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剖腹、子宮肌瘤手術 自然產危險高

曾剖腹、子宮肌瘤手術 自然產危險高

2018/3/31(2022/3/15 5:10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3歲的陳太太一直很期待成為人母,但希望自然產的她在懷第一胎時因胎位不正必須剖腹,雖然寶寶順利出生,陳太太卻仍然存有自然產的願望。一年後再度懷孕時,向醫師表達希望自然產,然而檢查後發現先前子宮壁的剖腹傷口癒合不佳,若自然產風險極大,嚴重可致子宮破裂。陳太太理解危險性後,亦選擇用剖腹產迎接孩子出生。

「剖腹產後自然產」 安全性仍待檢驗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剖腹產率近年逾35%。胎位不正、胎兒窘迫、產程遲滯、前置胎盤、催生失敗、胎兒體重過重、曾接受子宮手術等因素皆為一般剖腹產的原因。然而對懷抱自然產希望卻必須接受剖腹產的媽媽,多少帶有遺憾。近年來「剖腹產後自然產」的討論度日益攀升,在美國執行率將近30%,台灣則約4%,但這種生產方式的安全性仍待商榷。

曾剖腹、接受子宮肌瘤手術 自然產具危險性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怡伶醫師表示,許多媽媽前認為經歷陣痛產程,才真正成為人母。但過去曾有剖腹經驗或曾接受子宮肌瘤手術者,選擇自然產具危險性。現今剖腹方式採肚皮下方橫向切開為主,相較過去的縱向切開,雖已降低下一胎懷孕子宮收縮時子宮破裂的危險,但一旦發生子宮破裂一旦發生,卻可能造成胎兒缺氧、胎死腹中、母體大出血休克等極端危險狀況。

陳怡伶醫師表示,無論剖腹產或子宮手術,都需要至少半年的恢復期。由於每個人子宮肌肉層、子宮壁的癒合速度不一,就算傷口完全癒合,子宮肌肉承受收縮的強度也不像未開刀前強韌,因此當次胎自然產進入產程,子宮強力收縮,產生強大壓力時,可能會因無法承受壓力導致子宮破裂、母體出血休克、胎兒缺氧甚至一屍兩命。

剖腹產婦相隔1年再懷孕 避免子宮破裂

子宮破裂的發生率雖然不到1%,但造成的腹痛與宮縮疼痛、一般腸胃痛難以區別,有時甚至胎兒心跳異常、緊急剖腹產時,才發現是子宮破裂。建議剖腹產婦至少相隔1年再懷孕,並依據前胎剖腹產的原因,來判斷孕婦是否適合「剖腹產後自然產」。

若確定執行「剖腹產後自然產」,待產地點必須要有足夠的設備及人力以應付待產中可能臨時發生的緊急剖腹產、可應付大量輸血需求的血庫以及能做新生兒急救的兒科人力,並嚴密監測母體與胎兒的生理情況。陳怡伶醫師呼籲,沒有一種生產方式不具危險,但最重要的是母子均安,儘管子宮破裂的發生率不高,一旦發生即有回天乏術之慮。產婦應與醫師詳加討論,決定生產方式。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