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貧血是危險信號!恐是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端午一過,天氣變得更加炎熱,年過半百的李阿伯已經有好一陣子覺得頭暈、沒力氣,有時就連走路都覺得喘,偶爾會出現發燒,甚至貧血的現象。原本以為是暑熱加上年齡的關係,沒想到,經過檢驗後才發現罹患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MDS,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楊陽生醫師指出,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好發於60歲以上的老年族群,是由於造血細胞基因出現老化,無法正常分化而導致造血功能出現異常,臨床上的症狀多以貧血、頭暈、無力、抵抗力差、偶有點狀出血、瘀青及不明原因發燒、體重減輕等現象為主。
在臨床上,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演變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必須採取積極控制感染及化學藥物等治療才能延緩病情;而絕大多數的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患者都屬於低、中風險,也就是轉變成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機率不高,但卻需長期間歇性輸血,以緩解貧血等不適症狀。
輸血頻率高 易鐵質沉積造成併發症
長期間歇性輸血的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患者,需頻繁輸血,如果一個月需輸血2袋、等於一年輸血超過20袋,「這樣的輸血頻率容易造成體內心、肝、胰及性腺等器官鐵質沉積,而出現如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糖尿病病變、心血管病變、甲狀腺功能低下和關節病變等併發症。」楊陽生醫師提醒,要避免併發症產生,就要定期監測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 SF)的濃度,一旦大於1000 ng/mL就必須進行排鐵治療,以降低鐵質對器官的傷害。
口服排鐵劑 可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楊醫師表示,有研究指出,進行有效的排鐵治療後,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患者能減少輸血的頻率、延緩惡化成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進程,以往注射型的排鐵劑必須施打在皮下,且每次都需耗費10小時,一周要打上5至6次,等於一個月有20幾天都要打針,非常辛苦。如今有口服排鐵劑可溶錠可供選擇,一天喝一次,具便利性,治療作用與注射型一致,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楊陽生醫師提醒,對於需定期輸血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患者,必須規律治療、定期回診,且若服用口服排鐵劑一定要有恆心,不能擅自停藥,遵循醫囑並與醫師配合、溝通,才能「健康呷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