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人士患心理健康問題機率高
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仁邦表示,台北已成為全世界的現代化國際都市,外來移民人口日漸增多,這些新住民包括外語老師、外籍學生、外籍勞工、外籍看護工、外籍新娘與其他外商公司的派駐人員,他們都面臨多元的生活壓力。王仁邦說,在臨床經驗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為憂鬱、焦慮、酒藥癮,甚至是精神病。
漫長移民過程,雖然是充滿新奇與熱誠,但也承受著許多壓力,包括文化差異、語言隔閡、人際關係困難,以及不同的學業與工作要求。這些壓力可能造成他們新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可能惡化原有的精神疾病。
王仁邦表示,這些新住民在遇到心理問題或精神疾病時,往往有許多尋求協助或就醫的困難。首先,在台灣的種族多元化仍然有限下,外籍人士並沒有太多的同文同種同胞,來自這些同胞團體的支持資源就相對地有限,台灣人雖然主動熱情,但用台灣民眾的方式來支持外籍人士效果也是有限。
另外,語言隔閡也成為新住民在求醫過程中的障礙,由於在台灣的臨床環境中,並未有外語翻譯資源,以中文了解病患內在世界的精神科主流環境中,透過簡單的英文,他們的困難與需求往往未被完整地評估。最後,健康保險的部分限制與不熟悉心理諮商或精神醫療的服務模式,使得他們往往需要有其他過來人的經驗引導進入其所需要的心理衛生服務。
王仁邦過去在精神科急診的經驗,發現有一些外籍看護工在異地適應的壓力中,可能產生不穩定情緒、不尋常思考與行為,在急診評估中,由於未有病患家屬所提供的過往個人或醫療史,再加上雇主所能負擔的醫療費用有限,病患所接受的評估與治療受到限制,往往在急診室短期的藥物治療穩定後,這些新住民在幾天內就會被遣送回國。
另外,王仁邦在醫院或社區門診也遇到過一些外籍語言老師,例如一位外籍英語老師來台多年持續濫用酒精與鎮靜劑,他的壓力來源包括教學工作、感情問題、侷限的人際關係與休閒安排,雖然酒精與鎮定劑為最快速取得與處理壓力的方式,但長期以往,對酒精與鎮定劑的心理依賴與身體戒斷症狀,成了他無法甩掉的困擾。在經過接近兩年的治療,他慢慢地對本身的壓力與問題有完整了解,這也增加了他調適的可能性,而適當的藥物也讓他逐漸脫離酒精與藥物的綑綁。
王仁邦指出,有些外籍人士的心理問題其實在來台前就開始治療,包或憂鬱、焦慮、精神病,與注意力缺損及過動等,他們需要藥物持續治療以維持原來病情穩定。他們也可能在移民的壓力下,原有病情惡化,這時更需要重新評估病情並調整其階段性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