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出血熱恐致命! 醫師:患者接受治療並搭配環境清潔
2011/6/14(2022/3/15 19:52更新)
登革熱的致病原為登革病毒,是一種蟲媒病毒,其潛伏期約3到8天,最長可達14天,若感染某一型別登革熱,對該型病毒有終生免疫。對其他型別則有短暫免疫。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林智偉表示,「民眾若出現疑似登革熱症狀,就要立刻就醫,患者除了接受支療,還要搭配衛生單位對於居家的環境清潔。」
登革熱是透過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登革熱常見於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分佈極廣、危害較大的一種蟲媒病毒性疾病,一旦發生,傳播迅速,會引起大規模的流行。
林智偉醫師指出,登革熱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若沒有帶病毒的蚊子再叮到患者血液,則成病媒蚊;埃及斑蚊(喜歡棲息於室內)分布於嘉義布袋以南各縣市,白線斑蚊(喜歡棲息於室外)則分布於全島平地與1500公尺以下之山區。2002年登革熱侵襲南台灣,全年本土確定病例達5336例。
林智偉說,感染登革熱後,若人體的抵抗力強,輕微者可能無症狀;也可能發生突發發燒(體溫大於或等於38度)的症狀,並伴隨頭痛、肌肉痛、關節痛、身體出紅疹、白血球減少等狀況。
林智偉表示,更嚴重則會出現登革出血熱,症狀包括發燒、血便、吐血,身體點狀出血,或是黏膜(例口腔)地方出血,以及血小板減少(10萬以下),或是血漿滲漏(肋膜積水、腹水)。
林智偉說,登革出血熱若無適當治療,死亡率達20%~40%,早期診斷加上適當治療,死亡率會低於5%;他說,登革熱目前尚無特效藥與疫苗可打,主要針對症狀予以支持療法,「患者除了接受治療,還必須搭配衛生單位的居家清潔與消毒動作,以消滅病媒蚊。」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