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

坐著的時間越長 老化致病的速度越快

坐著的時間越長 老化致病的速度越快#坐著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據說,當人處在太空的環境裡,老化的速度會比在地球上快十倍,因為太空是無重力的狀態。由於骨骼在無重力空間裡不需要支撐體重,因此只要在太空裡滯留半年,骨量就會減少10%,等於短短一個月就流失了高齡者一年份的骨質量。因此,當太空人需要長期滯留在太空,就必須每天利用特殊機器進行兩小時的訓練,以維持骨骼及肌肉的功能。即便如此,當他們回到有重力的地球時,還是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期,否則可能連路都沒辦法好好走。久坐8小時 增加15%死亡風險接下來還有更令人吃驚的事: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也養成了如同生活在無重力空間的壞習慣,加速身體的老化。那個壞習慣就是辦公室工作這類「長期久坐」的生活型態。比起一天坐不到4小時的人,每天久坐8到11小時的人會增加15%的死亡風險,11小時以上更會增加到40%。這是澳洲某個研究機構針對其國內22萬名45歲以上的男女,進行為期3年的追蹤調查所獲得的研究結果。長時間的辦公室工作 提高糖尿病、癌症、心臟疾病及腦中風等風險英國更是領先全球於2011年發布健康指南,建議將坐在辦公室的時間減少2到4小時,還必須不定時站起來或四處走一走。最近,日本有越來越多企業引進站立辦公的工作方式,也跟這樣的世界趨勢有關係。或許是源自勤勉的民族性,根據統計,日本人坐在辦公桌前的時間遙遙領先全球,長達7到9小時,美國及澳洲大約只有4到5小時。長時間的辦公室工作不只會縮短壽命,更會提高糖尿病、癌症、心臟疾病及腦中風等疾病的風險。腳部的肌肉與全身的代謝機能息息相關當我們站立或走路時,腳部的肌肉收縮會將血糖及中性脂肪從血管帶進肌肉細胞轉換成肝醣,為身體提供源源不絕的能量,同時促進新陳代謝。但是,一旦長時間久坐,新陳代謝的功能就會停滯,讓熱量無法消耗,最後累積在腹部。此外,當血液中的血糖及中性脂肪過多,血液就會變得濃稠,導致血流阻塞、繼而引發循環障礙,提高糖尿病等等的發病機率。這種因為肌力衰退而造成的健康障礙,也是太空人最大的煩惱。無重力環境所造成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骨量的減少」。事實上,目前已明確得知長時間的辦公室工作也會造成骨量減少的問題。支撐身體的骼及肌肉彼此間會互相影響。近年來,研究者開始懷疑肌肉的衰退與骨力變差有很大的關係。只要骨骼還在不斷地進行活動,骨骼荷爾蒙就會持續分泌,維持全身的青春活力。骨骼荷爾蒙可以增加肌肉量,還具有促進代謝的功能。但是,一旦身體停止活動,大腦就會判斷沒有必要繼續保持年輕的狀態,從而停止骨骼荷爾蒙的分泌。如果一整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坐著,骨骼荷爾蒙就會斷絕,讓骨量變得越來越少,造成肌力的衰退。每一小時起身活動身體與肌肉最好的運動就是「多多活動」。如果是辦公室工作,最好可以每三十分鐘到一小時就休息一下,多多活動身體,這一點非常重要。在我們從椅子上站起來或是四處走動時,無論是骨骼或肌肉都會承受不少的重力,然後變得更加活性化。要是真的沒時間休息,可以坐在椅子上做做蹬腳跟或踏步的運動。若是再搭配腳尖上下活動或伸直膝蓋抬腳等伸展小腿的運動,對於活動肌肉就更有效果。(本文摘自/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日本骨科名醫教你運動+食補,重獲績優骨/時報出版)

每天坐超過8小時 恐增憂鬱及焦慮!

每天坐超過8小時 恐增憂鬱及焦慮!#坐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算過自己一天坐著的時間有多長嗎?根據一篇刊登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的研究指出,平日每天久坐時間少於8小時,比久坐時間超過8小時者的憂鬱及焦慮程度低。該研究為一系統回顧研究,研究者以42名每週工作30個小時以上的成年人為對象。參與者佩戴身體活動測量器(activPAL)持續一週,以身體活動步數作為共變量,依參與者每天坐著的平均時間,分為「低於8小時」、「8-10 小時」、「10 小 時以上」三組,並將參與者完成的焦慮和憂鬱量表(HADS)及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 (SF-12),採共變數分析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平日的久坐時間對焦慮和憂鬱以及心理健康和活力有顯著的影響,週末則無明顯差異。以平日坐著的時間分組比較發現,「低於8小時」組別成員的焦慮和憂鬱程度低於另外兩組,且心理健康和活力的得分較高。坐著的時間越久 情緒低落的情形就越明顯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上述研究結果與大眾的認知相同,如果坐著的時間越久,情緒低落的情形就越明顯,像是上班族,工作時已 長時間久坐,回到家又選擇靜態的看電視,就比較容易會有情緒低落和焦慮感,相反地,如果進行一些有氧活動,當活動的時間夠久、強度夠高,就會分泌腦內啡、多巴胺等激素,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感受。建議民眾可透過現代化工具,像是手機 APP、運動手環、智慧手錶…等,設定一天坐著的時間不超過8小時,提醒自己定時起來走動,可降低久坐對身心健康產生的危害。長時間坐著 易造成肩頸腰痠痛、減少與他人互動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無論我們坐著的時間多長,都該增加身體的活動力,「坐」會影響身體與心理,常常是因為坐的時間拉長或工作者只專注於電腦作業,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肩頸腰的痠痛、減少與他人的互動,焦慮與憂鬱的各種負向情緒沒能轉換。如果無法改變「坐」的行為,可先從調整坐姿著手,即便是坐著也能進行簡單的活動,像是身體扭動、轉動、伸展擴胸、腳伸直擺動、提肛…等,避免久坐造成身體的僵化及專注力的下降、加重鬱悶。建議民眾可試著計算自己一天起身的次數,發現自己坐著的時間實在太長,就應調整改變。而企業端不妨增設每天15-20分鐘的休息時間,鼓勵員工起身活動或搭配音樂做操,增加員工福利的同時也能提升工作效能,不僅能幫助員工維持健康的身心,還能增加公司的生產力,相信這是企業與民眾所樂見的。

火燒心只能坐著睡 新藥助8成患者改善

火燒心只能坐著睡 新藥助8成患者改善#坐著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吃太飽、喝太多,容易胃食道逆流,即俗稱的「火燒心」,甚至夜間出現胃脹氣、胸口灼熱感,甚至只能靠著床頭、半坐臥睡,睡眠品質不佳,造成白天精神不濟、工作效率差, 然而若是依賴咖啡提神,恐陷入可怕的惡性循環輪迴;醫師表示,台灣約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問題,目前質子幫浦抑制劑(PPI)為最廣泛使用的治療藥物,卻有45%患者認為其效果有限。使用傳統藥物 4成5患者需尋求輔助性治療台灣消化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教授指出,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症狀有火燒心、胃酸逆流、喉嚨沙啞、失眠、噁心想吐等,目前治療的藥物有四種,除制酸劑、胃黏膜保護劑、及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H2RAs)外,最廣為使用的是質子幫浦抑制劑(PPI)。然而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吳明賢醫師表示,傳統質子幫浦抑制劑,藥效作用時間有限,需配合飯前服用,且嚴重者需一天服用兩次。超過6成胃食道逆流患者希望藥物應有效改善夜間不適。根據一項針對亞洲地區胃食道逆流患者服用傳統PPI治療的調查顯示,4成5以上患者認為,傳統PPI治療改善夜間症狀的效果有限,多數患者需自行尋求其他輔助性治療來緩解,例如服用健康補給品、中藥、居家療法等。調查也指出,近6成患者認為理想的藥物應能提供改善夜間不適症狀且療效應達24小時。新藥已有健保給付 協助改善夜間不適台大醫院內科部暨健康管理中心曾屏輝醫師指出,新一代質子幫浦抑制劑透過雙重緩釋技術,能有效延長胃酸控制療效時間達24小時,和傳統藥物相比,一天只需服用一顆,除減少用藥數量,亦顯著改善夜間症狀。研究指出,相較於傳統質子幫浦抑制劑,改為每天服用1次新一代質子幫浦抑制劑,8成以上患者仍可有效控制心灼熱症狀,而夜間不適和睡眠品質均顯著改善,降低日常生活影響,對提高工作產能及減少出錯有很大的幫助。新一代雙重緩釋質子幫浦抑制劑目前已有健保給付,是胃食道逆流患者的新選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