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恐影響腦部發展 4訣竅不沉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觀察腦波可發現,長時間沉迷電玩的孩子,前額葉皮質區幾乎沒在運作,就算沒有在玩電動時,也呈現休止狀態。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擁有思考能力和創造性。而前額葉皮質區就是操控人類思考和創造的最高級中樞,是人腦中最發達的部位,卻也是最晚發育成熟的部位。
接觸電玩 腦部不活絡
前額葉皮質區主掌人的認知和實行,包括工作記憶、抑制反應、切換行動、制定規劃、推論揣測等機能,並控制情緒、動機,進行思考,做出決定。不僅如此,該區還掌控人類的社會行為、負責解決紛爭。前額葉皮質區與腦部各種機能皆息息相關,該區活動低下所帶來的問題,已不限於求學階段,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心孩子變成「電玩型頭腦」
前額葉皮質區活動低落和電玩的關係,是一群技術人員在開發測量腦波的軟體系統時發現的。他們在測量自己的前頭葉皮質區的腦波時,發現腦波圖無法呈現一般該有的形狀。一開始還以為是測量的機器出問題,但同樣的機器用在別人身上,卻出現了正常的腦波圖。後來他們才發現,這和軟體技術人員工作時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有關。
於是,他們又找了一群電玩試打員來進行測試,竟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長期沉迷於電動的人,在實際進入「電玩模式」前,前額葉皮質區的β波就已呈現很低的狀態──這種型態的頭腦就稱為「電玩型頭腦」。當時「電玩型頭腦」所凸顯的危機被媒體大肆報導,在社會上引發了軒然大波。(目前腦科學家對「電玩型頭腦」各持己見,尚未有定論。)
長期沉迷電動 會養出「電玩型頭腦」
若每週打電玩4~5次,一次玩2~7小時,就可能變成「電玩型頭腦」。長時間沉迷電玩的人,在實際開始玩之前,前額葉皮質區的β波就會降到跟老人癡呆症患者一樣低,甚至更低。在遊戲開始前,整塊前額葉皮質區便呈現休止狀態,打完電動後仍無法恢復正常運作。
若每週打電動2~3次,一次玩1~3小時,平時的腦波活動狀況雖然比老人癡呆症患者良好,卻比沒有打電玩的人低落很多。且一旦開始打電動,就和長時間沉迷電動的人一樣,前額葉皮質區活動量大幅降低,遊戲結束後,腦部也遲遲無法恢復正常運作。而平常完全不打電玩的人,前額葉則隨時保持在良好狀態,即使偶爾玩,也不至於出現停止運作的情形。因為不常接觸電玩的人,在玩的時候,腦部也會繼續思考,所以一打完,腦部運作就能立刻恢復原狀。希望父母都能做到以下幾點:
1)3歲前,盡量不讓孩子看電視或聽廣播。
2)哺乳、吃飯時不看電視、不聽廣播。
3)3歲~上小學前,應限制孩子每天接觸媒體、電玩的時間,以一天一小時為限。
4)打電玩以一天15分鐘為底限。
就某些意義而言,要做到這幾點並不簡單,畢竟某些爸媽自己也沉迷在電視或電玩的世界。但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請盡量在孩子五歲前為他們打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本文摘自/0~5歲關鍵期,培育天才腦30法則/大好書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