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團一波波侵襲,低溫與氣溫驟降可能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腦中風急性發作的機率。根據德國研究指出,氣溫若在24小時內下降2.9度,腦中風風險會增加1.1倍;對於有三高、心血管疾病、吸菸、缺乏運動或腦中風家族病史者,風險更增為1.3倍。對此,神經科醫師提醒,留意急性腦中風徵兆,一旦發現需立即就醫,降低失能即死亡風險。
冷氣團一波波侵襲,低溫與氣溫驟降可能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腦中風急性發作的機率。根據德國研究指出,氣溫若在24小時內下降2.9度,腦中風風險會增加1.1倍;對於有三高、心血管疾病、吸菸、缺乏運動或腦中風家族病史者,風險更增為1.3倍。對此,神經科醫師提醒,留意急性腦中風徵兆,一旦發現需立即就醫,降低失能即死亡風險。
天冷洗澡後頭暈昏倒,小心熱水器通風不良,引發一氧化碳中毒。50歲陳姓男子某日在洗澡後感到頭暈、全身無力並暈倒在家中,他的妻子不久也出現相同症狀,由救護車緊急送醫急診確認為一氧化碳中毒,隨後轉送至大千醫院,緊急進行高壓氧治療,而後2人順利改善身體不適症狀。
55歲王女士在某日午餐後,突然感到右上腹劇烈疼痛,甚至延伸到背部,讓她難以忍受,雖然沒有發燒、嘔吐或腹瀉等常見症狀,但就醫後醫師診斷為膽結石引發的膽絞痛,需立即進行手術緩解疼痛。花蓮門諾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楊晉瑞表示,建立少油、少糖的健康飲食習慣、適度運動和定期健檢,可有效減少膽結石的發生率。
72歲林女士於數月前,在右胸自行摸到腫塊,剛開始不以為意,未料腫塊卻隨著時間變大,同時她更發現在右側腋下也出現了腫塊。求診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經醫師透過粗針切片檢查,病理報告確認為HER-2陽性右側乳癌,電腦斷層檢查更發現,合併有右側腋下淋巴結轉移,初步研判罹患第3期乳癌。
廖小姐從小鼻過敏,且隨著年齡漸長,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水倒流,日益嚴重。晚上睡覺還嚴重打呼,白天起床後口乾舌燥,已嚴重困擾生活。經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醫師許原禎檢查發現,長期鼻過敏已造成廖小姐下鼻甲肥厚、咽喉氣道狹窄,施行後鼻神經阻斷手術及微創下鼻甲體積縮減手術,終於解決廖小姐流鼻水、鼻塞的困擾,更改善睡覺打鼾問題。
老人家咬不動、吞不下,但飲食又想兼顧營養,該怎麼吃?隨著年紀增長,牙齒數量減少,或者疾病等因素,老年人咀嚼能力變差,造成肉塊咬不動,青菜咬不爛等牙口不好的情況。營養師指出,事實上,也有適合只餘少數牙齒和無牙可以吃的食物,不妨參考高齡營養飲食質地分級,簡單5步驟自製「山藥鯛魚塔」和「鷹嘴豆烤蛋」2款食譜。
農曆新年9天年假將至,但麻疹、流感疫情屢創新高,讓民眾擔心是否會造成群聚感染,引發疫情大流行,導致過年期間急診癱瘓情況。台灣流感疫情約在2024年12月中旬進入流行期,並預計在1月下旬、農曆春節達到高峰;傳染力極強的麻疹本土疫情,也隨著確診者足跡遍布北中南公共運輸而擴散。《優活健康網》整理疫情現況,及醫師預測過年急診就診趨勢一文看懂。
不明皮膚搔癢、腹脹、吃不下,容易疲倦昏昏欲睡,並非只是生活上常見的小毛病,小心是血液疾病惹禍!血液腫瘤科醫師指出,當血液中開始出現一些不成熟的血球細胞,造成貧血、血小板低下問題,可能進而導致脾臟腫大,這是由於骨髓異常造血,所產生的骨髓纖維化情況,需要用標靶藥物治療。
今年麻疹疫情創5年新高,臨近農曆新年人潮返鄉聚集,可透過空氣傳染、傳染力極強可「1人傳20人」的麻疹病毒,讓民眾心慌慌!預防麻疹的最佳方式就是施打麻疹疫苗,不過麻疹疫苗保護力有多久?該如何查詢自己是否已打過疫苗?麻疹疫苗去哪裡打?自費價格又是多少?《優活健康網》整理「麻疹疫苗懶人包」8大QA一文看懂。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9天連假為家人團聚帶來珍貴時光,然而對失智症家庭來說,這段期間也可能因環境變化、天氣寒冷或節日熱鬧氛圍而增加挑戰。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出6招「春節失智安心照護」技巧,幫助家人及照護者關心失智症長輩,掌握溝通及相處技巧,慎防年節走失、意外等風險,讓一家團圓一起安心過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