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逼孩子吃 生長機制有辦法
生長曲線有它自己的週期
孩子的生長曲線會有它自己的週期,有辛勤工作的時期,也有修補、完成沒做完工作的時期,還有為了下一個階段作準備、養精蓄銳的休息時光,7個月的胎兒已經可以獨立生活了,但是他還要在母親的子宮裡待2個月(懷孕的第4階段)才能成熟。
在第1年體重就增加3倍的嬰兒,有權利在接下來的階段休息,他心智方面的快速發展,也賦予了他這個權利—他可以對於他學會的東西忘東忘西,而我們本來還以為這些技能是一旦學會,就永遠不會改變的。
嬰兒每天要吃掉體重1/6的食物
一個小小的算數問題,孩子出生的時候重約8磅,1年過後他的體重增加3倍,變成25磅,如果孩子要以這樣的速度繼續成長,在第2年過完時,他的體重應該變成25磅乘以3,也就是75磅,滿3歲時,他的體重應該是75磅乘以3,也就是225磅。
滿4歲時,他的體重應該是225磅乘以3,也就是675磅,滿5歲時,他的體重應該是675磅乘以3,也就是2025磅,這個5歲、重約2000磅的怪物,每天都要吃掉自己體重1/6或1/7的食物—─就像嬰兒一樣—─也就是說,每天要吃掉300磅的食物。
體重會遵照內在機制而上升下降
孩子吃得少或吃得很少,吃得多或吃得很多、是和他的生長機制有直接關聯的,體重曲線也許會緩慢上升或者突然上升,有時候在一整個月內都不會有任何改變,這曲線很有邏輯:孩子生病的時候,他的體重會在短短幾天內下降,而在接下來幾天他的體重又會遵照內在機制的命令而上升:「剛好就好,不多不少。」
當健康卻營養不良的孩子開始正常飲食,他的體重會在一周內彌補不足,來到正常範圍,如果你每個禮拜給孩子量體重,他過一陣子就會開始猜想,他的體重是下降了還是上升了。
孩子想吃多少就應該吃多少
如果父母強迫生病的孩子進食,孩子就會三不五時得胃病,而在生病的禁食期間,他的體重又恢復成原本該有的樣子了,規則:孩子想吃多少就應該吃多少,不多也不少,即使是強迫生病的孩子進食,我們也必須有他的參與,才能制定出一份食譜,而且整個治療必須在他的掌控下進行。(本文摘自/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心靈工坊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