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太近來發現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側處,出現數顆小水泡,有搔癢感,幾天過去,連左手手掌也出現小水泡,而且越抓越癢,有些水泡乾掉之後,形成小圓圈狀的脫皮,去看皮膚科才確認是汗皰疹作崇。《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皮膚科醫師指出,汗皰疹致病原因與流汗無關,反而與環境、壓力更有關係,提醒2招防復發。
陳太太近來發現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側處,出現數顆小水泡,有搔癢感,幾天過去,連左手手掌也出現小水泡,而且越抓越癢,有些水泡乾掉之後,形成小圓圈狀的脫皮,去看皮膚科才確認是汗皰疹作崇。《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皮膚科醫師指出,汗皰疹致病原因與流汗無關,反而與環境、壓力更有關係,提醒2招防復發。
天氣變化大,汗皰疹又癢又想抓該怎麼辦?汗皰疹和香港腳不同,它其實是皮膚濕疹的一種,病灶常長在手掌和足底,患者會受到反覆的瘙癢和水泡症狀困擾。《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解析汗皰疹的5大成因,以及日常護理3招,幫助減輕症狀及預防復發。
天氣潮濕悶熱是汗皰疹發作的常見的時節,小陳擔任清潔工的工作,常常接觸清潔劑更是造成汗皰疹持續惡化的主因,小陳常常癢到受不了,擠破小水泡,卻造成皮膚潰爛,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原來小小的汗皰疹竟然演變出這麼大的問題。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中醫師表示很多人認為汗皰疹是不是汗流太多的原因,其實汗皰疹與汗無關 通常是免疫系統錯亂引起的,汗皰疹的產生是多因性的,是因患者免疫系統受到刺激、有過敏的體質,或是接觸到過敏原所產生的疾病,屬於慢性溼疹急性發作,但它與汗腺一點關係都沒有。 西醫皮膚科以類固醇藥膏治療汗皰疹,莊可鈞中醫則認為調養體質才能治本。中醫認為汗皰疹與「濕邪」息息相關,過食生冷造成脾胃消化功能不佳加上遇到潮濕多雨的氣候,容易使食物殘渣在腸內積久發酵所產生的熱氣與濕氣無法代謝排出,久而久之會形成濕熱體質,反應在皮膚上就容易長汗皰疹等病症。 這跟中醫肺脾腎這三個臟腑有關係,肝氣主疏泄,將食物養分轉化的精氣向上抒發予身體所需;肺氣主皮毛,掌管毛孔開放;而腎氣宛如人體內的鍋爐,能完成體內水分及養分的氣化上升,為人體各器官所吸收。這三者任一失調,都會影響到毛孔正常抒發的功能,引起汗皰疹。在治療上,中醫以調節肺氣為主,讓毛孔正常抒發,症狀緩解後,接著調節脾胃以改善身體水分的代謝,建議可服用四神湯(茯苓、山藥、芡實、蓮子)等平性食材顧好脾胃;若有需要,中醫師也會開黨參幫患者補氣,協助體內水份循環、最後是調理腎達到調理體質的目的,減少復發機會。如果是正在發炎潰爛時,也建議搭配服用西藥降低發炎的症狀,食療上不妨適量溫服(溫度高於體溫)涼性的仙草、愛玉,既能消暑氣,還可改善腸胃道悶熱的情形,減輕汗皰疹症狀,夏天有些盛產的水果對濕熱體質者來說不宜多吃,例如芒果、榴槤、荔枝、龍眼等都偏熱性,吃了容易火上加油;西瓜等瓜類則是太寒,吃多了會傷脾胃,使體內濕氣不易袪除。 莊可鈞中醫師建議平日也可準備棉布手套保護患部,並每日替換。如果是要騎車外出,怕碰到颳風下雨等,則建議可於棉布手套外再多加一層防水手套,以避免強風、雨水刺激患部;患部如位於腳部,則可在襪子裡墊紗布,防止汗皰疹皮破流湯,平日要以肥皂洗手,如果洗手時感到疼痛,可以縮短清洗時間,或是改用皮膚病專用的中藥肥皂。此外,患處也要盡量避免與沐浴乳、保養品、乳液等含化學成分的物品接觸,如果覺得患處很乾,可擦一點油或凡士林來舒緩,但切記在上藥前,一定要將患部清潔乾淨。 汗皰疹食療 雪梨銀耳紅棗蓮子湯 食材:雪梨1個、銀耳30g蓮子20g紅棗5枚 做法:雪梨去皮切成塊,銀耳一朵、蓮子若干和紅棗10餘粒泡發洗凈。雪梨、銀耳、紅棗、蓮子和冰糖適量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水量大約是所有食材的2-3倍)大火燉開後轉小火1小時即可。 雪梨銀耳紅棗蓮子湯具有清肺理脾皮去濕、幫助消化與調節水分代謝的功效,可以有效的改善汗皰疹體質
夏天天氣潮濕悶熱是汗皰疹發作的常見的時節,小陳擔任清潔工的工作,常常接觸清潔劑更是造成汗皰疹持續惡化的主因,小陳常常癢到受不了,擠破小水泡,卻造成皮膚潰爛,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原來小小的汗皰疹竟然演變出這麼大的問題,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中醫師表示很多人認為汗皰疹是不是汗流太多的原因,其實汗皰疹與汗無關,通常是免疫系統錯亂引起的,汗皰疹的產生是多因性的,是因患者免疫系統受到刺激、有過敏的體質,或是接觸到過敏原所產生的疾病,屬於慢性溼疹急性發作,但它與汗腺一點關係都沒有。 西醫皮膚科以類固醇藥膏治療汗皰疹,中醫則認為調養體質才能治本 中醫認為汗皰疹與「濕邪」息息相關,過食生冷造成脾胃消化功能不佳加上遇到潮濕多雨的氣候,容易使食物殘渣在腸內積久發酵所產生的熱氣與濕氣無法代謝排出,久而久之會形成濕熱體質,反應在皮膚上就容易長汗皰疹等病症。這跟中醫肺脾腎這三個臟腑有關係,肝氣主疏泄,將食物養分轉化的精氣向上抒發予身體所需;肺氣主皮毛,掌管毛孔開放;而腎氣宛如人體內的鍋爐,能完成體內水分及養分的氣化上升,為人體各器官所吸收。這三者任一失調,都會影響到毛孔正常抒發的功能,引起汗皰疹。在治療上,中醫以調節肺氣為主,讓毛孔正常抒發,症狀緩解後,接著調節脾胃以改善身體水分的代謝,建議可服用四神湯(茯苓、山藥、芡實、蓮子)等平性食材顧好脾胃;若有需要,莊可鈞中醫師也會開黨參幫患者補氣,協助體內水份循環、最後是調理腎達到調理體質的目的,減少復發機會。,如果是正在發炎潰爛時,也建議搭配服用西藥降低發炎的症狀,食療上不妨適量溫服(溫度高於體溫)涼性的仙草、愛玉,既能消暑氣,還可改善腸胃道悶熱的情形,減輕汗皰疹症狀,夏天有些盛產的水果對濕熱體質者來說不宜多吃,例如芒果、榴槤、荔枝、龍眼等都偏熱性,吃了容易火上加油;西瓜等瓜類則是太寒,吃多了會傷脾胃,使體內濕氣不易袪除。 莊可鈞中醫師建議平日也可準備棉布手套保護患部,並每日替換。如果是要騎車外出,怕碰到颳風下雨等,則建議可於棉布手套外再多加一層防水手套,以避免強風、雨水刺激患部;患部如位於腳部,則可在襪子裡墊紗布,防止汗皰疹皮破流湯,平日要以肥皂洗手,如果洗手時感到疼痛,可以縮短清洗時間,或是改用皮膚病專用的中藥肥皂。此外,患處也要盡量避免與沐浴乳、保養品、乳液等含化學成分的物品接觸,如果覺得患處很乾,可擦一點油或凡士林來舒緩,但切記在上藥前,一定要將患部清潔乾淨。 汗皰疹食療 雪梨銀耳紅棗蓮子湯 食材:雪梨1個、銀耳30g蓮子20g紅棗5枚 做法:雪梨去皮切成塊,銀耳一朵、蓮子若干和紅棗10餘粒泡發洗凈。雪梨、銀耳、紅棗、蓮子和冰糖適量放入鍋中,加足量清水(水量大約是所有食材的2-3倍)大火燉開後轉小火1小時即可。 雪梨銀耳紅棗蓮子湯具有清肺理脾皮去濕、幫助消化與調節水分代謝的功效,可以有效的改善汗皰疹體質
每到夏天梅雨季又濕又熱,手跟腳上就會開始狂冒各種皮疹子癢得要命,容易跟香港腳搞混的「汗皰疹」就是最常見的一種,一顆一顆的小水泡常會在手指、腳趾和腳掌兩側,治療好又容易復發。到底要怎麼防止又癢又腫的汗皰疹?《優活健康網》整理一篇「汗皰疹懶人包」,讓您快速了解成因、舒緩方法、如何預防及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皮膚長出如小水泡的疹子且搔癢難耐、變乾脫皮,有可能是得到汗皰疹!如果只靠塗抹一般類固醇藥膏症狀,雖然可以緩解症狀,但若受到特定環境因素影響,仍有可能反覆發作。安撫急性汗皰疹 內除濕外滋潤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周怡貝表示,病患若長期生活在高溫濕熱的環境,加上本身胃腸功能敏感,導致體內的熱與濕不易代謝排出,則容易產生汗皰疹。部分患部屬於慢性期的乾裂狀態,伴隨剛破裂完的水泡痂疹,劇烈搔癢仍頻繁發作。此時建議以清熱燥濕祛風的藥物,例如苦參、蒼朮、蟬蛻、牛蒡子、荊芥、防風……等,優先舒緩不適症狀。後續以改善患者體質為主,選用褪濕除熱、調整脾胃的用藥;外用輔助藥物則搭配紫雲膏,塗抹在手掌比較乾燥、龜裂的部位,加強滋潤並修復肌膚,促進傷口癒合。減少過敏刺激 心情也要放輕鬆周怡貝也提醒,汗皰疹好發於過敏體質.若遇到壓力過大、環境溫濕度變化劇烈,或經常接觸清潔劑,就會容易誘發汗皰疹。急性症狀常見於手指手掌或腳底長出小水皰,水皰附近奇癢,破裂後容易發炎,嚴重的話更可能形成濕疹性皮膚炎。急性期選用清熱化濕止癢的藥物,慢性期則是選用調理脾胃的藥物,使脾胃可以吸收、代謝體內水分,減緩水分淤積皮膚表面形成汗皰疹。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當夏天或季節交替時,雙腳經常癢得受不了,有時掉皮屑、有時冒出小皰疹,苦惱的是,擦了很多藥,還是治不好!到底這是香港腳還是汗皰疹?應該如何治療呢?食藥署請皮膚科醫師楊麗珍來為大家解惑。水泡型足癬常被誤診汗皰疹 採類固醇治療無法根治「都有可能!」楊麗珍表示,汗皰疹是因冷熱交替、經常碰水和清潔劑,造成皮脂膜受損,使外部刺激進入皮膚,造成過敏性發炎,通常不具傳染力。而當雙腳接觸黴菌,加上長時間悶住,使黴菌常駐其中,一旦溫度與濕度上升,黴菌孢子很容易長出菌絲,讓人搔癢難耐,這就是足癬,亦即俗稱的香港腳。因為人體的腳部長期被包覆住,有利於黴菌生長,因此腳癢的狀況,通常是香港腳的機率較高。一般來說,香港腳(足癬)有四種表現形式:趾間型、水泡型、厚皮脫屑型與急性潰瘍型,每種形式的治療方式都不同。楊麗珍強調,「當腳趾或腳底起水泡時,可能是水泡型足癬,但經常會被誤認為汗皰疹,而採用類固醇治療,雖然類固醇能止癢,但卻不能根治。」腳部長水泡很難用肉眼鑑別,應尋求皮膚科醫師診治,對症下藥才能有效控制不復發。楊麗珍也提醒,灰指甲是由黴菌感染指甲所造成,若有灰指甲的問題,一定要優先處理與治療。保持腳部乾燥 避免和他人共穿浴室拖鞋防交叉感染洗完澡後要徹底擦乾腳掌與趾縫,並保持腳部乾燥;穿了多年的襪子應該要定時更換;室內拖鞋也要經常擦拭或刷洗,因為黴菌孢子很可能卡在鞋襪的縫隙中。另外,應避免和他人共穿同一雙鞋襪(如浴室拖鞋),以避免交叉感染。足癬需要治療,尤其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更加重要,因為足癬的相關症狀(起水泡、破皮及潰爛)若不積極治療,是引發下肢蜂窩組織炎的重要危險因子。食藥署提醒,治療香港腳須配合醫囑或依藥品說明書按時用藥、保持足部乾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才能讓雙足恢復舒適的自在生活。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般人對於富貴手的認知,大多是常接觸清潔劑所造成的手部濕疹,但另一種「汗皰疹」也是常見的手部濕疹。汗皰疹是濕疹的一種,通常發生在手指、腳趾的側邊,急性期通常以散佈性小水泡來呈現。但若時間較久或反覆發生則容易轉為慢性,水泡可能變得不明顯。慢性汗皰疹通常好發於有過敏體質的人,由其是節氣逐漸轉暖的春夏季節,此類病人也會日漸增多。另外工作壓力大或是長期睡眠不足也容易成為汗皰疹的好發族群。保暖保濕不可少「富貴手」纏綿不癒,除體質因素外,其實和個人護手習慣息息相關。很多患者只想單方面靠藥物揮別惱人「富貴手」,其實並不容易,最好還是要做到以下一些護手基本原則,保護自己雙手健康,才能守護全家人健康。1.直接接觸刺激性物質,戴上手套,使用溫和性清潔用品和溫水清洗物品。洗手後要擦乾,勤用中藥紫雲膏、凡士林、乳液塗抹。2.手部保暖,適當運動增加末稍循環,加上充足睡眠使身體陰氣和陽氣能達到平衡。3.用生冷食物,包括西瓜、香瓜、柿、甘蔗、香蕉、冰涼飲料、生菜等等,尤其經常手腳冰冷、陽氣不足患者。4.少食用辣炸、補品如麻油雞、十全大補湯、人參等,燥熱性質食物如胡椒、薑、蔥、蒜、洋蔥,或是刺激性的食物如濃茶、咖啡、酒等,因這類物質都會加重體內的熱與濕結合,更加重炎症反應。5.少食不新鮮或容易致敏的食物,如蛋、牛奶、魚、蝦、蟹、牛羊肉、鴨、鵝、花粉、食品添加物、防腐劑等,以免引起濕疹復發或加重病情。6.生活上也應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如油漆、洗潔精、橡膠等,若必要則可先戴上棉質手套,再戴上橡皮手套或其他材質的塑膠手套。7.熱水沖洗患部,減少搔抓。另一方面要避免熬夜、過度精神緊張及疲勞,適度運動,增加免疫力。有濕疹的病患,雙手可以塗上一層凡士林,再戴棉布手套,可以加強保濕潤澤。同時在飲食上亦可多加強一些滋陰養血食材,如芝麻、枸杞、白木耳、黑木耳等。如能在飲食生活上同時配合中醫藥物調整,則可讓濕疹不再發。不過皮膚科醫師提醒民眾,季節交替時,也通常是皮膚病盛行的季節,尤其是女性朋友,皮膚有相關病灶,還是要經過皮膚科專科醫師正確診療,才不至於多花冤枉錢買了一堆保養品,又得不到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