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脹

肺癌標靶藥副作用 硝酸銀治腫脹潰爛

肺癌標靶藥副作用 硝酸銀治腫脹潰爛#腫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菸齡約30年的85歲黃昭農,年前因肺腺癌手術後腫瘤指標仍偏高,開始自費服用標靶藥物,病情雖得到控制,但全身出現皮膚乾燥、皮疹、騷癢、腹瀉等副作用,臉皮皮脂變得很厚,甚至爛豆子都長在頭皮裡,若形容『臭頭爛耳』也不為過。尤其出現化膿性肉芽腫,手腳指頭腫脹、潰瘍、出血,無法好好洗澡、穿鞋,天天疼痛難耐。肺癌標靶藥物 針對皮膚產生副作用彰基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表示,肺癌鏢靶藥物是一種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顧名思義,表皮生長因子存在於皮膚各個地方,包括毛囊、表皮、毛髮、黏膜、指甲周圍的組織,這些表皮生長因子對於皮膚正常功能維持相當重要,抑制這種生長因子雖然能夠幫助控制肺癌,但是皮膚相關的正常功能也被抑制,因此會產生許多不舒服的反應,最常見的就是類似青春痘的紅疹在臉上、頭皮、軀幹部;皮膚乾燥;皮膚癢;毛髮生長異常;黏膜受損;以及甲溝炎。抗生素、類固醇、硝酸銀等治療 可緩解副作用痘樣皮疹若嚴重,可搭配四環黴素類口服抗生素或類固醇。皮膚乾燥搔癢症狀嚴重,醫師可開立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並搭配藥膏減緩症狀。甲溝炎症狀可使用化學藥水燒灼(硝酸銀)、冷凍治療、或是手術治療,緩解不適。黃老先生經硝酸銀治療,在家裡每天早晚認真配合點藥水治療,一個月即有顯著改善,回診時特地穿上運動鞋給邱醫師看,感謝她讓將近五年無法穿鞋的老人重新拾回信心,又可衣著整齊的參加聚會,現在也漸漸恢復走路運動了。堅持治療、克服副作用 控制肺腺癌保命『有藥效才有副作用,更要堅持接受治療』黃老先生感謝老天爺,服用標靶藥物後陸續出現副作用,表示治療已發揮藥效,進而肺腺癌得以控制。反觀看到新聞報導某些社會人士,因副作用而捨棄治療,結果都失去寶貴生命,為他們感到無比的惋惜。黃老先先強調,『要忍痛』一定要聽從醫囑,若發生副作用,就應尋求其他科的醫師處理,不要枉然的放棄。肺癌服用標靶藥的副作用,可能在服藥後幾天到幾個星期內發生,有的副作用還會反覆發生。根據觀察研究,發生這些副作用的病人似乎也可以觀察到預後比較好的現象,特別是發生甲溝炎的患者。這些副作用雖然通常不會危及性命,但是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卻很大,想想看,如果連穿鞋子、扣鈕扣這些日常生活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都不能做了會有多麼大的影響!更遑論搔癢難耐、影響外觀、造成心情低落等等。如果副作用太嚴重甚至要減少藥量或停藥,因而使得癌症用藥治療計畫被打亂,那就可惜了!居家保養重點首重:保濕與防曬邱足滿醫師提醒保養重點:溫和清洗皮膚,千萬不要用香皂讓皮膚變得更乾燥,用清水或溫和的沐浴乳比較好。經常且大量塗抹保濕乳液,皮膚保濕度做得好就比較不會發癢。防曬非常重要,可撐傘、戴帽子、穿長袖防曬衣物以及塗抹防曬乳液來避免陽光造成進一步傷害。如果皮膚的副作用仍然感覺到很癢或很痛,可盡早詢問治療您癌症的主治醫師或個管師、衛教師尋求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副作用的皮膚科醫師專家們協助幫忙治療或緩解。

下午就腿腫鞋緊 趕緊按穴位消除水腫

下午就腿腫鞋緊 趕緊按穴位消除水腫#腫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經歷一天的疲憊,下班後總覺得腳腫腫脹脹的,誤以為腎臟出了問題。扶原中醫郭大維中醫師表示,在中醫的觀點,水腫問題其實不只是腎,還有膀胱和脾經出了問題。因為脾臟主導水的運輸,同時也掌握體內濕氣的去留,所以顧好脾臟的健康不僅可消水腫,還能兼顧養生。最懂穴道的郭醫師,告訴大家消除水腫的三大穴位。此外想消除身體多餘的水分,除了飲食不要吃太鹹外,最重要一定要搭配適合的運動,以免變成泡芙人喔!消水腫三穴1.湧泉穴:在足底前端的凹陷處,這個穴道就是湧泉穴。2.委中穴:在膝蓋後方膝膕窩的正中央。3.陰陵泉穴:位於膝蓋的內下方,從膝蓋到小腿會按壓到一個凹陷處。消水腫三小撇步第一:按摩的時候建議先熱敷,或是做足浴,讓肌肉和皮膚得以放鬆,這時按摩效果最好。第二:按摩時最好是能夠達到酸脹感,不過如果下手太重感覺到痛,可能在按摩之後出現瘀青現象。第三:按摩的時要多呼吸,可以增加淋巴循環,代謝身體多餘的水分,達到消水腫的功用。

踩飛輪後雙腿疼痛腫脹 竟出現醬油尿

踩飛輪後雙腿疼痛腫脹 竟出現醬油尿#腫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26歲張姓女子,與同事相約去健身房報名課程健身,第一次參加踩飛輪課程,奮力踩了一個小時,準備離開時,突然一陣腿軟,隔天開始出現肌肉痠痛,且越來越痛,雙腿也開始腫脹。後來上廁所赫然發現自己的尿液呈現醬油色,趕緊就醫。醫師安排抽血檢查發現肌酸磷化脢(CPK)指數破6萬(正常值為26-140 IU/L),經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趕緊安排住院,所幸住院後指數慢慢下降,也沒有影響到腎臟功能。橫紋肌急速損傷 嚴重恐導致急性腎衰竭南投醫院醫務秘書、腎臟科主任莊宗芳指出,橫紋肌溶解症是指骨骼肌(橫紋肌)發生急速損傷,導致肌肉細胞壞死與細胞膜破壞,使得細胞內的物質(鉀離子、肌蛋白、尿酸等))大量滲漏,當肌蛋白出現在尿液中,便使得尿液呈現醬油色,而容易被誤認為血尿;若肌蛋白阻塞腎小管,恐導致急性腎衰竭,需洗腎治療。在臨床上,受影響的肌肉通常會出現疼痛或有壓痛,肌肉收縮的力量也會下降。肌肉 的表皮可能會出現腫脹及充血的現象。莊宗芳主任表示通常當肌肉遭受嚴重受創時(如肌肉遭壓砸傷)會出現橫紋肌溶解的症狀,推測患者應是平時沒有運動習慣,水分也補充不足,在短時間內突然用力運動的情況下而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突然過度運動當心橫紋肌溶解症突然劇烈運動要當心橫紋肌溶解症,如果在運動之後出現肌肉痠痛、腫脹、尿液呈現醬油色的狀態時,要當心可能是因為突然過度運動之後,所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症」。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除了運動過度外,遭受電擊、全身性痙攣、毒蟲咬傷,及部分藥物不良反應等,都有可能;其實,運動量多寡取決於個人,若一次「蹲太久」,很可能導致與該女子同樣情形,因此,想減肥先調整觀念,秉持「慢慢來」,才能減得漂亮又健康。莊宗芳主任提醒民眾在運動前應做足暖身,運動時應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並且補充適當的水分,若出現肌肉痠痛、腫脹、尿液呈現醬油色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大哉問:痛風仰賴普林控制即可?!

大哉問:痛風仰賴普林控制即可?!#腫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痛風」是指代謝性關節炎,主因是體內尿酸沉積在關節腔內,促使發炎反應而引起關節疼痛、變形或腫脹等不適症狀。全台痛風患者將近150萬人,男性比例高達85%,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人體「尿酸」的來源主,包含80%來自體內胺基酸及核酸的代謝,以及20%由攝取含普林的飲食所產生。罹患高尿酸血症的定義為:成人每100毫升血液中的尿酸值達7毫克以上。尿酸過多的原因,包含原發性高尿酸血症與次發性高尿酸血症。1.)原發性高尿酸血症:攝取高普林食物、腎臟排泄尿酸受阻、遺傳體質等。2.)次發性高尿酸血症:服用藥物、過度飲酒、腎衰竭、肥胖、高血壓等。吃下過多高普林食物,造成尿酸代謝異常、腎臟排泄受阻,尿酸濃度過高而引發「高尿酸血症」。痛風患者應避免過量食用高普林(嘌呤)食物:包含酒精、含糖飲料、油炸食物、乾香菇、紫菜、精緻食物、動物內臟、肥肉、海鮮、納豆。另外,火鍋湯底與食材都含有高普林,吃火鍋不要喝湯底,且以蔬果、瘦肉為主。預防痛風的方式1.)控制體重2.)控制蛋白質攝取量3.)多喝水4.)勿過量飲酒5.)少喝含糖飲料6.)少油炸物7.)多食用抗氧化食物痛風症狀分三階段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最明顯症狀為局部關節的紅腫熱痛,常發生於半夜,發生位置可能出現在腳大拇趾、手指、手肘、腳踝、膝蓋等關節處。2.)不發作間歇期:代表患者的發作期不穩定。3.)慢性痛風石關節炎:若長期尿酸控制不佳,患者的皮下及關節可能會因為尿酸結晶堆積,而產生痛風石結節,嚴重可能使關節變形或喪失活動能力。急性痛風發作的患者越早給予消炎止痛藥,止痛效果越好,同時可以使用冰敷減緩局部疼痛

腿像爬滿蚯蚓!老翁靜脈曲張50年

腿像爬滿蚯蚓!老翁靜脈曲張50年#腫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7歲的李先生受靜脈曲張困擾50多年,就讀中學時右小腿就會浮腫。如蚯蚓般浮出皮膚的靜脈蔓延到大腿甚至鼠蹊部,寒流來襲時整隻腳僵硬、無法邁步。切除靜脈曲張手術後,李先生可以正常運動,訓練腳力,冬天也能不畏寒流去旅行、泡溫泉。靜脈壓力過高 嚴重恐引發肺栓塞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整形暨外科重建主任李俊達表示,腿部靜脈曲張是長時間站立形成,因重力使血液蓄積下肢,靜脈壓力過高而撐大擴張、倒流。輕微時如蜘蛛網般突起,嚴重時像一條條蚯蚓,甚至潰瘍、感染、出血,嚴重可能引發血栓性靜脈炎、肺栓塞。有些病人去按摩,可能造成血塊鬆落循環到肺部。靜脈曲張佔成年女性25%、男性15%,年老、孕婦、肥胖、遺傳及長時間站立工作者,是高危險群。雖然大多沒有症狀,但有酸痛、腫脹、夜間抽筋或出血、潰爛、栓塞的併發症,即需要外科治療。靜脈曲張沒有單一的治療方式,共有大血管、中型血管小或微血管的問題,解決方法大不相同。運動、穿彈性褲襪促進靜脈循環現今廣泛使用的靜脈內雷射能減少傳統手術發生的瘀青、血腫及血管周圍組織和神經的破壞,利於術後復原和行動,幾乎看不到傷痕。但小腿的大面積靜脈曲張,要配合內視鏡動力輔助,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只剩1、2個傷口,稱為超級微創雷射手術。李俊達主任表示,靜脈曲張的治療除治癒疾病外,美觀也很重要,因為亞洲人的體質比西方人種有倍的疤痕增生的機會。平日要免久站或久坐,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都是可以促進靜脈循環。避免便秘、肥胖、抽菸,以及穿著彈性褲襪等,都是預防靜脈曲張的好方法。

大腿局部腫脹 竟是惡性肉瘤

大腿局部腫脹 竟是惡性肉瘤#腫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8歲男性病患的左手臂腫脹約1個月,經磁振造影檢查發現肌肉內有1顆約8公分的腫塊,檢查報告為第二期高度惡性黏液纖維肉瘤,另一位69歲女性病患右大腿腫脹約半年,門診檢查發現腫脹侷限大腿,並無疼痛或麻木現象,檢查發現大腿肌肉內有1顆約15公分的腫瘤,皆接受6~7周放射線治療,且治療後1年沒有復發的跡象。 數月內可長為10公分結節狀腫塊成大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潘信誠表示,黏液纖維惡性肉瘤是一種罕見的軟組織惡性腫瘤,好發於年長者,平均發現年齡為60~70歲,男女比例約1比1.4,一般認為成因偏向多因性,好發於四肢,一開始並無任何異樣,數月內可長大為10公分的結節狀腫塊。潘信誠醫師指出,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統計,第1及2期約有8成以上的5年存活率,第3期約5成,第4期無統計資料,以黏液纖維惡性肉瘤來看,平均5年存活率約6成,若年齡及腫瘤愈大,存活率愈低,黏液纖維惡性肉瘤的治療目標以手術切除為主,盡可能保存肢體的完整、提高存活率及減少局部復發的機會。腫瘤復發 7成的病人截肢收場有報告指出,因為黏液纖維惡性肉瘤沒有任何症狀,病患常常誤認為是良性腫塊或普通水腫而忽略,即使治療後,仍約有一半的病人會局部復發,2成的病人有遠處轉移的機會,尤其是那些診斷為中度或高度惡化腫瘤的病人,若發現腫瘤局部復發,約7成的病人會以截肢收場。潘信誠醫師因此提醒指出,發現肢體腫脹時,除了考慮是體內臟器發生問題所產生的水腫外,也應留意是否腫瘤的可能性,臟器出問題所產生的水腫較為廣泛性且有明顯壓痕,常合併有心臟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腫瘤造成的肢體腫大常侷限於某一肢節且無明顯壓痕,應盡早安排檢查。

午後腳腫?輪椅症候群惹禍

午後腳腫?輪椅症候群惹禍#腫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0多歲的老伯,因脊椎骨折壓迫神經,下肢無力多年,活動多需以電動輪椅代步,幾個月前開始,老伯發現雙腳在每日午後開始腫脹,合併痛感,足踝部膚色也變得較暗沉,隨時間症狀越來越加重,檢查後發現,老伯雙側總股靜脈,經過腹股溝韌帶處,都有接近5公分長的嚴重狹窄,是造成雙下肢靜脈回流不佳,雙腳腫脹疼痛的主因。長期使用輪椅所造成的併發症醫師為老伯進行了雙側總股靜脈的重建手術,術後一周病患雙腳腫脹即顯著改善,也不再疼痛,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心臟外科醫師林鼎圍表示,老伯的症狀是屬於「輪椅症候群」,除了一般熟悉的褥瘡、脊柱側彎、肌肉關節僵硬發炎外,還包括了「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而老伯的總股靜脈狹窄即屬「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一種。患肢抬高、復健、用彈性繃帶可改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症狀除了肢體腫脹疼痛外,長期會造成皮膚色素沉著及不易癒合的慢性潰瘍,嚴重可能進而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或甚至敗血症,林鼎圍醫師表示,長期使用輪椅導致「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較常見的原因包括靜脈血栓造成靜脈回流阻塞及靜脈內瓣膜破壞,以及下肢缺乏活動而造成血液回流不易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處理初期以非手術的保守治療為主,如患肢抬高、復健運動、使用彈性繃帶或彈性襪、或是進階的間歇性氣動加壓裝置等,若保守治療效果不彰,即須考慮手術治療。肢體酸麻、疼痛 可能是動靜脈疾病導致林鼎圍醫師呼籲,除了長期使用輪椅的病患外,一般民眾若有肢體酸麻、疼痛、腫脹、冰冷、脈搏減弱、無法久站久行、慢性傷口潰瘍等症狀,都可能是由於動靜脈疾病所導致,建議諮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以做進一步評估治療。 

蕁麻疹致眼唇腫脹 飲食治療不再癢

蕁麻疹致眼唇腫脹 飲食治療不再癢#腫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40歲的楊先生一年多來蕁麻疹反覆發作,身上出現大片紅疹讓他奇癢無比,有時眼睛嘴唇腫脹更是引人注意,曾經到幾家診所就醫,類固醇越吃越多仍不見好轉。醫師表示,台灣的蕁麻疹盛行率高,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曾經發作,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成年女多於男 急、慢性都與飲食有關收治個案的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吳政翰醫師分析楊先生的飲食習慣,發現鳳梨、南瓜是引起蕁麻疹的誘因,經飲食治療將近一個月,不僅減少用藥,症狀也有明顯改善。他指出,蕁麻疹好發於30~50歲的成年人,女多於男,身上各處都可能出現紅、腫、癢和膨疹,有些人還會出現「血管性水腫」,眼睛、嘴唇腫脹,若是發生在喉嚨可能妨礙呼吸,患者會感覺喉嚨緊、聲音沙啞,必須盡快就醫以免危及生命。蕁麻疹又稱風疹,有些人的症狀一兩天就消失,有些人會持續很久。吳政翰醫師表示,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類似典型的過敏反應,主要是食物或藥物引起;若持續六週以上就屬於慢性,其中三分之一是因為免疫功能失調,三分之一與食物有關,而外界刺激如搔抓、溫度變化,或是身心壓力大以及慢性感染也可能誘發蕁麻疹。急性、慢性都與飲食有關,急性患者容易回想是對哪一種食物過敏(例如海鮮),慢性患者卻很難明確分辨。類固醇副作用多 飲食控制可望改善蕁麻疹尚無根治的方法,目前醫界以抗組織胺和類固醇為主要的治療方式,然而抗組織胺具有嗜睡、嘴乾、老人心律不整等副作用,類固醇也可能造成外觀變化、體重上升、胃痛、月經周期不規則、長不高或骨質疏鬆等情形。許多患者必須依靠藥物才能維持正常生活作息,甚至長期或大量使用類固醇。蕁麻疹患者最大的困擾是癢,國外研究證實,有三分之一的慢性蕁麻疹患者,經過調整飲食後症狀可獲得明顯改善,甚至不再發作。而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堅果類、部分新鮮蔬果,也可能含有引發蕁麻疹的成分,種類因人而異,吳政翰醫師說,飲食治療必須兼顧可行性,才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達到減少用藥的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