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體素濃度低易餓 先吃蛋白質有助提高
2015/10/6(2022/3/15 18:12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你是否一天到晚吃個不停,怎麼啃食胃都還是「空空的」,想多吃點又擔心肥胖?其實這一切都是體內的「瘦體素」在搞鬼!台大營養教育與傳播課講師洪泰雄表示,一旦發現自己時常嘴饞、食慾大增,就該注意瘦體素濃度,將其控制回正常狀態;而吃飯時的眉眉角角,也會使瘦體素忽高忽低造成暴飲暴食、三餐都不吃。
關鍵1/吃飯掌握「細嚼慢嚥」原則
「好想一直吃!」這並非單純願望,而是身體發出的警告;洪泰雄講師說,「瘦體素」為一種特殊蛋白質,主要是向大腦反映體內脂肪貯存的狀態。由於瘦體素濃度高低與食慾成反比,若濃度增加就會產生飽足感、停止吃東西;如濃度過低便會吃個不停,因此「瘦體素」就是控制飲食慾望的關鍵。
但如何維持濃度可是一大學問,洪講師解釋,其實最好方式就是檢查吃東西的速度,若吃太快,會因食物沒有充分咀嚼而增加腸胃負擔,產生飢餓感;應將食物在口中咬20到30下再吞進去,且掌握「細嚼慢嚥」原則。此外,想增加瘦體素濃度,更要掌握「吃的順序」。
關鍵2/掌握進食順序,先吃消化慢食物
「水果到底該飯前吃、還是飯後再吃?」洪講師解答,其實最好的用餐順序為「消化慢的先吃,消化快的後吃」。因為消化慢,飽足感消失的就慢、消化快,飽足感則會快速消失;因此水果屬於易消化食物,應放在最後再吃。
洪講師提醒,由於一開始吃進肚的脂肪、蛋白質類食物會增加瘦體素濃度,維持飽足感;若先吃蔬果,則很難使瘦體素濃度提高,反而容易飢餓,便無法達到促進效果,因此最好的順序應為「蛋白質→蔬菜類→水果類」。
你可能還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