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篩檢重要性!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遠離四癌威脅

癌症篩檢重要性!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遠離四癌威脅

2011/5/5(2022/3/15 19:53更新)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近公佈97年死因統計顯示,癌症為十大死因的第一位,自1982年起即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資料顯示97年國人共有79,818人發生癌症,其中男性為45,171人、女性34,647人,每10萬人有347人診斷為癌症;換言之每1,000人有3.5人罹癌。

奇美醫學中心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邱偉嘉表示,就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男性為65歲、女性為59歲。97年較96年癌症發生數增加4,049人。以癌症發生人數而言,97年發生人數最高依序為大腸癌(11,004人)、肝癌(10,565人)、肺癌(9,516人)、女性乳癌(8,136人)與口腔癌(5,781人),此5種癌症佔所有癌症數的56%。

97年癌症粗發生率男女分別為每10萬人口388.5人與303.6人,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則分別為317.3人與237.8人,男性為女性的1.3倍,其中又以食道癌與口腔癌最高,分別為14倍與12.7倍。97年口腔口咽及下咽、攝護腺及食道癌的男性癌症粗發生率較96年有明顯上升,而胃癌則有顯著下降。女性方面女性乳房、甲狀腺及子宮體癌有明顯上升,而子宮頸及胃癌則有顯著下降。

邱偉嘉解釋,如以0~74歲計算一生得到癌症的累積風險,男性每4人有1人、女性每5人有1人可能罹癌。跟其他國外統計數據相比,肝及肝內囊管、口腔口咽及下咽、子宮頸癌等的癌症累積風險明顯比其他國家高。如以0~74歲計算一生得到癌症的死亡風險,男性每6人有1人、女性每11人有1人因癌症而死亡,平均每8人有1人因癌症而死亡。

93~97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四大癌症之期別5年存活率,其中0與1期的早期個案其5年存活率分別可高達95%(乳癌)、88%(子宮頸癌)、81%(大腸癌)及76%(口腔癌)以上。

邱偉嘉說明,外國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降低60~90%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50歲以上婦女乳房攝影檢查可以降低24%死亡率,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15~33%死亡率。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及子宮頸癌,是可以經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相當高。因此,建議符合條件的民眾可以至規定醫院安排篩檢。

很多民眾雖有定期篩檢的觀念,卻缺乏篩檢報告陽性需安排進一步確立檢查的概念。有些民眾會以沒有時間、做檢查很不舒服、檢查很危險等理由,拒絕進一步的檢查。

邱偉嘉進一步表示,以奇美醫學中心糞便潛血檢查為例,99年11月資料顯示糞便潛血篩檢共902人、糞便潛血陽性120人、回診安排大腸鏡檢查74人、確診大腸癌9人。99年12月資料顯示糞便潛血篩檢共865人、糞便潛血陽性124人、回診安排大腸鏡檢67人、確診大腸癌5人。

由資料可知道篩檢報告陽性回診安排檢查率只有50~60%,未回診的病人中隱藏著相當比例的大腸癌病患。因此,給予民眾正確的觀念、細心的解說、快速的檢查安排、舒適的檢查環境、更精確的檢查,應該可以提高民眾對癌症篩檢及回診的意願。

從預防醫學三段五級的角度來看,理想的癌症防治策略應從初段預防開始,也就是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重營養、均衡飲食、採取健康促進行為、避免接觸致癌物質如菸、檳榔、有毒物質等,據研究可以減少約50%癌症的發生。

然而癌症的致病因子相當複雜,且有些病因仍不明,因此次段預防中的疾病篩檢便顯得格外重要。所謂次段預防是指疾病初期,藉由早期診斷和適當治療以防患或阻滯疾病初期或前期的變化。

癌症的篩檢首先要有合適的篩檢工具,其次在癌症被篩檢出來後需有一套有效的追蹤系統與早期介入治療才能改變癌症的自然史。並非所有癌症是能透過篩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例如肺癌,雖然死亡率高,卻一直沒有合適的檢查工具幫助篩檢。

邱偉嘉提醒,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強力推廣四大癌篩檢包括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及子宮頸癌。大腸癌採取糞便潛血檢查,針對50~69歲民眾,二年內未執行糞便潛血檢查者。口腔癌採取口腔黏膜檢查,針對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吸菸習慣或已戒檳榔之民眾,二年內未執行口腔黏膜健康檢查者。

乳癌採取乳房攝影檢查,針對45~69歲婦女,2年內未執行乳房攝影篩檢者;40歲以上未滿45歲者且二等親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之婦女。子宮頸癌採取子宮頸抹片檢查針對30歲以上婦女,一年內未執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者。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