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

家庭裡 被複製的人格與教養模式

家庭裡 被複製的人格與教養模式#複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父母/小孩有邊緣人格……這樣的家庭充滿了不安、矛盾與壓力,舉例說來,如果母親是邊緣人格,她對某些事情可能完全不管也不在乎(成績、交友、金錢,每個邊緣人格狀況不同),但會要求孩子要每天準時回家、報備行蹤。即使孩子已成年,上大學、外宿了,還會每天打電話到宿舍確認孩子有沒有回去,也會要求孩子每週都要回家報到,甚至要知道每個朋友的電話。如果孩子說要討論報告或有事耽擱,就會狂打電話、傳簡訊,要孩子立刻回來,否則就會開始情緒勒索,用「沒你這樣的孩子」、「不孝」等字眼,把自己的焦慮與不安扔給孩子承擔,把錯怪在自己的小孩身上。若有邊緣人格的是爸爸,行為特徵則是用大男人的方式來管控妻子、小孩,常以挑剔、要求的方式讓家人妥協、受控制、聽話。很多時候,孩子不接受管控,父親也會瘋狂指責母親不盡心教育孩子,或是沒有當好母親才會讓孩子如此「不受教」,常常最後的行為就是暴力相向,或以更激烈的言語羞辱與攻擊。身處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會面對很多的管控與情緒。和對自己很隨興、不規律但態度強硬的管控者相處,雖然關係很黏膩,甚至有相當多的愛,但恨也隨之而來。隨著小孩漸漸長大,他們開始長出自己的個性與想法,也會開始想要反抗父母的操控,或模仿這些行為,開始有很多問題冒出來。而這也是邊緣型人格疾患發病的時間──青春期。上述這些情形若發生在邊緣人格的家庭裡,常常會變成羅生門,因為家裡每個成員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也說得出許許多多被傷害的證據。宛如魔咒的邊緣型家族命運簡而言之,這不是單純一個家庭成員的邊緣人格問題,而是整個家族氛圍就像「邊緣型家庭」一樣。焦慮與不安就像病毒一樣,不管有邊緣人格的是父親或母親,在相處的蜜月期過後,焦慮事件會隨著生活,因雙方愈來愈多的差異而傳染、擴散,例如婆媳衝突、居住問題,或是兩家不同的經濟價值觀等。問題會漸漸地蔓延到夫妻關係、教養態度,原本只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瑣事,卻變成互相傷害的證據與理由。也因為希望自己能被無條件地照顧,更加不能接受伴侶的「不體諒」。長久下來,焦慮與不安會影響原本狀況較好的另一半。在長期的猜忌與懷疑之中,變成習慣性的自我防衛與過度反應。而生活在這種家庭的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傳承了不安與恐懼。有些孩子因而習得了邊緣人格的個性,有些則成為把自己跟感覺隔離的人,在心裡跟這樣的家庭劃清界線以自我保護,也有些孩子會早早逃離家中(一面認為是自己的存在所造成的問題)。(本文摘自/邊緣人格──以愛為名的控制,被恐懼綁架的人生/寶瓶文化 )

防止端粒複製 有助抗老、阻斷癌細胞

防止端粒複製 有助抗老、阻斷癌細胞#複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端粒」是人體細胞核中染色體的末端,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縮短,增加老化速度、罹癌風險,因此,為找出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台大醫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鄧述諄教授的研究團隊,利用酵母菌作為實驗對象,耗時12年,終於找出細胞的退場機制,只要適時踩煞車,就能防止細胞衰老、阻斷癌細胞增生、延緩老化速度,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自然通訊期刊》。癌細胞會使端粒不斷複製、縮短鄧述諄教授表示,一般來說,粒端每次複製時會縮短一些,且又加上隨著人體細胞的衰老,染色體末端的端粒也會逐漸縮短,但其實一般的體細胞不太需要繼續複製,故較沒有端粒過短的問題。反之,癌細胞出現時,就會不斷複製、喚起端粒酶功能,變得不愛休息,瘋狂工作,導致腫瘤越來越大,所以,此時就需要一個「退場機制」來告訴它該休息了。找到癌細胞退場機制 可望研發新藥至於該如何退場,研究人員沈子傑表示,需要磷酸化酶PP2A將Cdc13上的磷酸根移除,讓端粒酶和Cdc13蛋白之間的結合力變弱,並離開端粒,然而,透過研究已了解到端粒酶與端粒是如何結合,因此,未來在新藥開發上,可望藉由小分子藥物來端粒酶和端粒蛋白之間的結合,進而抑制癌細胞端粒的複製,防止腫瘤越來越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