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5歲上班族,最近頻繁感到莫名的不安與壓力,並且出現頭痛、胸悶,甚至食慾不振的狀況,在朋友建議下至台大分院生醫竹北院區家庭醫學部門診就診。經專科醫師的詳細評估,個案被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這讓他不禁感到驚訝,原來長期困擾他的問題並非身體疾病,而是心理健康問題。
一名45歲上班族,最近頻繁感到莫名的不安與壓力,並且出現頭痛、胸悶,甚至食慾不振的狀況,在朋友建議下至台大分院生醫竹北院區家庭醫學部門診就診。經專科醫師的詳細評估,個案被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這讓他不禁感到驚訝,原來長期困擾他的問題並非身體疾病,而是心理健康問題。
預防高齡社會失能化 跨領域諮詢服務減少不健康餘命 為推動落實預防醫學與全人照護理念,由跨領域醫事團體領袖組成的「東區全人健康衛星社」於今年12月宣告成立,集結牙科、醫科、用藥安全、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營養諮詢等重要團體,結合扶輪社的社會服務理念,由點到面推動社區健康促進,是全台第一個由跨領域專業醫事人員組成的衛星扶輪社。 臺北市東區扶輪社社長潘建誠醫師指出,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醫療支出佔健保總額不斷上升,如何透過照護服務幫助減少失能問題,降低高達7-8年的「不健康餘命」是重要工作。以全台高齡化第二嚴重的臺北市長者看牙問題為例,從預約到就診之間的困難與不便,對行動能力不佳的長者而言是極大的挑戰。如能結合到府諮詢與職能治療,讓蝸居的長輩獲得健康支持,對減少整體社會的照護負擔都有幫助。 接軌世界衛生組織永續觀念 關懷全齡族群身心健康 臺北市牙體技術師公會鄭素蘭理事長表示,東區全人健康衛星社以推動健康服務為核心理念,旨在促進健康預防,減少醫療支出,並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宣示接軌。將通過每月例會、年度社會服務活動(如新竹的健康諮詢)以及長期目標(如建立醫療車)等措施實現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職能治療室主任吳益芳表示,心理健康問題在不同年齡群體,尤其是老年人和職場、校園,如老年人因退化而出現老年憂鬱症過較少受到重視,而近年校園、職場霸淩等議題亦反映出心理健康缺乏支持對於個人及社會的不利影響。 正如WHO強調必須具有心理健康才有真正的健康平權,未來東區全人健康衛星社將結合跨領域的醫事團體,銜接醫院以外的機構、學校與社區,共同推動心理關懷服務進一步落實健康福祉的永續發展。 跳脫體系框架 秉持服務理念推動前瞻預防 鄭素蘭理事長強調,東區全人健康衛星社秉持扶輪社的「服務」精神,最終目標是讓每位成員能在服務中成長,並透過團隊的力量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脫脫醫療系統的框架,組成跨領域的服務團隊走向社區和居家服務,帶動全人健康的預防觀念。以更前瞻的方式促進國人身心健康。現階段將持續擴大團隊,促進彼此的溝通瞭解,與各地區服務不同族群的扶輪社共同合作,將預防健康的種子帶入各個產業領域。 關於扶輪社:扶輪社是一個國際性的志願服務組織,致力於促進社會服務與世界和平。扶輪社成員來自各行各業,透過行動展現「服務人群超我」的精神。
「我這陣子心情不好,能陪陪我嗎?」「對人生無望,每天都不知道為了什麼而活⋯⋯」你曾聽過身邊人說這些話嗎?當家人、親朋好友發出求救訊號,我們如何傾聽及回應,給予正確的情緒價值與支持,對於能否幫助他們度過當下的低潮及自傷至關重要。心理健康專家提醒,陪伴的重點在於不爭論對錯,透過積極提升助人心理知識和技巧,不僅自救也能救人。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想找人訴苦,但面對人又不知道怎麼講?衛福部心健司與生命線合作開辦「謝謝你跟我說」線上協談,讓不愛講電話的年輕人用文字訴苦,2022年起已服務逾1500人次,2025年預計再投入新台幣501萬元擴大辦理,估可服務近3000人次。
你聽過「日常歧視」嗎?許多人不經意開個小玩笑的舉止,利用社會刻板印象貼標籤,在職場、親友家人、同儕人際之間似乎相當常見,卻已在無意間刺傷了他人,造成許多人的心理壓力及身體健康影響,進而導致焦慮、憂鬱等心理疾病。一項最新心理調查揭露,幾乎每5人就有3人曾遭日常歧視傷害,更以職場、家庭2大場域最常發生。
隨著暑假到來,不少青少年開始猛打電動、猛吃零食,又或是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根據國健署調查,暑假期間學生的生活型態會改變,不僅久坐、螢幕使用時間增加,飲食上也有所不同,且身體質量指數(BMI)也呈上升趨勢。然而,美國最新研究顯示「BMI與心理健康有關」,青少年必須注意自己的身心狀況,家長也須從中協助。
隨著AI人工智慧應用愈普及,近年來企業紛紛轉向數位化工作流程,面對日新月異的數位工具,像是Chat GPT、AI圖像與影片等應用,數位化工作場域為上班族帶來更多的效率,但同時也帶來許多焦慮。當面對不確定或未知易造成情緒上的焦慮時,不如承認它並學習提升相關能力,才能有效舒緩壓力。
每對夫妻都會有意見分歧和爭吵的時候,但如果你的伴侶只會把責任推到你身上呢?他永遠是對的,而且他常常會對你大發脾氣,甚至用很難聽的話羞辱你。有時你真的不知道他們如此生氣的原因,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發脾氣。為什麼會有人這麼不講道理呢?或許他是「指責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