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年輕化,女人30、40、50篩檢方式各不同

乳癌年輕化,女人30、40、50篩檢方式各不同

2008/4/29(2022/3/15 19:44更新)

自我檢查是不夠的

提到乳癌篩檢,許多婦女的觀念仍停留在:「不就是洗澡時,自我檢查就行了嗎?」羅東博愛醫院放射科陳明聰主任表示,有位五十多歲的女士,洗澡時在乳房摸到硬塊,但她想「應該不會那麼倒楣得乳癌吧」,於是拖了好幾個月,後來自己越摸越奇怪,在家人催促下到醫院接受乳房攝影才發現腫瘤已經五公分大了。這位女士從未接受過任何乳房檢查,除了「應該不會是我」的逃避心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讓男醫師檢查乳房很難為情」。羅東博愛醫院放射科陳明聰主任指出,事實上零期與第1期治癒率高的乳癌,自我檢查是摸不到的,女性自己發現的乳癌通常都已超過2公分大,多半已經是第2期以上。有效的乳癌篩檢診斷,有賴外科醫師的觸診、乳房X光攝影以及超音波檢查,或是進一步的細胞抽吸檢驗。

人造海咪咪 vs自然小籠包 年輕vs年長  檢查方式各不同

女性朋友會問:「那我該做哪一種?」時下許多年輕女性為求美觀,隆乳者不在少數。羅東博愛醫院外科主治醫師羅鴻捷指出,隆乳不會增加乳癌的罹病發生率,不過會增加乳癌檢查的困難度(乳房內有隆乳水袋,X光人員做乳房攝影操作時,會不好施壓,照到的乳房面積相對會比較少,有可能影響診斷,臨床上也曾有水袋被壓破的個案。),因此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比較適合採用超音波,進行乳癌篩檢。

一般東方女性乳房較小、屬於緻密型,年輕女性若採用乳房攝影,常因乳腺組織緻密,拍出來的X光片上呈現白茫茫一片,再加上35歲以下婦女,乳房受放射線影響可能較大,一般建議以超音波檢查為主。

至於乳房X光攝影則較適用於鬆軟型(脂肪較多)乳房,三十五歲到四十歲應做第一次乳房X光攝影,再配合超音波交替檢查,五十歲以後乳房鬆垂,以乳房X光攝影檢查為主。不過還是要由醫師根據每位就診婦女的個別情況,決定最適當的檢查方式。

由於乳癌篩檢有賴乳房攝影及超音波檢查,攝影技術、影像品質和判斷準確率非常重要,羅東博愛醫院與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學會、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日本NPO法人乳房攝影品質精度管理中央委員會,於97年4月12日至13日,舉辦「中日乳房影像品質提昇研習會」,中日專家學者與醫師、放射師,針對不同年齡層的東方女性,應該進行何種乳癌篩檢方式,進行技術交流與討論。

乳癌年輕化 女性要注意

羅東博愛醫院放射科陳明聰主任指出,隨著生活及飲食習慣日漸西化,乳癌已連續4年名列女性第一好發癌症,台灣婦女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比歐美少10歲,每11位患者就有1人小於35歲,似有年輕化趨勢。國內乳癌病例每年以7%到8%的速度持續增加中,目前每年約有6千名新增病例。過去兩年羅東博愛醫院乳房攝影篩檢兩千多例,最小可篩檢出0.7公分腫瘤,且攝影時都由女性放射師協助將乳房固定,讓女性朋友不會覺得尷尬。今年四月再購入最新頂級超音波儀器,超音波檢查無害無痛,可提昇蘭陽婦女接受乳癌篩檢的意願。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95年台灣地區因癌症死亡的女性共有1萬3,570人,其中死於乳癌者有1,439人(圖表一)。95年因為乳癌接受門診或住院治療的女性,高達5萬3,979人,較94年增加4,262人(圖表二),乳癌已成女性不可輕忽之重大疾病。

台灣的乳癌發生率是每10萬人有49人,雖然低於美國和英國(圖表三),但已從乳癌低發生率國家躍升為中發生率國家。台灣年輕女性的乳癌發生率高於歐美國家也是相當值得注意的。美國婦女乳癌發生率最高的年齡是50到60歲,台灣是40到50歲;台灣40歲以下乳癌患者比美國高2倍,35歲以下年輕乳癌患者比率,台灣是美國的4.5倍(圖表四)。

臨床發現年輕乳癌患者癌細胞惡性度較高、預後較差,歐美國家研究也證實,50歲以上婦女定期接受乳房攝影篩檢,可降低20%~30%的乳癌死亡率。因此羅東博愛醫院放射科陳明聰主任建議女性要定期接受乳房檢查,高危險群更要提早作乳癌篩檢。

所謂危險群分為四大類:

  1. 高危險群(乳癌機會大於一般人4倍):一側乳房得過乳癌,家族史中有停經前得過兩側乳癌,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
  2. 次高危險群(乳癌機會為一般人2~4倍):母親或姊妹得過乳癌,第一胎生育在三十歲以後,未曾生育者,停經後肥胖,卵巢癌,子宮內膜癌患者,胸部大量放射治療者。
  3. 略高危險群(乳癌機會大於一般人1~4倍):中量飲酒,初經在十二歲以前,停經在五十五歲以後。
  4. 可能危險群:口服避孕藥,更年期荷爾蒙補充(HRT)。

圖表一

圖表二

圖表三

圖表四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