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在老年人中並不罕見,通常發生在45歲之後,老化導致肌肉萎縮、唾液減少,使食物或液體可能進入氣管,導致吸入性肺炎,反覆發作恐危及生命。語言治療師提醒,吞嚥困難別只靠軟爛食物或泥狀來增加吞嚥,可能會使食物卡在喉嚨吞不下去,建議透過吞嚥訓練減少嗆咳風險。
吞嚥困難在老年人中並不罕見,通常發生在45歲之後,老化導致肌肉萎縮、唾液減少,使食物或液體可能進入氣管,導致吸入性肺炎,反覆發作恐危及生命。語言治療師提醒,吞嚥困難別只靠軟爛食物或泥狀來增加吞嚥,可能會使食物卡在喉嚨吞不下去,建議透過吞嚥訓練減少嗆咳風險。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民眾掃墓祭祖及出遊活動將大幅增加。但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病例持續攀升,截至2025年3月25日已達101例確定病例,其中11例不幸死亡。感染科醫師提醒,成人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自今年3月10日起擴大接種對象,呼籲19~64歲高風險族群盡速接種。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宣布今年3月10日起擴大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19-64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五大高風險對象納入公費接種,全年皆可施打,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以及一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及器官移植者,可施打1劑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1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專家呼籲,肺炎鍊球菌是社區最常見,且容易導致流感併發肺炎的主要致病細菌之一。以癌症病患為例,感染風險可達一般人的近十倍,呼籲符合資格民眾儘速安排接種,以完整免疫保護力。 藝人大S不幸在今年2月因流感併發肺炎猝逝,掀起民眾對流感與肺炎高度警覺。而社區最常見的肺炎致病菌之一,肺炎鏈球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呈現無症狀的帶菌狀態,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而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 肺炎鏈球菌威脅全年都在 2024重症病例為五年新高 高危險對象暴露流感引發續發性肺炎風險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案例全年均有案例,且以冬季至春季為疾病發生之高峰期,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累積315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定病例,為5年(2020年以來)新高。本流感季自2024/10/1起截至2025/2/24累計999例重症案例,死亡病例更累計204例。「流感病毒感染後引起的續發性細菌性肺炎,是引起重症或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肺炎鏈球菌正是導致流行性感冒併發細菌性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若本身有慢性疾病會增加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風險,且近年來肺炎鏈球菌抗藥性菌株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亦增加臨床治療上的困難。」 癌症病患為肺鏈高風險 罹患侵襲性肺炎風險高於常人近十倍 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老人為2大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高罹病族群,其他不論年齡均亦列為高危險群的包括:(1)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2)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含括愛滋病毒感染者)、(3)人工耳植入者、(4)慢性疾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等、(5)腦脊髓液滲漏者、(6)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等,也都是感染風險較高的族群。黃立民醫師特別提醒,19-64歲的癌症患者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風險可達一般人的9.83倍! 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施打對象擴大 專家籲高風險族群儘速接種 為降低肺炎對民眾健康的威脅,政府2023年底公費提供65歲以上長者接種PCV13及PPV23兩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且全年度都可施打。今年三月起更進一步擴大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對象至19-64歲高風險族群,包含: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以及一年內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及器官移植者。 黃立民醫師進一步強調,「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後如肺炎、敗血症等及死亡機率。自政府提供65歲議上民眾公費疫苗施打後,完全接種(兩劑疫苗)者僅17.9%,仍有大幅度的進步空間,而現在進一步開放高風險族群也可以公費打疫苗,對民眾可以說是一大福音,符合資格民眾應該盡快去施打疫苗。由於結合型疫苗(PCV13)可以誘發T細胞免疫,有助產生免疫記憶,建議先接種一劑結合型疫苗(PCV13)後,再接種一劑多醣體疫苗(PPV23),有助於提供較長時間的保護力,並使保護範圍更廣泛。」 19-64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IPD)高風險對象接種原則: 一、未曾接種過PCV13(或PCV15)及PPV23者應先接種1劑PCV13,間隔至少8週再接種1劑PPV23。 二、曾接種過PCV13(或PCV15)且間隔至少8週者可接種1劑PPV23。 三、曾經接種PPV23且間隔至少1年者可接種1劑PCV13。 四、如已接種過PCV13(或PCV15)及PPV23疫苗,代表已經完整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無需再接種PCV13及PPV23疫苗。
藝人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逝去的事件,讓許多人感到震驚與遺憾,醫師提醒,去年流感與新冠病毒幾乎已是全年流行的狀態,近期更是國內外傳染高峰期,民眾務必要留心流感與新冠這類嚴重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兩者皆不是一般感冒那麼簡單,去年因新冠而重症和死亡的人數也都高於流感數倍,同樣不能輕忽。 近日陳宏麟醫師在社群上呼籲,高風險族群應儘快完成雙疫苗接種,在目前流感疫苗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若尚未能打到流感疫苗,也可以先接種新冠疫苗,以降低共同感染後重症及死亡風險,不要等到憾事發生再來一窩蜂搶打。 新冠病毒恐全年流行,應將接種疫苗視為常態 陳宏麟醫師說明,根據統計顯示,慢性病共病越多,新冠病毒併發重症與死亡率越高,當罹患一種慢性疾病,死亡率會高於一般人1.5倍,如果有6~10種慢性疾病,死亡率更會高於一般人3.3倍;因此,65歲以上年長者、糖尿病、重大傷病、肥胖、罕病等對象都是政府規劃首批新冠疫苗接種對象,應盡快接種疫苗。陳宏麟醫師的門診有一位50幾歲罹患糖尿病的男性病患,前年底没接續接種XBB新冠疫苗,結果染疫後因併發嚴重肺炎而住院,血糖也變得控制不佳,一場大病痊癒後,他說去年疫苗一開打就要盡快去打疫苗。 陳宏麟醫師也擔憂表示,過去新冠疫苗接種率並不是很好,跟流感疫苗相比,65歲以上長輩流感疫苗接種率約55%,新冠疫苗卻只有20.2%;以整體接種率來看,流感疫苗有28%,新冠疫苗卻只有11.2%。以新冠病毒可能發展為常態性流行疾病來看,接種疫苗仍是最重要的預防重症、降低死亡率的方式。 有呼吸道症狀建議先做快篩 至於一般民眾擔心接種疫苗後副作用問題,陳宏麟醫師說明,疫苗不斷在改良,疫苗成分採單一病毒株,很單純且透明化,今年幾乎都沒有聽到民眾反應接種疫苗後副作用的狀況,甚至連局部疼痛或發燒的狀況都很少。如果還是擔心,可以在接種疫苗後留置30分鐘觀察身體狀態,有問題隨時告知醫護人員。其實目前國內外都鼓勵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共同接種,接種疫苗後只要多休息、喝水、保持睡眠充足,生活壓力不要太大,在安全性上是沒問題的。 陳宏麟醫師也提醒民眾,由於目前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症狀與感冒或流感相似、不易辨識,建議民眾若有呼吸道症狀與發燒狀況,先觀察有沒有肌肉痠痛情形,如果有,可能就是感染新冠或流感,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可先做居家快篩,幫助醫師更快找到治療方向。 陳宏麟醫師也呼籲,目前無法預測新冠病毒株未來會不會造成更嚴重病症,若家中有長輩或是小孩,對於病毒的抵抗性更差。因若大家都能一起接種疫苗不僅是保護自己,也能建立防護圈保護家人。
日前,藝人徐熙媛(大S)與家人赴日旅遊時,因不幸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離世,死訊震撼各界之餘,也引發民眾爭先接種流感疫苗。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說,截至4日上午,公費流感疫苗仍有約16萬劑,盼讓年長等高危險族群優先接種,抗流感藥物備有200多萬份,所有醫療院所跟藥物準備妥當充足。
近日,知名藝人徐熙媛(大S)在日本旅遊時因流感併發肺炎重症猝逝,震驚社會。對此,醫師提醒,別以為流感只會威脅高齡者、嬰幼兒,若年輕人若本身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糖尿病、氣喘、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是體重明顯過重、過輕,都是流感重症的高風險族群,面對流感不可不慎。
藝人大S(徐熙媛)因感染流感併發肺炎,於過年期間在日本猝逝,享年48歲。其親妹小S(徐熙娣)3日透過經紀人表示,這輩子很開心和大S成為姊妹。為此,《優活健康網》採訪感染科及一般內科醫師解析流感併發肺炎關鍵。醫師示警,非高風險年輕族群需小心免疫反應過度,若出現嚴重流感症狀合併3大警訊,務必儘速就醫。
藝人徐熙媛(大S)年節期間與家人至日本旅遊,因流感重症猝逝日本,享年48歲,震驚娛樂圈。日韓等鄰國流感疫情持續,不少民眾春節在國內外旅遊,人群接觸頻繁促使流感傳播,醫界人士3日分析,台灣流感流行期何時結束難以預測,呼籲高風險民眾施打疫苗獲得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