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大流行,令人擔心,同樣都是肺部疾病,染過肺炎的人,是否會成為肺癌高風險群?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在《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說明肺炎、肺癌、肺腺癌的因果關係,指出致病因子雖然不一樣,但肺部若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確實可能演變成癌症。以下為原書摘文:
新冠肺炎大流行,令人擔心,同樣都是肺部疾病,染過肺炎的人,是否會成為肺癌高風險群?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在《肺癌的預防與治療:全面贏戰臺灣新國病》說明肺炎、肺癌、肺腺癌的因果關係,指出致病因子雖然不一樣,但肺部若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確實可能演變成癌症。以下為原書摘文:
咳嗽是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見的症狀,但千萬不能輕忽咳嗽對身體健康所帶來的警訊。然而,什麼樣的咳嗽可能是嚴重疾病的徵象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老先生由家人推著輪椅來看診,還沒進診間就聽到他咳嗽伴隨著濃痰、大力呼吸的喘鳴聲。他兒子表示,胸腔科醫師說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現在肺功能很差,一動就喘,他拿出平常使用的藥物給我看,接著又說,「爸爸這幾年的情形越來越差,不但咳嗽和喘,也很容易感染肺炎,動不動就要住院,前幾天才剛出院而已,醫師說這個情形不會好了……」吸菸者罹患風險增6.3倍 二手菸同樣危害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常見、高致死率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當我們的肺長期曝露在有害的空氣粒子中,像是抽菸、汽車廢氣、空氣污染等,這些有害的氣體會導致呼吸道的慢性發炎,長期發炎反應會破壞呼吸道,引起慢性咳嗽,讓肺部失去彈性、破壞換氣功能,最後演變成呼吸困難、喘咳的症狀。更可怕的是,它不僅會使肺臟功能惡化,其他身體功能也會受影響,例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從2012年開始就高掛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七名,40歲以上成人中,平均每6人就有1人罹病,但就診率僅有2%。根據統計,「菸害」是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大的危險因子(無論是吸菸或二手菸),吸菸者罹患的風險較非吸菸者高出6.3倍,90%的患者都是吸菸或暴露在二手菸所造成,平均會減少6~10年壽命。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最明顯症狀是慢性咳嗽、多痰、呼吸困難,大多數人都因為不知道嚴重性而不在意,導致病情惡化,通常都是惡化到合併感染時,出現咳出膿痰、喘不過氣到影響日常活動,甚至起身活動都喘才就醫,這個階段能做的治療有限,最常見的就是支氣管擴張劑及類固醇,來改善咳喘症狀。老先生用中醫調理 終可說話不喘大氣中醫方面,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屬於中醫的「肺脹」的範疇,在中醫的聖經《黃帝內經》的《靈樞‧脹論》中有提到「肺脹者,虛滿而喘咳」,在《靈樞‧經脈》中更是清楚描述臨床表現「肺脹滿膨膨而咳喘」,指出了肺脹的主症是咳喘,先咳後喘,由咳而喘,咳喘併發,並進行性加重。到了清朝的醫書《證治彙補.咳嗽》中提到「肺脹者,動著喘滿,氣急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將症狀描述得更生動,進一步提出肺脹「又有氣散而脹者宜補肺,氣逆而脹者宜降氣,當參虛實而施治。」提示肺脹應當分虛實辨證論治。治療方面,中醫認為肺脹多屬本虛標實證。標實為痰濁、水飲、瘀血和氣滯,痰有寒化與熱化之分;本虛為肺、脾、腎氣虛,晚期則氣虛及陽,或陰陽兩虛。治療則是依照體質分型及病程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另外會加上專門改善肺功能的藥物,療效會更加理想。臨床上常見的體質分型例如下:1.肺虛寒飲型:咳嗽,喘滿不得臥,呼吸急,咳痰白稀、泡沫狀,筋骨酸,怕冷,疲倦。治療:溫肺化飲,降逆平喘。2.痰阻氣逆型:胸悶,呼吸急,呼吸不順,咽喉梗塞,咳嗽,痰黏難出,咳時咽喉有乾囉音。治療:豁痰行氣,宣肺寬胸。3.肺腎氣虛型:咳嗽,咳聲低怯,呼吸淺短難續,胸滿短氣,乏力,腰痠,耳鳴。治療:補肺納腎,降氣平喘。4.脾虛痰濕型:咳嗽反覆,痰多色白,胸痞悶,食慾差,疲倦乏力,形寒肢冷,大便鬆散。治療:健脾燥濕,化痰止咳。5.陽虛水泛型:咳嗽,喘促不得平臥,怕冷,面唇青紫,浮腫,尿少,心悸胸悶。治療:溫陽平喘,化飲利水。治療一段時間後,老先生回診時雖然仍有些微咳嗽,但是終於可以說話不喘,也不須依賴輪椅輕度活動了,他高興的說,「原來中醫治療效果還真的不錯呢!」(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肺炎除了65歲以上的長者、幼兒是高危險族群,中年人也不能輕忽!台中一名49歲李先生,從事消防器材工程一職,前陣子右胸出現不明原因的持續性疼痛,過了3、4天接連出現高燒、咳嗽、胸痛加劇,直呼:「從沒想過連呼吸都會痛,完全無法正常生活!」就醫檢查發現右上肺受到肺炎鏈球菌感染、白血球上升,且肋膜有積水情形,經住院兩周完成抗生素及相關治療,已經復原出院。肋膜積水未癒恐形成膿胸 治療更棘手烏日林新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建德表示,由於李先生5年前右肺曾患自發性氣胸,雖然痊癒,但一般而言,只要是肺部曾經受過傷,免疫系統都會變差,不僅大幅提升感染肺炎的機率,復發率相對更高。這次比較特別的是,李先生屬於細菌性感染引起的急性肺炎,一般的肺炎大多不會造成胸痛,但若有侵犯到肋膜神經則另當別論,屬於比較少見的情形。一旦出現肺炎的情形,若未及時就醫,可能演變成重度肺部感染,甚至造成呼吸衰竭等致命性風險;如果合併有肋膜積水,但卻久拖未治療,將會使得積液變濃稠惡化形成膿胸,後續治療將更加棘手。肺炎主要以抗生素治療來控制肺部細菌感染,一般療程約需 7~14 天,李先生同時也接受「肋膜腔積液穿刺引流術」,解決肋膜積水的問題。預防肺炎可施打疫苗 降低感染及合併出現重症機會肺炎在108年國人十大死因中排行第三,僅次於癌症和心臟疾病。李建德主任強調,針對免疫功能差、曾有嚴重的肺部感染或肺氣腫、糖尿病、肝硬化、癌症的患者,皆屬於肺炎高風險族群,不僅非常容易感染肺炎,而且多半會再度復發。積極預防肺炎的有效方法,建議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及每年更要施打流感疫苗,降低肺部感染及合併出現重症(中耳炎、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的機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時序進入冬季,小兒科門診及急診患者都有增加趨勢,根據疾病管制署在109年11月26日發布的資料顯示,社區呼吸道病毒在前4周期間,檢驗出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為最多。冬季起持續5個月時間為好發時期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楊玉君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在所有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會造成年紀較小的嬰幼兒病程較為嚴重,也是1歲以下嬰幼兒細支氣管炎或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呼吸道融合病毒在溫帶氣候地區通常從每年冬季持續4到5個月時間皆為好發時期,其他時期則是零星個案,有季節性流行。台灣位處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四季不分明,季節性流行不明顯,則整年皆有案例,因此要時時注意預防。楊玉君表示,傳染途徑主要是由感染者在咳嗽或打噴嚏或說話時所散布的飛沫傳染;或是接觸到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進而觸摸自己眼、口、鼻的接觸傳染。照顧者要注意病童要跟其他健康兒童分開照顧,避免在觸摸病童後又摸其他兒童,而把病毒帶給健康的兒童。寶寶呼吸會有喘鳴聲 嚴重時會發紺、呼吸費力感染後的潛伏期大約為3至5天,病童感染後,初期會有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的感冒症狀。對於年紀較大的健康兒童及健康大人其症狀較輕微且感染後可能會自行痊癒。但是對於年紀小於2歲的嬰幼兒,可能會出現的症狀為發燒或咳嗽很厲害,有時咳到睡不好、咳到吐或是呼吸急促。有時聽到寶寶呼吸聲會有咻咻的喘鳴聲,更嚴重時會有發紺、呼吸費力、有鼻翼搧動及肋骨下凹的症狀。對於容易造成較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有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有慢性肺部疾病、神經肌肉疾病或免疫不全疾病的這些病童要特別注意,因為他們容易感染且感染後易發生嚴重併發症,甚至有時會呼吸衰竭必須用呼吸器治療的情況。楊玉君提醒,對於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首先勤洗手是最重要且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可以減少接觸到病毒的機會;在病毒流行期間,盡量不要帶嬰幼兒到人潮眾多或空氣不流通的公共空間;照顧嬰幼兒的環境盡量保持通風以及定時清潔,如此可以減少感染的機率;如有身體不適症狀應儘速至醫院就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北一位56歲的黃先生,平時注重保健養身,不抽菸、不喝酒,每日作息規律,也有定期運動習慣。因此即使年過半百,外貌看起來比同年齡的人年輕,讓他的朋友相當羨慕。然而近期他出現咳嗽症狀,一開始以為只是著涼並未留意,直到連續咳嗽兩週才至診所看診。然而,服藥許久其症狀卻沒有好轉,甚至日益嚴重,連走路也會喘不過氣。擔心自己染上新冠肺炎的黃先生,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後才發現,相關症狀都是肺癌所引起。也因確診時已屬晚期,黃先生一時之間如雷灌頂。頭號殺手! 八成肺癌確診已是晚期談起此個案,臺北榮總胸腔部主治醫師羅永鴻說,近20年來,肺癌的發生率持續上升。由於肺癌形成原因複雜,通常是多重因素導致,例如基因問題、環境污染、接觸到致癌物等等;又因初期症狀特異性低,確診時,約有七至八成患者已屬晚期。罹癌僅能化療? 醫療進步長輩免驚部分患者在聽到自己罹患肺癌晚期,通常會先處於震驚狀態,接著轉為情緒低落,再來是消極不願面對。羅永鴻醫師說,他在診間遇過很多長輩,對治療肺癌的停留在早期「只能化療」、「副作用很多」、「治療很辛苦」等負面印象,因此傾向選擇不處理。羅永鴻醫師鼓勵,醫療科技不斷進步,肺癌藥物治療日益多元,除了傳統的化療以外,也有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隨著藥物種類越來越多,醫師也可為患者打造客製化療程,例如:吞嚥能力較差的年長者,醫師可以選擇顆數較少的藥物,減輕患者服藥負擔,所以年長患者也不用過於擔心。因此,也建議患者及家屬,主動告知自身需求,以利醫師評估療程。影音新聞連結:https://youtu.be/7kQeBMW-8sQ突變致肺癌? 基因檢測揪ALK陽性!「打造個人化療程前,建議患者先進行基因檢測」,羅永鴻醫師說,「肺癌的致病基因相當多,舉台灣肺癌病患最常見的肺腺癌來說,約50%的病患屬於EGFR基因突變,另外3%-5%病患則是ALK陽性變異,其餘BRAF、ROS1、MET基因突變則各佔1%左右」。針對基因檢測,羅永鴻醫師進一步補充,除了逐一檢驗致病基因型以外,今日也可以透過次世代定序基因檢測,一次檢驗把多個相關變異找出來,相當有效率。若驗出基因型屬ALK陽性肺癌的患者也無須擔心,使用於ALK陽性肺癌的標靶藥物相當多元,療效也相當顯著。羅永鴻醫師舉例說明,ALK陽性肺癌的一線藥物就有很多選擇,更有多款第二代藥物,且健保均有給付,治療效果非常顯著。不只能提升病患存活率,也能幫助病患及家屬維持生活品質。年過50歲咳痰帶血 醫籲提高警覺!對於沒有症狀的潛在病患,包括50至80歲、重度吸菸者、有家族肺癌史、本身有慢性肺部疾病或過去有肺結核感染的族群,羅永鴻醫師呼籲要提高警覺心到醫院求診才不會延誤。至於已有症狀的病患,若出現久咳不癒、咳嗽有痰、痰中帶血、呼吸困難、胃口變差、食慾不好、體重下降的症狀時,羅永鴻醫師更強調最好盡快至胸腔科門診諮詢專科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有很大的機會能夠戰勝肺癌。影音新聞連結:https://youtu.be/7kQeBMW-8sQ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尖端醫獲得國防醫學院預醫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授權,承接新冠病毒抗原檢測快篩試劑之抗體原料、製程參數後,24日宣布通過國防醫學院預醫所臨床前測試,靈敏度、專一性、都符合預期,後續將提交醫院合作申請臨床試驗,待取得陽性檢體後,立即向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提專案製造申請,若核准,即可量產上市;歐盟CE、美、印、日等國家EUA(緊急使用授權)也將陸續申請認證,並依市場需求安排量產,以防止新冠肺炎第二波的感染潮。國際新冠肺炎疫情未見緩,美國當地 Quidel和Becton Dickinson & Co.兩家公司獲得聯邦政府緊急許可,可生產快速篩檢抗原(antigen)試劑組,供給極度吃緊。南韓生技藥廠 Celltrion 也相準機會,準備在美國開賣篩劑的同時,尖端醫經過近二個月的努力,通過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對產品性能的比對確認。尖端醫分享新冠病毒抗原快篩試劑研發成果,董事長蘇文龍表示,通過國防醫學院預醫所臨床前試驗,對SARS-CoV-2病毒高度辨識性是這產品特色,約需15分鐘可測出結果,其專一性、準確度試紙的穩定性都符合預期,操作上只要從上呼吸道採檢體,混合檢測液,再滴入快篩試劑,就能找出檢體中含有病毒的病患。尖端醫以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廿年來的ELISA 與快篩試紙平台開發經驗,轉植到新冠病毒檢測相關產品;我們不求快,而是求穩;小心求證與多項的實驗與臨床證實,才是公司首要目標。判讀方式跟驗孕試劑一樣,陽性有兩條紅線,適合運用於防疫第一線,特別是境外移入或防治社區交叉感染的擴大篩檢之用,且一般醫事人員就可操作,並不需特殊儀器,採用「抗原檢測」,檢測體內是否含有新冠病毒的抗原,能找出檢體中含有病毒的病患,只要15分鐘就能有結果,所以高專一性、快速、準確度高,這些都是快篩試劑一大競爭利基。尖端醫與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單位的合作,除了研發量能,也做好量產準備,未來將依防疫實際需求啟動量產。蘇文龍董事長談到,過往快篩試劑的研發一般至少需要6個月~1.5年的時間,尖端醫團隊在6月上旬投注全部研發人力、物力等資源下,進而縮短研發流程。尖端醫食安快篩試劑市場,國內市佔率最高,該公司將在衛福部緊急授權專案製造核准後,準備好隨時進入量產,此時,新的GMP規格體外檢測試劑廠也預期在九月底完工,將正式進軍體外檢測試劑,並逐步提升至最高產能,以供國內、外防疫需求。在新冠病毒蔓延全球,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4)日監測資料顯示,COVID-19(武漢肺炎) 全球確定病例數逾2341萬人確診,分布於187個國家/地區,在防疫物資大缺貨,檢測試劑需求更是強勁下,讓尖端醫的檢測試劑被期待值水漲船高,更吸引不少國外廠商洽談合作中。 尖端醫技轉國醫預醫所及國衛院快篩原料後,與預醫所合作進行試劑性能評估實驗,目前已可辨認不同來源的新冠肺炎活病毒,本月將進行臨床試驗申請。圖為預醫所驗證測試結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苗栗一名70歲蔡姓老翁在自家農忙時,不慎被芒果樹幹打到胸部,期間雖曾多次就醫,胸部悶痛始終未見改善,經轉院詳細檢查後,除了一根肋骨骨折外,還發現右上肺葉有1公分的小結節;老翁日前住院接受內視鏡微創手術,組織切片經病理檢驗確診是惡性腫瘤,所幸發現早,及早切除,不需要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內視鏡手術傷口小、疼痛減輕 降低併發肺炎風險衛福部苗栗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連允昌指出,該名老翁因胸部被樹枝挫傷就醫,而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詳細檢查後,又意外發現右肺葉上的小結節,且研判屬惡性腫瘤的機率很高,但因考量此結節貼近血管,無法事先取樣,加上患者年紀較大,經向家屬說明與討論後,決定採行內視鏡手術,並於術中送冷凍切片進行病理檢驗,迅速確診為惡性腫瘤。連允昌主任表示,內視鏡手術的傷口小,約4-5公分,疼痛也較小,通常術後一周內就能出院;若傳統胸腔手術傷口則約30公分左右,住院也需二至三周才能出院。另外,胸腔外科手術在術後最擔心病人因怕疼痛,不敢深呼吸、咳痰等動作,導致肺炎發生,而內視鏡手術有傷口小、疼痛減輕特點,可以有效降低併發肺炎的風險。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可檢測0.2毫米以上小腫瘤此外,鑑於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且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確診時多已是無法手術的三、四期,由於肺內大部分都是空氣,針對沒有症狀的腫瘤,可善用低劑量電腦斷層進行掃描,就能清楚發現。連允昌主任提醒,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可檢測0.2毫米以上的小腫瘤,民眾如有長期抽菸病史、肺癌家族史或暴露在石綿瓦環境(礦工、玻璃工、石綿瓦工人等)及45歲以上,建議應每年定期進行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