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青少年自殺 感情因素居多

調查/青少年自殺 感情因素居多

2011/5/23(2022/3/15 19:42更新)

依台北市衛生局一項統計,74%的青少年受到感情或人際關係因素影響,造成台北市每年約有20名「15到24歲」的青少年死於自殺,另外調查也發現,仍有18%的青少年需要更多生活、心理層面的協助,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更具體建議親子關係加溫的秘訣,關鍵就在相處時間、教養態度、不要溺愛、居家環境4個層面。

台北市自殺防治中心表示,依衛生署統計,民國98年全國平均自殺率,較97年減少,不過「15歲到24歲」青少年自死亡率卻增加,台北市每年有20名「15歲到24歲」青少年死於自殺、500人曾發生自殺行為(占總自殺企圖者16%)。

另調查結果也顯示,父母親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愈多,愈能讓子女感受到被瞭解;而愈自覺被父母了解的青少年,也通常有較佳的身心適應,但現今社會結構下,許多是雙薪家庭或單親家庭,調查發現,家長如果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不足1小時,則其子女能夠感受到家長瞭解自己的比例僅約6成,但是每天被父母親陪伴長達1到3小時的青少年,有近9成都覺得自己被父母親瞭解並且有較佳的親密感,統計數字亦顯示親子間的瞭解程度愈高,子女的身心適應狀況愈良好。

衛生局表示,父母親的管教方式方面,如果分成開放權威、專制權威、寬鬆放任,及忽視冷漠四種類型。填寫父母以開放權威教養態度的子女在「曾參加幫派活動」、「毒品使用」及「網路使用時間」等問題的機率最低;而認為家長採取「忽視冷漠」教養態度的子女,在填寫「曾參加幫派活動」、「毒品使用」及「網路使用時間」等問題的機率則是其他教養方式的10倍。

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再依據輔導青少年經驗,提出親子關係加溫的四大撇步,分別是每日1時最用心、開明權威最感心、不要溺愛最稱心,以及溫馨家庭最窩心,並建議在居家環境的空間規劃上,可以運用些巧思來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例如:一起閱讀的明亮空間、一起共用大餐桌的美好時光、穿透式空間規劃,親子生活一目了然─穿透式的格局安排,讓家人生活出入都經過公共空間,增加彼此互動、也更能分享生活點滴等方式讓親子感情加溫。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