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濫用何時了?

藥物濫用何時了?

2008/4/21(2022/3/15 19:46更新)

據研究顯示,物質濫用的患者都會顯現一些負面情感的共同特質,乃是焦慮與憂鬱,濫用行為的發展,可視之為個體對於這些負面情感的因應,何種類型的人會傾向於採取這種因應方式,乃是性格因素探討的範疇。

經常被提到的人格特質就是低自尊,另一個常被提到的是自我控制力差。有這些特質者再加上不在乎社會禮俗的性格特質,便易於透過藥物滿足其心理需要,無法抗拒誘惑。

高雄立市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 何志培表示藥物濫用或依賴者,對於藥物及其心身反應都有一種「期待感」,並因此而加重其用藥的習慣性。這種期待感具有「允許」自己從事平常未必能,或不敢進行的作為,如性行為或發洩憤怒等。濫用藥物者往往會認為自己所處的身心壓力較大,超過可以忍受的極限,或相信自己是位自制力較低的人。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持續物質濫用的行為是一種重複對超我成分的叛逆和逃避措施,防止自己進一步崩潰。每個人皆有一個理想的我,當理想我和現實我有差距時,對自己的批判和罪惡感增加,同時對滿足感的需求也增加。當有機會接觸藥物時,它即成為同時能滿足其心理需要,又能自毀的替代物。

此外大部分物質濫用的開端皆來自同儕團體與社交情境。濫用者間往往會相互模仿、同化;藥物成為某一同儕團體與族群的常態規範後,即形成一種圖騰文化。

藥物或物質濫用的治療,非常重視如何防止復發;而預防復發是一種治療模式,它使用認知行為治療,合併行為改變技術及認知學習技巧來協助患者維持不用藥的狀態。在實務上,必須先找出造成復發的高危險情境,如負向情緒狀態、人際衝突或社交壓力,再針對患者的個別情境,給予認知行為技巧訓練,以增進其自我肯定的能力。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