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最新調查》全台學童近視率逾4成!營養師教你喝「1果昔」有效護眼

最新調查》全台學童近視率逾4成!營養師教你喝「1果昔」有效護眼

7月暑假開始,你的孩子整天在家盯著手機和平板嗎?癌症關懷基金會調查顯示,全台國小3~6年級學童中,高達40%有近視問題,且情況持續惡化。營養師指出,除了少看3C、多到戶外曬太陽外,均衡攝取深綠色蔬菜、紅蘿蔔等富含葉黃素、β-胡蘿蔔素的蔬果,可有效降低近視風險達3成,暑假護眼不可懈怠。

失智症新藥誰能用?「樂意保、欣智樂」差在哪?使用條件、費用一次看

失智症新藥誰能用?「樂意保、欣智樂」差在哪?使用條件、費用一次看

日前,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傳出已罹患失智症5年,直至其妻子林靜芸於新書提及才對外證實,引發大眾關注失智症照護。2025年6月,兩款阿茲海默症新藥在台上市,寫下失智症治療新里程碑。《優活健康網》特別採訪失智症權威醫師,整理失智症新藥療效與價格、使用條件及如何申請施打⋯⋯讓你一次看懂。

別跟憂鬱、躁鬱症混淆!北榮AI腦影像揪「思覺失調症」準確率達9成

別跟憂鬱、躁鬱症混淆!北榮AI腦影像揪「思覺失調症」準確率達9成

一名30歲張姓患者因長期出現幻聽及被害妄想,不敢出門與人互動,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檢查發現腦島及顳葉區域出現明顯異常,經專業評估確診思覺失調症,並進一步接受個別化治療建議。醫師指出,精神疾病患者因症狀表現多樣化,常見就醫初期被誤診為憂鬱症或躁鬱症,現已有腦影像檢測輔助精準診斷,減少誤診風險。

我想要怎樣的人生?從「論碼」找到天賦優勢:教你成為自己的領袖

我想要怎樣的人生?從「論碼」找到天賦優勢:教你成為自己的領袖

站在人生階段的轉折點,許多人不免自問「我的天賦是什麼?」「我想要什麼樣的人生?」「該如何跟重要他人建立穩固關係?」職場、健康、家庭等人生3大挑戰接踵而來。《優活健康網》持續關注身心靈健康議題,並於6月30日與AT集團(Asia Training)宣布攜手合作,透過論碼找到每個人的天賦優勢心理學,對話與陪伴來促進生命轉化,為迷茫人生提供有效幫助。

全台吃掉11億顆安眠藥!醫揭3種「失眠型態」:這樣做建立規律作息

全台吃掉11億顆安眠藥!醫揭3種「失眠型態」:這樣做建立規律作息

根據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於2024年發布的「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約有4成民眾睡眠狀況不佳,凸顯睡眠問題已成為民眾心理健康的重要挑戰之一。醫師指出,飽受失眠之苦的人,想要有一劑良方安穩入眠,有些人會選擇使用安眠藥,但可能有藥物濫用問題,並根據常見3種失眠型態提供解決方案。

失智症篩檢有「1基因」風險恐高15倍!醫籲「健腦5招」防大腦老化

失智症篩檢有「1基因」風險恐高15倍!醫籲「健腦5招」防大腦老化

台灣兩款失智症新藥開打,可延緩病程發展,讓大眾更加關注失智症治療趨勢,但除了失智症治療,更重要的是早期篩檢及基因檢測,越早治療延緩效果越好。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提醒,雖然多數人認為失智是無法預防的老化結果,但部分失智症風險,可透過基因檢測及生活調整介入,有機會提前發現風險及早因應。

血糖偏高沒關係?醫示警:糖尿病前期「這種失智症」風險增54%

血糖偏高沒關係?醫示警:糖尿病前期「這種失智症」風險增54%

血糖偏高,尚未被診斷為糖尿病,就可以不必太在意嗎?醫師指出,糖尿病前期病人常常缺乏警覺,事實上,除了要留意血糖值是否持續惡化之外,也需當心罹患血管性失智症(VD)風險,比血糖正常者高出54%,這代表即使血糖只是略高,也可能增加未來發生認知功能退化風險。

老婦走路無力常跌倒,不一定是骨質疏鬆症!醫揭「1症狀」更有可能

老婦走路無力常跌倒,不一定是骨質疏鬆症!醫揭「1症狀」更有可能

75歲的王姓阿嬤時常走路跌倒,家人以為骨質疏鬆症,經過肌肉量分析檢查僅4.2,遠小於亞洲女性基準5.4,診斷為肌少症。醫師提醒,年長者無力跌倒,常被誤為骨質疏鬆症,其實肌少症機率很大,如又有骨質疏鬆就易骨折。養護肌肉需從強化營養和運動著手,年長者提升蛋白質數量,能減少肌少症發生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