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愛健康/預防食物中毒 食材處理有學問

超級愛健康/預防食物中毒 食材處理有學問

2012/8/27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夏天一到,外食族三餐老是在外,對於外食的便當和餐廳衛生一定會別注意,但其實如果家裡的廚房不注意細節,可能會比餐廳更不安全。為預防食物中毒,先從廚房開始,從清洗、保存、用具、加熱,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

台灣夏秋之際氣候悶熱,更容易引發食物中毒。根據衛生署統計,7~9月為國內食物中毒高峰期,其中以存在海鮮中的腸炎弧菌最多,佔68.2%,所以食物的清洗與保存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

錯誤的清洗方式容易造成哪些食物中毒?家醫科陳柏臣醫師說,會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前兆為肚子脹氣、頭暈、想吐,嚴重造成腸胃炎。其實冰箱也是造成食物中毒的溫床,冰箱不是萬能,有些細菌是在高溫下存活,也有細菌在低溫下繁殖的非常快,所以冰箱東西超過一週以上,不但不美味也可能吃了對健康有影響。

而且無論是處理什麼肉,都必須先將血水洗掉,將水分吸乾,再放入冰箱。而肉再食用前先川燙是對的,若直接將生肉放進湯煮,血水會汙染湯,喝了容易拉肚子。

食物解凍也是一大學問,陳醫師指出:食物從冰箱拿出來,會和袋子黏在一起,必須自然解凍10分鐘,讓食物與袋子分開之後,再以熱水川燙即可;但值得注意是「紅肉的魚類」反覆解凍溫度太高太久,小心組織胺中毒;組織胺常出現在鯖魚、鰹魚、鮪魚、旗魚、秋刀魚、沙丁魚、鬼頭刀等魚類。過去10年國內已有48起組織胺中毒事件,以旗魚居首,其次是鯖魚、鮪魚。因此紅肉的魚類若購買返家後若未立即料理,應低溫冷藏或冷凍,避免反覆冷凍、解凍。

陳醫師也提醒,預防食物中毒的撇步,要洗手:調理時手部要清潔、傷口要包紮;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免交互污染;徹底加熱:加熱食必須煮滾;要低溫保存:保持低於7℃,室溫下不宜久置。

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preview.asp?pg=2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