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目前資訊網路與電腦手機普及,人手一機網路吃到飽,致每天沉迷於網路遊戲。根據台灣網路成癮調查,國、高中生網路成癮的比例超過20%,也越來越多學生因沉迷網路遊戲而影響學業、家庭和人際關係,甚至連身體健康都受損、無時間管理觀念等都受到負面的影響。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吳孟寰表示,當家長限制網路使用或被迫停止時,學童產生不安或憤怒的情緒等,迫使親子關係更加緊張。甚至因管教而引起嚴重肢體衝突,家人關係的決裂。當孩子出現以下六大現象時,家長應當心孩子可能有網路成癮的問題:1) 一回家或一有空時就守在電腦前上網。2) 在無法上網時會出現焦慮、不安、情緒低落或發脾氣情形。3) 上網時間越來越長,上床時間越來越晚。4) 越來越不想和同學出去,或從事其它休閒活動。5) 白天精神越來越差,做事無法專心、頻打瞌睡。6) 功課變差,寫作業變得草率,上學拖拖拉拉。網路成癮 已被視為精神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已正式將「網路遊戲成癮」視為一種精神疾病。網路成癮可分2層面,一個是預防性的「防止」,另一個則是成癮後的「戒斷」。透過專業介入治療,從正確診斷、找出共病現象、投予適當用藥、深入會談、並配合認知行為功能的改善,每一個環節都缺一不可,甚至在急性期時,家長要能理解醫師讓孩子住院治療「斷捨離」的必要性。有些家長不忍心孩子沒收手機發脾氣或自傷,失去早期「防止」沈迷的先機,最後只能痛苦接受「戒斷」過程。父母應了解孩子網路成癮的真正因素為了預防網路成癮,家長除了要多注意孩童的使用時間、頻率外,也要過濾他們所接觸的資訊,但千萬不要用太激烈的方式來限制(如隨意斷網等),反而應先以勸導的方式來進行,不然可能會弄巧成拙。建議家長先試著瞭解孩子是否已達到網路沉迷的程度,且注意網路成癮背後的問題,例如:長期陷於人際關係困難、學業成就低下、或家庭關係衝突等,是造成很多人會選擇網路遊戲或社群網站來逃避壓力、尋求成就感或是彌補社交的需求的原因。避免網路成癮 家長宜多關心與溝通吳孟寰醫師建議,在漫長的暑假中,家長可採取的策略包括:與孩子一起規畫生活與上網時間,規範每日使用網路的時間,設定休息時間,協議將重要事情做完後才可上網,共同從事的戶外休閒活動等等。另外,家長也可與學校老師聯繫,了解孩子在校人際相處情況,是否有被霸凌、遭同儕排擠,或是學習困難等狀況。如果孩子因限制網路使用路的時間而有明顯焦慮、憂鬱症狀、自殺意念,或是與家人嚴重衝突,建議至醫院身心科門診接受評估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