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福音 長庚研發新利器

帕金森患者福音 長庚研發新利器

2012/7/31(2022/3/15 18:50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帕金森病」是21世紀現代人最耳熟能詳的神經內科疾病之一,它是盛行率與發生率排名第二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僅次於阿茲海默型失智症。台灣約有3萬名病友,醫學界也鍥而不捨的將診斷與治療的曙光,逐漸的投射進這一個令人困頓難行的隱密地區。林口長庚醫院核子醫學科與神經內科共同研究發展的AV-133正子影像(AV-133 PET Scan) 已達成初步的研究里程,成功的將這一個嶄新的技術應用於人類的腦部掃描。

目前醫學界診斷帕金森病的黃金準則,仍以動作困難的臨床表徵作為不二法門;典型的症狀有動作緩慢、舉止不靈活、四肢僵硬、手腳顫抖、步態遲鈍、姿勢佝僂等,但如前所言,帕金森病是一種進行性的退化疾病,這些動作症狀出現時,疾病已介於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之間!於是,早期而且正確的診斷工具便顯得格外重要。

如果帕金森病出現典型動作症狀的時候已經介於第二與第三期,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早一點知道自己有沒有可能屬於帕金森病的高危險群?雖然醫學界目前沒有肯定的確實指標,但有一些間接的建議:在動作遲緩的症狀出現前,經常已經存在著一些「非動作症狀」,包括:嗅覺喪失或異常、夢魘、夢遊、情緒憂鬱、體溫調節失衡、莫名其妙的腹脹、厲害的便秘、肢體不寧症、夜間抽動症等,因此,當你有這些症狀而且憂心或懷疑自己是不是帕金森的可能病患,就可以在神經內科中專門研究動作障礙的專科醫師評估下,進行AV-133的正子掃描,加以進一步的鑑別診斷與追蹤治療。

診斷帕金森病仍是以動作障礙專科醫師的臨床診斷最為重要,但也有一些輔助診斷的重要檢查工具,檢查時,醫護人員會在受檢者的靜脈注射微量的放射線同位素造影劑,該特殊設計的造影劑,會經由血液循環,慢慢地聚集在有功能的腦部基底核多巴胺細胞上,醫師利用正子攝影機掃描受檢者腦部,即可探知腦部基底核處的造影劑聚集數量多寡,並由此推知基底核多巴胺細胞的功能是否正常,如果受檢者的基底核多巴胺細胞功能降低,就代表這些結構可能有退化的現象,再配合臨床的症狀,就有可能去判斷是不是罹患帕金森病。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