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擦嘴減少「口角炎」
2006/1/1(2022/3/15 19:4更新)
口角炎,是指上下唇交界處的部位的急性或慢性發炎,形成三角形的紅腫、脫皮情形。急性期可以產生滲液及黃色痂皮。時間一久,會產生色素沈澱及放射狀裂縫,張口都會疼痛。
口角炎成因相當複雜,往往夾雜著刺激性、感染、體質、磨擦、營養缺乏等因素,然而傳統上相信是因維生素缺乏〈尤其維生素B2〉,但在現今社會卻往往並非主因,因此不論吃再多的水果,也不會有幫助,有時反而因一些酸性的果汁,刺激了已經發炎的皮膚,而導致病情惡化。
因為咬合不佳、皮膚鬆弛下垂,也會使得上下嘴唇交界處產生過多的摩擦及密封,而形成對磨疹及尿布疹樣密封的效應,再加上蓄積的口水、食物殘汁、牙膏等的刺激,就形成了口角炎,在這樣的局部潮溼環境下,念珠菌或細菌都得到了滋生的機會。
一般口角炎都發生在雙側,如果只有在單側,也要考慮梅毒及疹的可能性。另外有一些口角炎是因藥物引起的,如治療痤瘡及乾癬所用的口服維生素A酸,就可能引起嘴唇乾裂,連帶引發口角炎。還有一種少見原因,是在先天發育時,上下唇交界處就存在有未閉合的盲孔,容易蓄積唾液及食物殘汁。
蔡呈芳 醫師建議在治療口角炎,除了要控制感染,依照臨床的判斷或培養的結果,給予抗生素或抗黴菌藥物治療外,找出局部的刺激因素,治療伴隨的溼疹才是最基本的。有時需要的只是換一副假牙就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如果是因口水刺激,則可以嘗試在口腔清洗後,以凡士林或氧化鋅軟膏保護皮膚。
如果這些方法都還沒效,或是仍反覆出現感染現象,檢查一下身體免疫力是否缺陷,或缺營養素〈如維生素B12、B2、鐵、葉酸〉,或許也有幫助。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