童年傷痕」/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