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襲型19A型肺炎鏈球菌高抗藥性 新生幼兒感染恐致命

侵襲型19A型肺炎鏈球菌高抗藥性 新生幼兒感染恐致命

2011/5/17(2022/3/15 21:26更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肺炎鏈球菌每年在全球造成至少七十多萬名五歲以下幼兒死亡。而過去幾年以來,台灣地區嬰幼兒感染19A型肺炎鏈球菌比例陡升,因其高侵襲性及抗藥性特點,目前已造成多名小小重症患者住院,甚至需動用到葉克膜才得以延長生存時間治療。肺炎鏈球菌造成的死亡風險不容小覷,到底肺炎鏈球菌對嬰幼兒有甚麼殺傷力,以及目前的疫苗保護程度為何?父母除了積極讓新生兒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外,應該對此疾病有甚麼了解與認知?

已知93種肺炎鏈球菌,高侵襲行恐致命
目前已知約有93種肺炎鏈球菌型態,多數肺炎鏈球菌具有致病性,主要透過直接接觸口鼻分泌物或吸入含有病原菌之呼吸道分泌物傳染。肺炎鏈球菌可以聚集生長於人體的鼻咽腔內,嬰幼兒較成年人更常見,大約有20%正常兒童的鼻咽腔內帶有肺炎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感染在冬季及春季為高峰,根據臨床醫學已知,罹患流感及免疫力下降時,會降低黏膜對於肺炎鏈球菌的防護力,後者因此可大舉入侵並有機會造成更嚴重的疾病,例如侵入黏膜組織會造成中耳炎、鼻竇炎或肺炎等症狀,或進入血液造成菌血症甚至腦膜炎等嚴重侵襲性感染。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指出,台灣約有2%的肺炎鏈球菌性肺炎會因為敗血症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而死亡

不可不知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
根據美國疾管局資料顯示,全面實施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政策後,已大幅度降低5歲以下幼兒對於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的發生率達九成以上,而根據美國2003年統計,9,000多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後,其亦間接保護超過20,000多人遠離肺炎鏈球菌感染,顯示一但疫苗接種普及率提高,就可達到群體免疫防護的效果。

呂醫師說明,台灣目前有7價、10價及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自行選擇接種。7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使用經驗較久,但是實際的接種率只有3~5成。7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雖然已經有效減少其所含的七種血清型的肺炎鏈球菌所造成的侵襲性感染,卻也讓因為7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不能涵蓋的其他血清型的鏈球菌比例增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19A型的肺炎鏈球菌。19A型肺炎鏈球菌的侵襲性高,且具有抗藥性比例高,一旦幼兒罹患後很可能轉成嚴重性肺炎,需使用到第三線的抗生素才能夠有效對抗細菌。也可能需要特殊的治療,例如外科手術、呼吸器、甚至要靠葉克膜維生,因此19A深受全球醫學界特別密切觀察。

呂俊毅醫師強調,目前新型13價疫苗為舊型7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升級版」,前者多提供了針對6種肺炎鏈球菌血清型的保護效力,兩者皆為「接合型」疫苗,主要是藉由將肺炎鏈球菌莢膜多醣體上多接合一個蛋白質載體以提高幼兒對於疫苗的免疫反應,可強化疫苗的效果。而接合型型疫苗約已使用超過十年以上,安全性極高。目前正在接種肺炎鏈球菌7價疫苗的嬰幼兒,不妨可考慮直接轉換接種可防範19A型細菌的13價新疫苗,如已完成舊疫苗接種者,亦可直接追加一劑13價新疫苗。新型疫苗目前價格約為三千多元,民眾可就近與醫師諮詢相關疫苗資訊。

高燒不退、咳嗽及活動力下降,當心肺炎鏈球菌已上身
呂俊毅醫師提醒父母,由於嬰幼兒不可避免接觸病原,並成為帶原者;且約七成鏈球菌對於第一線的盤尼西林抗生素具有抗藥性,因此一但感染高抗藥性菌株時,如未能在短時間控制疾病,則很容易造成永久性傷害。所以積極接種疫苗,遠離侵襲性的肺炎鏈球菌有其必要。此外,幼兒如出現感冒症狀2~3天仍持續有發燒、即出現咳嗽、活動力下降等狀況,就應合理懷疑是否有細菌感染,尤其要注意是否感染肺炎鏈球菌,此時可就近尋求兒科醫師的檢查與診斷;如經確診為肺炎鏈球菌感染,則需配合醫師完成抗生素治療,切勿自行停藥或中斷治療。

肺炎鏈球菌疫苗常見問題Q&A
Q1 孩童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家長有什麼好處?
:由於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對於孩童的致命性高,因此一旦發生肺炎鏈球菌感染,大部分孩童都需要接受住院治療,這對於雙薪家庭而言,不單只是醫療費用的開銷,父母還須面對照顧病童所付出的時間與體力﹐有可能得面對病情惡化的心理壓力;接種疫苗的費用相對於感染後的治療費用,前者還可算是聰明且經濟的投資。

Q2 為什麼兒童年齡越小,需要接種的劑量越多呢?
:由於新生兒的免疫能力尚未健全,因此需要接受較多劑的疫苗以強化接種疫苗後所引起的免疫反應,達到具備抵抗侵襲型肺炎鏈球菌的能力,則須多接種1~3劑的疫苗;而越早接種疫苗,當然也能越早就開始對於肺炎鏈球菌具有防護能力。

Q3 目前那些地方有提供新型13價疫苗接種?
:新型13價疫苗已於四月上市,若家中有新生兒或五歲以下兒童,不妨可就近詢問住家附近的小兒科診所或醫院的兒童門診醫師。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