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額葉掌控情緒 算術、朗讀可活絡
額葉受損不影響智力 而是控制情緒的能力
為什麼說「額葉負責掌控情緒」呢?舉個例子。若是罹患腦梗塞或腦瘤等腦部疾病,病患會因為腦部受損部位所影響,有的人失去計算能力,有的人則會說不出話來。因為大腦各區域負責的功能各不相同。但令人大感意外的是,額葉如果受損,智力測驗的成績並不會下滑,受影響的反而是控制情緒的能力。
葡萄牙籍的埃斯加.莫尼茲醫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一九三五年發明了額葉切除術,一九五○年代則證實這項手術產生的後遺症,因而也令人聯想到額葉與情緒的關係。額葉切除術是從人體其他部位進行切除額葉的手術。方法有許多種,有的是在頭蓋骨上鑽一個洞,利用細長的手術刀切除額葉;有的是將冰錐插進眼窩,切斷神經纖維。
額葉切除術後 病患缺乏感情、失去自我
當時已假設額葉會造成負面情緒,為了改善尚無治療方法的思覺失調症及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才發明了額葉切除術。美國精神科醫師渥特.富利曼等人對精神病患施以額葉切除術後,發現可抑制精神病患的暴戾性情,這項劃時代的治療方法因此風靡世界各地。
發明額葉切除術的莫尼茲醫師於一九四九年獲頒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得獎理由是「發現額葉區域腦神經切斷療法,對特定精神疾病具有治療效果。」在施行額葉切除術後,如果病患的智力完全不受影響,確實是一項能穩定情緒的劃時代療法。然而,自從莫尼茲醫師獲獎後,卻陸續發現有些病患變得無精打采、缺乏感情,失去了自我。原以為是「奇蹟手術」的額葉切除術,頓時成了「惡魔手術」而遭到全球禁止施行,但是人們也因此了解情緒的掌控是與額葉息息相關的。
人驚慌時 額葉血流量大減
到了一九九○年代後期至二○○○年代初期,隨著檢測大腦活動的科學儀器日新月異,已能利用磁振造影技術具體呈現腦內的血流量,腦科學因此急速發展。經過研究證實,人的所作所為,是由大腦的某個區域主導。例如讓接受試驗者進行算數與朗讀,會發現腦部血流量活絡的區域各不相同。透過實驗即可得知,「算數是與腦部某個區域有關」。
一般來說,角迴是算數中樞;顳葉則是語言中樞,與朗讀時的語言理解能力有關。這些行為確實能增加該區域的血流量,但是研究顯示,額葉的前額葉皮質血流量更多。由此可知,算數及朗讀可活絡額葉。另一項實驗則顯示,人處在驚慌狀態時,額葉的血流量會大減。由此便能大致了解,額葉功能不佳時,即無法有效掌控情緒。
(本文摘自/不讓情緒左右人生的用腦術/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