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旅遊好時節,注意飲水食物不輕忽
七、八月的夏季雖然炎熱,卻仍是大多數民眾選擇出外旅遊以及戲水弄潮的好時節,大家都希望透過旅遊及玩水的方式,能夠滌清一下工作的壓力與塵囂,並和家人享受天倫樂趣。
不過,提醒民眾在旅遊時仍需注意食物及飲水的安全攝取,否則出現樂極生悲,敗興而歸的情形,那可是大為掃興的一件事。
通常我們在出發前往國內外異地旅遊時,常常會被諄諄告知要注意飲食衛生,但僅有少數人確實知道其涵義,明白飲食衛生的一般原則對旅客而言非常重要。
醫學統計指出,大約有20%~50%的旅客在旅遊時因誤喝不潔飲水發生腹瀉的情形。腹瀉會造成尷尬、不便及破壞旅遊與洽商的計畫,有時身體較虛弱的遊客若未能即時有效治療,甚至僅數小時便有可能死亡。
旅遊中,遊客除可能會遇到上述尷尬的腹瀉外,傷寒、副傷寒、小兒麻痺症,A型肝炎及多種寄生蟲感染症等感染性疾病都可能經由污染的食物及飲水而傳染。
為了讓自己與家人能夠有一個愉快、平安的旅遊假期,最好的方法也是最不聰明的做法就是小心地選擇及準備食物、飲水。
然而由於身處異地,人生地也不熟,有時單憑食物的外表無法判斷其是否衛生,因為污染的食物也可能看起來很吸引人,這時請您一定要把握住一個大原則:不能何時何地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以下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感染科陳應盛醫師提供民眾及您的家人在旅遊時應該注意的安全攝食原則:
首先,您最好將沒有加熱消毒過的牛乳、非瓶裝的飲料、未烹煮的食物、不能去皮或剝殼的蔬菜水果,甚至某些甜點(如慕思)、來源不可靠的冰淇淋,都應視為可能已經受到污染,千萬不要為了〝嘗鮮〞,大快朵頤後卻染疾上身,得不償失。
其次,即使是烹煮過的食物,您也要確定其是否完全煮熟及煮好多久了,比如說看食物是不是熱騰騰的。
通常,烹煮過的食物在供應前,應保持在10℃以下或60℃以上,以確保其安全。若將食物置於15-40℃的周遭環境中過久(4-5小時以上),因致病菌可能已在食物中增殖,傳染疾病的危險性便會增加。
第三,除非確定冰塊是用乾淨的水製成的,您還是盡量避免食用冰塊。
第四,如果您想要鬆弛一下身心,來點啤酒、烈酒、熱茶、咖啡、碳酸飲料及果汁等,一定要注意瓶裝或包裝的完整。
總之,提醒您旅遊在外,攝取食物一定要烹煮,水果一定要可以剝皮,否則寧可不吃。
此外,旅遊所攜帶的醫藥包中應確定有補充體液所需的鹽類(rehydration salts);若是預計將面臨到旅遊目的地飲水不潔的狀況,也應攜帶飲水消毒劑。
同時如果可能的話,您最好還是向當地的衛生機關洽詢相關魚類、牡蠣、蝦及蟹等水產品有毒的生物種類,因為有時上述海鮮類即使經過烹調,毒素仍會存在。
若是實在沒有其他選擇而不得不食用不安全的食物時,就只好少吃一點,這樣危險性會低一些,這是因為胃酸有一些保護作用,不過對於胃酸分泌不足的人則較為危險。
如果與您一同出遊的家人包括嬰幼兒、孕婦、老人以及身體較虛弱、免疫功能不全的人,上述的誠心建議將成為您愉快、平安的旅遊假期最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