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自閉症並非精神分裂、智能障礙

樂閱讀/自閉症並非精神分裂、智能障礙

2013/12/11(2022/3/15 18:51更新)

自閉症兒童自言自語、孤立在自己的世界裡,早期對於這種行為症狀有很多種不同說法,其中一種認為它與成人精神分裂症很像,因此稱之為「原發於兒童期之精神病」。到了1980年之後,觀念有了改變,醫界發現這兩群人在家族遺傳性上沒有關連,發病年齡及病程型態也不同,確定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病是兩個獨立的診斷,屬於兩種不同的疾病,遂將自閉症歸類到「心理發展障礙」。

所謂的心理發展,是指小孩從出生到成年,會逐漸發展出各種不同的能力,包括走路、說話、人際關係、情緒、行為等,這些能力與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成熟有關係,會隨著年齡增長慢慢發展出來。不同年齡有不同的心理發展任務要進行。

當應該發展的能力出現緩慢或異常現象時,就稱之為「心理發展障礙」。例如出生時,我們就有健康的舌頭和雙腳,但是運用舌頭說話、運用雙腳走路的能力,必須等到大約一歲才開始發展出來。如果到了該說話和走路的時候,卻無法做到,出現了遲緩,這就是心理發展障礙。

要如何分辨精神分裂與心理發展障礙呢?
簡單地說,精神分裂症大多在青少年或成年以後才發生,通常有很清楚的發病起點,有清楚的病前與病後的分別,如果不採取任何治療,病情會持續惡化下去。而心理發展障礙則屬於先天性的疾病,在出生時就已存在,發病年齡通常很早,在嬰兒期或兒童期,症狀就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顯露出來。雖然可經由治療來獲得改善,但是即使不予治療,有些發展障礙到了某一個年齡,也會自然的好轉或減輕,鮮少繼續惡化下去。患者也不會出現精神分裂病特有的妄想和幻覺,多半是屬於認知、社會、情感、溝通等心理功能上的障礙。

造成心理功能發展障礙的原因,與父母的社經地位、教育程度及養育方式都沒有關係,目前推測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生物性成熟有關,也就是屬於腦部的疾病。心理發展障礙症有很多種類,最常見的是語言發展遲緩,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基本上都沒問題,唯獨語言能力發展有缺陷。而自閉症兒童則是屬於多重障礙,他們往往同時有語言發展障礙、情緒控制不好、人際關係欠佳等問題,又稱之為「廣泛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PDD)。

自閉症兒童雖然具有多重障礙,卻也可能具有某項特殊天賦。早在十八世紀末,就有報告指出:有些孩子呈現精神衰弱的症狀,幾乎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無法獨立生活,但數理及記憶能力卻超乎常人之上,遂將這些孩子稱之為「智障天才」。

1988年轟動一時的電影《雨人》,就是根據自閉症患者金姆‧皮克(Kim Peek)的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皮克無法自理生活,人們將他視為智障安置在療養院內,後來發現他擁有超強的計算能力,散落在餐廳地板上的一盒牙籤,他只需瞄一眼,就能立刻算出正確數量。醫生曾故意和他比賽平方根的數學題目,他的答題速度比醫師用計算機還要快,但他的特殊天份卻無法應用在生活層面,他不會去超市買東西,也不會用加減算式找零錢。

不要以為自閉症就是特教班的那群孩子,已有研究證實,智能障礙與自閉症不同。儘管有自閉症合併智能障礙的個案,但臨床發現更多的自閉症患者智力其實是沒問題的。曾有研究推估,在自閉症患者之中,僅有約10%擁有高智商或特殊能力,也就是說,並非所有自閉症患者都是智能障礙,但也不是個個天才。大多數自閉症患者擁有的智力,與一般人無異,就像在人群之中,大家的智商有高有低,都算是正常的範圍。

在美國矽谷,據說有不少電腦工程師或其小孩是亞斯伯格症患者,他們的共同症狀是擁有不錯的智能,卻笨拙於社交技巧。在台灣也有不少高智商兒童擁有亞斯伯格症的特徵,這些孩子從小就很會唸書,甚至擁有某項優於常人的特殊專長,例如有些大學教授、電腦工程師或醫生很會作研究、寫報告、設計實驗,專業表現嚇嚇叫,但人際關係卻怪怪的,走在路上不太愛理人,鮮少與人打交道,生活能力稍嫌笨拙,有一點高功能自閉症的傾向。

自閉症並不僅侷限在某些領域或行業裡,不容忽視的現象是,在世界各地、各行各業、不同經濟階級裡,罹患自閉症的人數皆有增加趨勢。所以,醫學界關於自閉症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展開,希望不久後的未來,我們對自閉症的世界,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

醫師小叮嚀/自閉症不見得必然是病態、障礙,只要家長耐心教導,配合專業行為訓練,自閉症小朋友還是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本文作者/蔡文哲)
(摘自/星星小孩,擁抱陽光/心靈工坊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