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13歲前是培養EQ的關鍵期
曾經有這樣一個實驗:
讓一群孩子分別走進一個房間,房間裡為每個孩子都準備了一塊糖。測試老師告訴每一個走進去的孩子說:「假如你一直到老師來叫你出去的時候還沒有吃掉這塊糖,老師會給你一個獎勵,就是再給你一塊糖;也就是說,你會得到兩塊糖。但是如果你等不到老師來就把糖吃掉了,那麼你就只能得到被你吃掉的那塊糖。」
實驗結果發現,有些控制能力較差的孩子因為受不了糖的誘惑,而且房間裡也沒有大人,很快就把糖吃掉了。另一部分控制力較好的孩子,他們明白老師所提出的獎勵,知道只要堅持一下就可以得到兩塊糖,他們會盡量控制自己,一直等到老師來,然後他們得到了想要的第二塊糖。
專家們根據實驗的結果把孩子分成兩組:沒有先吃糖而得到兩塊糖的孩子,和先吃了糖只得到一塊糖的孩子,並對這兩組孩子進行長期追蹤調查。最後實驗結果發現,在人生的道路上,那些得到兩塊糖的孩子比只得到一塊糖的孩子更成功。也就是說,小時候缺乏控制力的孩子,長大以後不管他IQ如何,在人生中都不太容易成功;而那些有控制能力的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容易成功。以上的實驗讓我們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在人的一生中,決定成敗的因素有很多,而EQ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什麼是EQ?它與IQ有什麼區別?
IQ就是智力商數。智力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包括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以智力商數表示,以標示智力發展水準。
「EQ」這個詞是由「IQ」演變來的,又稱為情緒智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所提出與智力和IQ相對應的概念。「EQ」這個概念的提出,在西方各國引起強烈轟動,成為一種熱門話題。正如以上實驗所表現的,孩子的控制力是EQ的一部分。正是控制力的強弱,決定了他們以後走向成功還是遭遇失敗。
在大多數父母眼中,似乎有一條不成文的認定標準: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就是人才,將來有出息;成績差的孩子就是庸材,將來不容易出人頭地。雖然「均衡發展、五育並重」的口號已經行之多年,但對很多人來說,那也只是一個口號,並未真正地融入於教育孩子的理念中。
(本文作者/陳添富)
(摘自/IQ決定成績,EQ決定成功/人類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