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罹肝癌末期 放療合併標靶藥腫瘤縮小達8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癌症病患,接受治療的開始,都先需要進行手術,把腫瘤切除,或進行栓塞,但有些病患,可能因為腫瘤過大,或是年紀過高不能開刀摘除腫瘤,進而讓癌症治療的困難度大幅提高,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聯合中國附醫與奇美醫院,共同進行放射治療合併口服標靶藥治療研究,實驗證實,在四十個無法手術的肝癌病患身上,發現部分病患腫瘤完全消失或大幅縮小,可望成為未來肝癌的治療新趨勢。
翁肝癌末期無法開刀 接受試驗腫瘤大幅縮小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邱仲峯表示,參與此次臨床試驗的一名67歲葉姓病人,罹患晚期肝癌且無法手術治療,但是肝功能良好,接受放射治療1個月,加上每天服用標靶藥,原本11公分大的肝腫瘤,4個月後縮小至5公分,1年後縮小至2公分,腫瘤縮小八成,延續生命且提高生活品質。
邱仲峯進一步說明,此次臨床試驗歷經3年收案(2010~2012年),加上2年追蹤,共收治40位平均年齡62歲、無法手術切除、且經歷動脈栓塞或不適合動脈栓塞,及肝功能狀況良好(肝硬化指數低)的肝癌病人,腫瘤大小為3~15.5公分(平均8.2公分)。
放療合併標靶藥 肝癌治療新趨勢
療程是先讓病人接受放射治療及每天口服標靶藥,再每3個月進行電腦斷層掃瞄追蹤,評估安全性及治療效果。試驗結果顯示,肝癌腫瘤治療反應率達55%(腫瘤完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三成二病人存活期超過2年,高於無法手術的肝癌病人存活期約6個月至1年。另外,有三成九病人2年內病情無復發,顯示合併療法能增加肝腫瘤的控制,且沒有非預期的副作用。
根據衛福部2013年最新統計發布(統計至2010年),臺灣肝癌死亡總人數及死亡率高居癌症死亡第二位。初估臺灣每年約有11,000個肝癌新增病例,其中近七成發現時已無法手術相當可惜。過去無法手術的肝癌病人僅能接受電燒或栓塞治療等單一治療,但延長存活期效果仍不理想。
此項研究成果已刊登在今年4月國際放射腫瘤領域排名最高的國際放射腫瘤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 IJRO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