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993年初春,下部隊擔任醫官的我被指派為「伙委」,當伙委最辛苦的是一大早必須跟著大卡車去臺南市的副食供應站採買食材。雖然從車頂與帳棚開口灌進的冷風,吹得讓人不舒服,但在軍用卡車裡,我和其他阿兵哥都可以安然入睡,不管車體因路況造成多大的顛簸,每個人都不為所動。「顛簸」是一種治療方式現在回想起來,那種「顛簸」是很好的助眠劑,彷彿母親推動搖籃的感覺,讓人身心安頓。我總如老僧入定般閉目養神,短暫忘記部隊的紛紛擾擾。如果把在軍用卡車內的顛簸說成是一種治療方式,似乎沒有什麼不妥。翻開醫療史,有人和我有相同想法,只是他們製造「顛簸」的交通工具和我不一樣。19世紀,克拉夫特•埃平(Kraff Ebing)及喬治•比爾德(George Beard)醫師曾經告訴他們的男性病患,可以藉由馬術訓練得到快感及高潮;同一時期的美國醫師更擴大其效能,吹噓可以利用馬術治療陽痿。他們的立論基礎就是一個字─ Vibration,單純地把這個字翻譯成「震動」,似乎無法傳神地解釋那種感覺,所以我選擇用「顛簸」。善用不穩定的晃動 可以達到性高潮馬在路面上行走、奔跑造成的搖擺與震動,對於生殖器的摩擦,是上述醫師們的「治療靈感」。同時代還有醫師將「搭火車旅行」當成治療的手段,因為當時火車軌道及車體動力的設計,搭火車不若現代平穩舒適。如果你要在地廣人稀的美國藉由這樣的交通方式長途旅行,就非得忍受顛簸之苦。有醫師認為這樣的「運動量」比馬術訓練的強度還大,可以好好運用。對上述醫師而言,只要搭火車長途旅行,不管男女,都可以善用不穩定的晃動,達到性高潮,其效果和真實的性愛相去不遠。一位名叫查爾斯•威廉•馬爾喬(Charles William Malchow)的美國醫師,因此出版了一本相關書籍,教導民眾在乘坐火車時,利用不斷變換的姿勢,達到不同的刺激效果。治療歇斯底里 坐姿向前彎書中延伸的觀念揭示,在火車座位上,向前彎的坐姿容易引發女性的高潮,是治療「歇斯底里」的妙方。不過他也警告女性患者,少騎腳踏車及使用縫紉機,可能使得大腿內側過度摩擦而造成手淫的效果,那在19世紀可是不得了的大事。這些人並非歷史上首先主張交通工具可以治病的醫師。18世紀,法王路易十五的首席御醫彼埃爾•西拉克(Pierre Chirac),才應該是可以申請專利的人。西拉克在當時以「好醫師」著稱,常能「治療好」王公貴族因尋歡作樂、生活不正常造成的胃痙攣和腹痛。他曾經在羅克舍福爾(Rochefort)發生Mal de Siam(當時叫暹邏痛),即黃熱病(Yellow Fever)時,成功治癒某些病患而聲名大噪,被召進皇宮後,沒多久就成為首席御醫。從前治療腹痛 只要坐上馬車顛簸行走西拉克治療腹痛的辦法,是讓患者坐上經過改造的驛站馬車,其實就是把座位中間挖空,像廁所的茅坑。第一位坐上此車的人是皇宮侍衛長,他光著屁股坐在這輛車上跑了3天3夜。西拉克很有自信地說:「馬車在坑坑凹凹的路上顛簸地行走,可以使他體內因腹痛位移的臟器歸位。」他的方法應該嚇得王公貴族沒人敢喊腹痛了!還好科學昌明,破解了100多年前的古怪理論,否則今日的火車上,不管平時或假日,應該都坐滿曠男怨女或想重振雄風的老伯,而平穩快速的高鐵可能沒有人要搭乘。坐火車背痛 肢體神經易受損這種坐火車的療法並不是真的那麼神奇,19世紀中末期,有很多人向醫師抱怨因為搭車而造成背痛,艾里克森醫師(Erichsen, John Eric)出了一本書《坐火車及其他神經系統的傷害》(On Railway and other Injuries of the Nerve System),探討病人神經系統受傷的原因。為何有這樣的患者出現?因為早期的鐵路系統容易有對撞或出軌的情形。改進安全性之後,意外情形減少,卻仍有顧客向火車公司抱怨身體不適,甚至要求補償。對於這樣的情形,全世界的醫學會議都曾經有激烈的攻防。1886年,德國著名神經學家赫爾曼•奧本海姆(Hermann Oppenheim)就主張,搭火車確實會造成肢體的神經受損;而法國學者尚•馬丁•沙可(Jean-Martin Charcot)卻認為這些人根本是歇斯底里,身體沒有問題。但真相到底如何?至今沒有令人滿意的解答。(本文摘自/胖病毒、人皮書、水蛭蒐集人:醫療現場的46個震撼奇想/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