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想找人訴苦,但面對人又不知道怎麼講?衛福部心健司與生命線合作開辦「謝謝你跟我說」線上協談,讓不愛講電話的年輕人用文字訴苦,2022年起已服務逾1500人次,2025年預計再投入新台幣501萬元擴大辦理,估可服務近3000人次。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想找人訴苦,但面對人又不知道怎麼講?衛福部心健司與生命線合作開辦「謝謝你跟我說」線上協談,讓不愛講電話的年輕人用文字訴苦,2022年起已服務逾1500人次,2025年預計再投入新台幣501萬元擴大辦理,估可服務近3000人次。
你聽過「日常歧視」嗎?許多人不經意開個小玩笑的舉止,利用社會刻板印象貼標籤,在職場、親友家人、同儕人際之間似乎相當常見,卻已在無意間刺傷了他人,造成許多人的心理壓力及身體健康影響,進而導致焦慮、憂鬱等心理疾病。一項最新心理調查揭露,幾乎每5人就有3人曾遭日常歧視傷害,更以職場、家庭2大場域最常發生。
隨著暑假到來,不少青少年開始猛打電動、猛吃零食,又或是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根據國健署調查,暑假期間學生的生活型態會改變,不僅久坐、螢幕使用時間增加,飲食上也有所不同,且身體質量指數(BMI)也呈上升趨勢。然而,美國最新研究顯示「BMI與心理健康有關」,青少年必須注意自己的身心狀況,家長也須從中協助。
隨著AI人工智慧應用愈普及,近年來企業紛紛轉向數位化工作流程,面對日新月異的數位工具,像是Chat GPT、AI圖像與影片等應用,數位化工作場域為上班族帶來更多的效率,但同時也帶來許多焦慮。當面對不確定或未知易造成情緒上的焦慮時,不如承認它並學習提升相關能力,才能有效舒緩壓力。
每對夫妻都會有意見分歧和爭吵的時候,但如果你的伴侶只會把責任推到你身上呢?他永遠是對的,而且他常常會對你大發脾氣,甚至用很難聽的話羞辱你。有時你真的不知道他們如此生氣的原因,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發脾氣。為什麼會有人這麼不講道理呢?或許他是「指責型人格」。
近期花蓮地震帶來的恐慌情緒逐漸消退,但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卻可能持續存在,不少民眾在震後變得更敏感,較容易受到驚嚇,甚至惡夢連連、影響生活情緒。對此,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董事長、精神科醫師王浩威提醒大眾,應警覺短暫性出現的「震後創傷症候群」影響身心。
我們都知道「多巴胺」可以讓人心情愉悅,但要如何產生多巴胺呢?其實在生活當中透過五感就能做到!《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教民眾在緊湊的生活當中放慢腳步,用身體感官去感受外在環境帶來的細微美好,透過呼吸、觸覺、視覺、味覺和聽覺,感知到自己喜歡的味道、口感、悅耳的聲音等等,能刺激腦內多巴胺分泌,心情自然就會輕鬆起來。
70歲的楊先生去年因牙套脫落後就醫,醫師診斷卻同時發現蛀牙、早期植牙處發黑、牙周病等多重口腔問題,判斷需要進行拔牙、根管治療等多個療程,造成他疼痛、失眠、食慾不振,恢復期比起一般健康正常人更長,整天心神不寧也不想出門,不得不放棄品嘗美食的嗜好。牙醫師指出,口腔疾病除了影響身體的疼痛與不適,也對心理壓力產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