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取

慢性腎臟患透析後 需攝取足夠蛋白質

慢性腎臟患透析後 需攝取足夠蛋白質#攝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多數慢性腎臟病患者比起一般人,免疫力較差和容易腎骨病變,開始透析治療後,需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以維持免疫力和強健筋骨,如未保持良好健康狀態,容易引發「社區型肺炎」,感染增加醫療成本照護,或因腎骨病變引發骨質疏鬆和肌少症及心血管疾病,若能有效的醫療分級照護,分層協助民眾找到適當醫師,才能提升醫療品質。   慢性腎臟病患免疫力比一般人差 肺炎鏈球菌平時潛伏在鼻咽腔中,可因飛沫、接觸傳染而導致,一旦免疫力低下或出現感冒不適時,就可能自呼吸道或血液入侵體內,造成肺炎、鼻竇炎等,嚴重則導致腦膜炎、敗血症,甚至死亡。在疾病預防感染上,除了減少進出公共場所外,必需戴口罩及加強洗手、注重均衡飲食,或更可尋求專業醫師評估施打肺炎鏈菌疫苗。 臺中榮總腎臟科專科醫師表示,腎性骨病變是因體內礦物質和骨骼代謝異常,引起血液中鈣、磷、維他命D、副甲狀腺素等異常,會增加血管鈣化及骨折危險性,故腎友應有足量的透析治療,每個月定期抽血追蹤礦物質及副甲狀腺等濃度。 慢性腎臟病患 易有胺基酸及蛋白質流失狀況 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在未進入透析治療前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避免體內影響腎功能的含氮廢棄物累積,開始透析後易有胺基酸及蛋白質流失的情形,故在營養攝取上需更為注意,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1-1.6公克的蛋白質量。 現國內醫療院所分為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共4級,民眾應視自己病情嚴重程度,選擇適合的醫療層別,讓資源能更有效運用。藉由各層級分工合作的照護方式,讓民眾接受雙向分流及轉診制度,以獲得妥善的治療,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花費與壟長就醫時間。

減少糖分攝取 可有效預防胰臟癌發生

減少糖分攝取 可有效預防胰臟癌發生#攝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0歲的林先生,反覆上腹痛已經好幾週了,原本以為只是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導致的胃痛,隨著症狀越來越厲害加上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直到就醫才發現胰臟頭長了顆腫瘤,肝臟也有許多陰影,最後確診為「胰臟腺癌」合併肝轉移。所幸及時就醫,在醫生細心的診治下,癌症得到良好的控制,症狀也獲得改善。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習慣不正常,偶發性的上腹痛可能被當成胃炎,隨便吃個胃藥或止痛藥,症狀改善就不以為意了。但是若疼痛持續存在,小心!可能是胰臟癌在作怪。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5年的癌症登記報告指出,胰臟癌的發生率約為2.08%,在全部癌症部位中男、女性均排名為第13位,但死亡率卻高達4.18%,位居男性排名為第8位、女性為第5位。進一步分析首次治療方式,僅有兩成左右的病人在初診斷時可以開刀治療,甚至有接近五成的病人不適合治療,只能接受安寧緩和照護。胰臟癌初期沒有明顯癥兆 早期診斷困難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高婉真醫師表示,胰臟癌的診斷和治療一直是臨床醫師最為棘手的課題,沒有適合的篩選工具,且大多數病人在癌症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癥兆,導致早期診斷的困難。再者,胰臟癌復發及轉移率高,病人的平均存活時間只有短短的三至六個月,如何提高癌症控制率、延長存活時間及改善病人生活品質仍是目前需要努力的目標。減少糖分攝取 可有效預防胰臟癌發生現今對抗胰臟癌的方法包括手術、化學藥物、和放射線治療,經由醫師細心評估病人身體狀況,並搭配適合的治療配套措施,即使是癌症末期的病人,仍有機會達到良好控制及存活時間延長的治療成效。另外,在各方專家學者的努力研究下,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也有了突破性的發現,除了抽菸喝酒之外,中央研究院最新期刊發表指出,糖代謝異常是罹患胰腺癌的關鍵原因,因此只要減少糖分攝取,就可以保護胰臟免於因代謝異常而造成損傷,有效預防胰臟癌的發生。高婉真醫師建議,民眾應該對自己的身體多一分關心及警覺,飲食均衡不偏食不過量,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隨時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若有長期不明原因的上腹痛,甚至合併有體重下降、黃疸、食慾變差、血糖控制不佳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

4歲後是挑食高峰 別再幫孩子找藉口!

4歲後是挑食高峰 別再幫孩子找藉口!#攝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教養(尤其是隔代教養)的溝通中,父母兩方或與上一輩的討論總是很極端,當一方直接地說:「不能吃」、「某某專家說不能吃」時,往往就會產生隔闔。在此要澄清一個概念,就是對於這類教養觀念歧異的問題,教養者必須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例如:如果可以吃,可以有多少的攝取量?如果不可以,為什麼不能吃?而非只是一味固執地堅持:「什麼都不能吃?囝仔要吃就要給他吃,才會長大!」或是「偶爾吃一下又不會怎樣,你們(或我們)小時候還不是也吃這些?」長輩的一句「沒關係」,是媽媽們聽了最想撞牆的經典名言。零食就是零食,幫孩子找藉口最糟糕有時候大家都放錯焦點,像是關心自己在正餐內加的鹽會不會太多,對調味料挑斤減兩的,就怕孩子吃太鹹。其實,不斷讓孩子吃零食,這些東西裡都加了一堆人工色素或化學添加物之類的非天然物,才會讓孩子味覺失調,結果正餐變得一點都不好吃,也吃不下。這不是愛,是「礙」,這種情況是一定要禁止的,完全沒有任何討論的空間。4歲以後是挑食的高峰有一些研究發現,孩子到了4歲以後,對食物的喜惡變得很高,是挑食的高峰。其他的臨床觀察還發現,這個階段的孩子零食餅乾吃最多,會嚴重影響孩子味覺的判斷,飯原本沒什麼味道,自然他們就越來越不愛吃了!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我最擔心的是,主要照顧者常常合理化一些不太正確的教養行為。例如,以讓孩子吃零食為例,常聽到的「歪理」與謬論有下列幾種:歪理一 這是日本的餅乾耶!這是××國的糖果耶!!!那又如何?還不是一樣是零食?而且還不是一堆色素、香料、防腐劑⋯⋯有時候反而會因為它來自國外及進口,我們就忽略注意到其原料成分與標示,這種「國外月亮比較圓」的心態反而更糟。歪理二 就是因為正餐都不吃,所以孩子才肯吃這些餅乾零食,這總比什麼都不吃還好⋯⋯這是倒果為因的做法。零食通常高鈉又很香,所以當然很容易吸引孩子的味覺,但吃多了,習慣了,正餐又怎麼會吃?所以正餐吃不下,其實是因為知道稍後還有零食可以吃。歪理三 哪有什麼不能吃?你們小時候還不是都這樣吃長大的!這真是一個隔代教養大大的迷思。第一,我們小時候,哪有這麼多零食的種類?第二,我們小時候的零食,哪有像現在的零食,加入這麼多複雜的東西?第三,現在都變相成由孩子來決定吃什麼,挑食行為嚴重,我們小時候,有什麼就得吃什麼,教養環境其實已經大大的不一樣了。關於零食歧見,大人間的有效溝通術關於教養者間不同的歧見,可以用下面這些科學的角度向對方解釋。孩子習慣吃糖,會更嗜甜。留意偶爾吃零食的「偶爾」頻率太高。糖攝取太高,孩子會容易生病。理性溝通,破除迷思很重要。(本文摘自/教養的秘密/時報出版) 

全台2成5老年人全口無牙 營養攝取受限

全台2成5老年人全口無牙 營養攝取受限#攝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口正常健康的牙齒應有32顆,造成缺牙原因有很多,如生活中的外傷、牙齒斷裂、嚴重齲齒、牙周病與不良的衛生習慣,然最主要還是因老年人機能退化、與慢性疾病所導致的缺牙。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內牙齒數保有24顆牙齒僅有42.1%,而全口無牙盛行率則為25.8%。人口老化趨勢 植牙需求上升由於缺牙的結果將會導致咬合型態的改變,造成咀嚼功能障礙,而不穩定的咬合狀態與缺牙造成的咀嚼能力減弱則會使老人對日常飲食的選擇改變,進而影響其養份攝取吸收,同時會造成患者自尊心的低落,影響身心健康;人工植牙為目前治療缺牙的方式之一,因此在面臨台灣人口老年化的趨勢下,也使得人工牙根及相關醫療器材的需求也逐漸上升。臺大醫院林立德醫師表示,牙齒為透過牙周膜韌帶與顎骨結合來提供咀嚼等功能,然而隨著年齡老化以及日常生活的外傷導致缺牙後,會影響的不光只有單顆牙齒,而是整個口腔咬合的平衡。培養口腔衛生習慣 遵循治療計畫透過模擬牙根外型的人工牙根植體搭配多樣性的義齒配件,可以提供不同口腔內之需求,只要能夠遵循醫師建議的治療計畫,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並且定期回診追蹤,便能回復正常咬合功能。藥署建議民眾在人工植牙治療之前,如果有相關的問題都應該適時地請教醫師,並善用「認證照,看說明」六字訣,確認所使用的人工牙根及相關配件等醫療器材,均已取得衛生福利部核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

吃下足夠食物纖維好困難 纖維輕鬆吃四招要你輕盈健康!

吃下足夠食物纖維好困難 纖維輕鬆吃四招要你輕盈健康!#攝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多吃蔬菜、水果或是穀類,能夠幫助消化,更能夠有飽足感,防止自己吃進過多的熱量,避免增肥,而有心血管疾病或是糖尿病患者,多吃蔬果能防止病情惡化,也早已是聽過百次的事情,但是說得容易做得難,要民眾吃下足量的蔬果,攝取夠多的纖維,實在是不容易的事情!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桓生指出,每日人體應攝取的總纖維量,女性至少二十公克,男性至少二十五公克,換成食物來看的話,青菜要吃上三百五十公克、薯類要一百公克、水果要兩百公克。依照現今民眾的飲食習慣來看的話,尤其是外食族,要達標實在有些難度。食物纖維輕鬆攝取 教你四招簡單吃林桓生醫師為了要讓民眾輕鬆吃下足量的纖維,提出纖維輕鬆攝取四大招,要民眾吃得輕鬆又健康。1. 每周至少吃一次日本料理,日本料理以米食為主,自然容易得到食物纖維,而且通常利用蔬菜、薯類、豆腐、海藻、蒟蒻等高纖食材入菜。如果可以,能多吃納豆喝海帶湯,也是好方法。2. 水煮或燉煮蔬菜,生菜含有水分且體積較大,不容易累積到足夠的食物纖維,除非生菜的量到用雙手捧的程度才行。因此,不妨將蔬菜經過蒸、煮、燉等加熱程序後,涼拌或直接端上桌。也建議多吃牛蒡、燉豆子、燉蓮藕與紅蘿蔔。3. 巧妙利用乾貨,蘿蔔乾、乾香菇、乾木耳等乾貨食品本身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且有許多維生素、鈣質與鐵質。4. 在主食上多用心,吃飯時採用糙米、胚芽米,如果是白米飯可另加一些穀物,可增加食物纖維。而買麵包時,可選擇黑麥、全麥、小麥胚芽麵包,另外,蕎麥麵裏頭的纖維也是很多。

父母教育程度 將影響孩子飲食?

父母教育程度 將影響孩子飲食?#攝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父母的教育程度可能與小孩子的飲食習慣有關聯嗎?根據,歐洲的研究指出,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孩子接受垃圾食物的機率會較小,且會較願意多攝取蔬果。這份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研究者共觀察一萬4千多名來自歐洲八個國家2歲到9歲兒童,包括義大利、愛沙尼亞、賽浦路斯、比利時、瑞典、匈牙利與德國及西班牙,結果發現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其孩子攝取含糖食物與脂肪頻率較高,與來自家長教育程度較高家庭的孩子,後者明顯較容易攝取較營養食物,例如蔬果與全麥麵包等。其中,研究人員表示,這份研究名顯得指出,弱勢家庭的小孩較容易產生肥胖,因此他也建議政府能夠管制垃圾食物的廣告,以免讓小孩大量的接觸。此研究結果刊登在《Public Health Nutrition》期刊。

吃芭樂要去籽 不然會便秘?!

吃芭樂要去籽 不然會便秘?!#攝取

現代很多人因為生活、飲食習慣不正常、壓力大,加上水喝得少,而有便秘困擾,但竟有人說「芭樂籽會導致便秘」!網路上就有人說,聽老人家講芭樂籽會導致便秘,也有中醫師持相同說法。到底芭樂籽會不會造成便秘?優活記者深入調查,找到種植芭樂的達人、權威中醫師以及資深營養師,要幫大家解答疑惑,另外專家也告訴大家要怎麼吃,才能最直接攝取芭樂的營養。優活大解密(http://www.uho.com.tw/rorw.asp?year=2011&mon=12&id=46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