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2歲的蔡先生有缺血性腦中風及高血壓病史,時常頭暈,症狀長達3年,經檢查發現有1.8公分的「腦前交通動脈瘤」,醫師考量動脈瘤隨時有破裂致死的風險,與患者溝通後進行「開顱夾閉手術」取出腫瘤,患者術後狀況良好且無任何併發症,回歸正常生活。腦動脈瘤破裂出血 出現爆炸性頭痛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徐賢達表示,腦動脈瘤是因腦動脈管壁長期受到不平均的血流壓力,導致血管壁形成向外突起的囊泡所導致,常見於前交通動脈和後交通動脈等血管交會處。在台灣盛行率約5%,好發於40至70歲間,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1.5倍;先天缺陷、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栓等皆為致病因子。徐賢達醫師指出,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時,患者會出現爆炸性頭痛,感覺有生以來從未有過的疼痛。出血患者中,超過一半在就診前或搶救過程中便回天乏術,另一部分恐在術後24至48小時內因再破裂出血,導致死亡;少部分患者則在手術後,出現水腦症或腦血管痙攣等併發症,導致終身臥床、失語症、意識障礙等重度失能或神經缺損的後遺症;僅少數患者能幸運醫治,癒後能自理生活。目前腦動脈瘤主要治療方式為「開顱夾閉手術」及「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兩種。開顱夾閉手術須移除頭蓋骨,以鈦合金動脈瘤夾夾住動脈瘤根部,防堵血流進入動脈瘤,避免再次破裂。屬於精密手術,需經驗豐富神外醫師執行,手術成功後復發率幾近於零,適用於前交通動脈瘤、中大腦動脈瘤及後交通動脈瘤等;栓塞手術則是從鼠蹊部穿刺動脈,置入導管至動脈瘤處,以白金線圈填塞動脈瘤腔的方式治療。栓塞手術困難度相對低,但存在與動脈瘤大小成正比的復發率,適用於基底動脈瘤及高齡患者。三高患者是動脈瘤危險族群徐賢達醫師提醒,三高患者是動脈瘤的危險族群,因此患有慢性疾病民眾,須遵循醫師指示用藥,維持規律化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日夜顛倒,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因腦動脈瘤生長過程無明顯症狀,建議高風險民眾定期做腦血管健檢,及早揪出潛在腦動脈瘤;若日常中出現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視力突然改變等,務必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