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高復發風險 持續治療是關鍵

膀胱癌高復發風險 持續治療是關鍵

2012/5/31(2022/3/15 18:3更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生我只是小便出血而已,刮除膀胱腫瘤後感覺沒變啊!為什麼還要在我膀胱內灌藥呢?」問診時,常遇到患者這麼問我。許多患者在手術後,便對疾病掉以輕心!但事實上,膀胱癌為復發性高的癌症,患者在手術後若不加以追蹤輔助治療,疾病惡化後恐需面臨摘除膀胱的危機!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泌尿外科副教授張延驊醫師說明,膀胱癌好發年齡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但仍以60~65歲的男性均多;主要危險因子除遺傳因子和接觸化學藥劑外,吸菸則是最大的元兇!台灣男性普遍有吸菸習慣,這可能也是造成膀胱癌發生比例男高於女的原因之一。

膀胱癌主要症狀以無痛性血尿為主,尿液會呈現鮮紅至紅褐色,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血塊,主要是因為腫瘤出血並混入尿液中所造成,故出血的嚴重性和腫瘤的惡化程度息息相關,如出現持續性無痛血尿,應與醫師討論並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否為膀胱癌。

膀胱癌分為表淺型與侵犯型兩種,約7~8成患者屬於表淺型,顧名思義兩者是依腫瘤侵犯程度來區分:表淺型膀胱癌腫瘤侵犯程度僅局限於黏膜或黏膜下層,治療方法主要以膀胱內視鏡刮除腫瘤,可以保留膀胱。但刮除腫瘤後,仍可能有復發機率近七成。一般術後會評估患者是否需要進一步藥物灌注以降低復發風險,並預防疾病演變成侵犯型膀胱癌的可能性。

在門診經驗上,就有一個80多歲的患者,初診斷為表淺型膀胱癌,但在六年前手術完之後,認為疾病已得到控制加上本身工作繁忙,便未積極且持續性的進行術後輔助治療,在最近一次的檢查中便發現,疾病不但復發且已惡化至肌肉侵犯型膀胱癌,需進行膀胱摘除。因此,術後積極輔助治療對患者預後相當重要。

術後輔助治療主要分為兩類:化學灌注以及卡介苗免疫灌注,前者是在膀胱內灌注化學藥物,抑制癌細胞。而卡介苗則是預防結核病注射的減毒疫苗,可增加局部免疫系統中正常免疫細胞數量,幫助破壞膀胱癌細胞。針對早期發現僅侵犯黏膜層、復發風險較低的患者,一般建議在做完膀胱鏡腫瘤切除24小時內,便可開始灌注化學藥物,其效果頗佳。但針對侵犯黏膜下層、病理組織分化不佳的患者,卡介苗灌注相對來說預防復發的效果較好。 

最後,張醫師提醒,不論是何種灌注方式,都希望患者面對膀胱癌務必要持續接受醫師安排之術後積極輔助治療,並在術後兩年之內每3個月進行一次之膀胱鏡追蹤檢查,以積極追蹤、治療,預防疾病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

(受訪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泌尿外科副教授 張延驊)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