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位生命勇者 遺愛人間愛的延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北慈濟醫院在5月12號舉辦器官捐贈、大體捐贈以及病理解剖的聯展。27位生命勇者,用寶貴的身體,寫下奉獻的詩篇。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表示,社會非常需要愛的循環和善的循環,「三捐聯展」就是大愛的具體展現,希望用真實的故事,傳揚他們偉大利他的情操,讓生命延續,愛不止息。
當生命已經進入最後的階段,我們還可以為這個世界做什麼呢?醫學有一定的極限,當身體器官無法繼續使用,換一個功能正常的器官是延續生命唯一的方法。根據最新的統計,目前台灣有八千一百多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可是去年一整年只有兩百多人捐贈器官,所以許多病人在等待中往生。為了讓這樣的悲傷越來越少,臺北慈濟醫院積極推動器官捐贈,雖然過程很困難,但是透過詳細的解說和全方位的關懷,七年來還是有51人成為捨身菩薩,黃丞毅就是其中的一位。
黃丞毅和哥哥以及妹妹都有先天性的心臟疾病,當他的妹妹因為換心手術失敗而往生後,他就決定簽下器官捐贈卡,想用另一種方式來感恩社會。丞毅33歲那一年,因為心臟不適而住院,在生命力越來越薄弱的時候,他告訴媽媽:「如果菩薩來不及救我,我就要當一個救人的菩薩。」經過評估,他捐出了眼角膜和骨骼,幫助了兩位病患重見光明。他的家人雖然難過,但是想到有人因為丞毅而脫離黑暗,眼眶就會泛出安慰的淚水。
除了器官捐贈,病理解剖和大體捐贈也是另一種展現大愛的方式。像丞毅是因為先天性心臟疾病往生,他捐出心臟做為病理解剖,就可讓醫界有機會研究病因以及未來治療相同疾病的方法。而大體捐贈是把身體提供給醫學院,讓醫學生和年輕醫師可以了解人體結構,進行困難手術的訓練。
臺北慈院器官捐贈協調師余翠翠表示,填寫器官捐贈卡,並不影響治療和照護的過程,器官摘除前,也必須先做兩次的腦死判定才執行,而且完全比照開刀程序施打麻醉藥,不會有疼痛和不舒服的情形。希望大家擁有健康的時候要記得善用身體,行善行孝發揮生命良能,在用不到身體的時候也能把它捐出來利益眾生,這不但是生命的延續,更是愛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